巴黎圣母院重建方案火了,网友吵翻天:不如就复原吧!
全文字数:2623 /阅读时间:8分钟
“矗立在我眼前的是座巨大的哥特式建筑,高高的塔楼刺进苍穹。”这便是《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对巴黎圣母院的描述。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被认为是欧洲哥特式建筑中最杰出的案例之一。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圣母院被大火摧毁了中心塔尖、三分之二的屋顶以及部分拱顶的内部,造成严重破坏。

在毁灭性的大火之后,法国总理宣布了一项国际建筑竞赛,以重新设计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堂尖塔。在法国总统伊曼纽尔·马克龙就重建大教堂举行特别内阁会议后,总理爱德华·菲利普说,竞赛将使大教堂“适应新时代的技术与挑战”并且“比以前更加美丽”。

到目前为止,重建巴黎圣母院的预算达到近10亿美元。并引起众多建筑师及建筑爱好者加入了竞赛的行列,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的意向、效果图及方案,表达对重建巴黎圣母院的设想。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已经加入了参与此次国际竞赛的一众设计公司的行列,为巴黎圣母院设计一个替代尖塔。据泰晤士报,福斯特提出了一个玻璃和钢铁的替代方案,使教堂被毁的屋顶变得“轻盈而通风”。大火部分摧毁了标志性的大教堂后,法国现在打算推进对标志性建筑的修缮计划。

Studio NAB设想了一个替代的“温室屋顶”。该项目将被称为“绿色环保的大教堂”,旨在创造包含引入生物多样性,教育与和平包容的绿色屋顶。温室将举办城市农业,园艺和永续农业等再教育,使贫困人群拥有重新融入社会的权利。同时绿色屋顶还设置了面向孩子的工作坊,使儿童与自然重新联系起来。


斯洛伐克的建筑师 Vizumatelier建议设计一个轻质的塔顶,顶部有一束直射上天的光束。这一做法是在重塑哥特时代的精神。设计师说:”那时的建筑师竭尽全力地尝试离天空更近一些,Viollet le Duc在19世纪改造时就是这么实践的。现在我们有条件实现它了。“


法国建筑师大卫·德鲁则认为我们应当在缅怀过去与展望未来中找一个中间点。所以他设计了一个以现代手法还原原有设计的大教堂。

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建筑机构为圣母院提出了种种设想,从功能与观赏等各个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然而全球知名建筑设计网站Dezzen,在官网公布这些创意之后,网友们不淡定了。

翻译:这只是开玩笑,是吧?

翻译:能不能别加什么玻璃......咱们就复原吧。

翻译:不管最后采用哪个,只求不要加玻璃顶。
很显然,重建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要符合每个人的审美也是绝不可能的。无论结果怎样,只希望圣母院可以重新绽放她的光辉。
而在幼儿园改造中,幼儿园旧建筑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为幼儿营造适宜的建筑空间,因此应把其生理、心理特征作为改造设计的本源,对相关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建筑规范进行详细解读,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得以体现。尽量考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方法,采用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创造一个真正健康宜人的幼儿生活环境。
基于空间物理性能的改造设计方法
自然采光
空间进深较大、采光不佳的幼儿园旧建筑可以采取局部开设天窗或采光井、增加侧窗的开窗面积等方式来提高建筑室内照明度,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例如光导管自然采光技术等现代技术处理手段优化自然采光。而选用不同的透光材料也能达到不同的采光效果,如U型玻璃、磨砂玻璃等半透明材质可对直射光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产生眩光,使室内光线更为柔和。

自然通风
改造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减少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
- 引导“穿堂风”,通过布置可开启侧窗以及门的相对位置,使空气形成对流。布置功能时要将主要的功能用房布置在夏季的迎风面、辅助用房布置在背风面。
- 中庭拔风系统:在中庭的高处设置可开启的窗扇,通过热压作用从高处吸出热空气形成拔风,即“烟囱效应”,使不流通的空气的以循环,实现自然通风。
- 利用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 在建筑外环境适宜位置种植植物,改变周围气流走向,同时将新鲜空气有规律地引入建筑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保温隔热
- 外墙:幼儿园旧建筑外墙改造提议采用外墙外保温,相对于其他外墙保温形式来讲,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建筑主体结构、有效节省室内空间,而且施工时无需搬迁,基本不会影响幼儿园正常教学活动。
- 外窗:改善外窗的隔热保温可以从调整窗和墙的面积比、更改玻璃和窗框、增强气密性等方面来解决。一般选择将原来的单层玻璃改为双层中空隔热玻璃,同时将弹性较好的橡皮条同定在窗框上,关紧窗扇时可以起到密封效果。
- 屋顶:屋面的保温隔热改造手段有普通正置式屋面、倒置式屋面、架空隔热屋面、种植屋面等。应根据幼儿园旧建筑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屋面保温手段。选择容重较小、导热系数较低的保温材料,遵循材料性能优良、价格低、施工简单的原则。
遮阳
旧建筑的遮阳改造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建筑外墙和屋顶改造进行遮阳,一般依靠栽种植被;
二是对窗进行遮阳改造,根据安装位置分为内遮阳和外遮阳。
- 内遮阳主要通过在窗内设置铝合金百叶帘、席帘、布帘等遮阳装置调节室内光线,装拆方便、经济易行;
- 外遮阳在隔热性能方面优于内遮阳,如果采用了高效的,可调节的活动式外遮阳设施,不仅可调节射入室内的自然光线,还能大大减少制冷能耗。

基于空间使用性能的设计方法
空间整合
- 单体整合:将同一系列或相近的功能需求的空间放置在一起合并相关功能,能够扩大空间并增加空间的灵活性;根据建筑结构条件,将相邻的两个班之间的隔墙拆除而改用隔断,创造可随时改变的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为不同年龄和班组的幼儿提供了公共教学空间和公共交往的可能。
- 群体整合:通过增加连廊、加建中庭等改造方式将相邻的建筑单体整合在一起,加建的连廊又花了建筑流线,便于风雨天气使用者的穿行。以玻璃顶覆盖庭院,这种方式将原有露天空间转化为室内空间或半室内空间,增大活动场地,有解决了室外场地在夏冬季节和恶劣天气时使用不舒适的问题。

空间分隔
利用隔墙或隔断分隔出一些小空间,作为私密性的趣味空间或辅助功能空间,层高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垂直分隔,提高空间使用率。
空间延伸
通过加建,扩建等空间延伸的方法改造设计。结构条件允许下整体或局部拓宽旧建筑的走廊,采用玻璃幕墙封闭,使其成为公共交往的室内空间。创造室内外过渡空间,将室内自然转变到室外,丰富空间的层次,利于幼儿认知心理的过度。对于平屋顶的建筑屋面可以垂直向上扩展空间,利用屋面创造活动平台或屋顶花园。
结语
幼儿园旧建筑改造设计具有特殊性及复杂性,改造过程还存在包括经济、环境等诸多限制因素。本文的探讨仅从建筑本体的空间性能出发,落实到实际案例中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宜的改造方法和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严萍. 托幼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设计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2]李静. 基于空间性能的既有工业建筑改造设计方法初探[D]. 南京:东南大学,2009.
[3]範琦. 关于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类型的研究[D]. 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4]赵晖,梁翰月. 基于严寒气候特征条件下的既有幼儿园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3(3).
[5]刘斯颖,刘明依. 幼儿园旧建筑空间性能改造设计方法初探[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