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本来早想写写的,还是拖到了现在。上班时间想着总捧着个手机被看到不好,下班后躺尸不想思考,周末也被各种琐事拖着一晃就过去了,于是趁着51假日还有点精力就来思考思考人生吧。 距离考研复试完已然过去1个月,按照常理来说,从考研上岸到入学这段时间应是人生中最轻松的一段时光了,此时也不着急辞去工作,依旧可以拿着工资,在公司也无需做拼命三郎,每日帮忙写写文档即可。事实却不然,首先是调档一事,虽说咨询研究生院得到的回复是档案不急于调,但心里仍不免担忧。其次是对于往后学习生活感到彷徨,工作与学习的节奏变换估计还需经历一段时间,再者,对于自己能力不足却无法保持长期高效学习的无力,自己的编程功底尚浅,而每天学习仅能维持几十分钟,急于改变却又三分钟热度,真是让人无限头大。 思绪很乱,先来捋捋自己工作中的事吧,经过4月部门内部调整,我从控制组调到硬件组,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不过从一种形式的边缘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边缘罢了。在公司,我与大多数同事有着相同的一点,就是渴望升职加薪,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等等,这一点领导也是承诺过的,这一点自然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谋而合,不同的是,我是校招且从总部调派来南京的,与相比很多经验丰富的社招的同事,不免显得能力不足,这一点在工作分配上是可以体现的,比如每次开小组会,其他人每人四五个项目加持,而我只有波控板一个项目,不免觉得羞愧难耐。 从技术层面来说,回想待在公司的这两年,说没学到东西也未免太过于武断,至少我学会了画简单的原理图,甚至PCB,对于简单的调试也基本能搞定,所以说也不能算失望,只能是低于自身预期,而且这其中和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自身的懒惰。所以公正的来说,公司是对新人(应届生)不够重视,分配的任务不够合理(可能每个公司成长都需要走过这一阶段),过于注重指标,我自身好像也没有清楚地发展规划,导致形成心理落差。 从人际层面来说,我一直属于交际无能者,人一多,浑身不自在,遇到在意的人或事,亦是如此,怎么改变都不起作用,有时我甚至怀疑是否有另一个我在操纵自己不去做这种改变。在国企,这种劣势也似乎被放大,我似乎融入不去这种和谐的文化中,公司活动很少参加(在学校也是),加班也极少,这也许就是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吧。俗话说,好走好送,在职场似乎不成立,与我同一批来到南研的七八人,剩的也没有几个了,每次公司人离职,公司氛围就感觉不太对,都是静悄悄的,有时走了好久才反应过来。作为影响公司指标的要素,离职自然不会看到好面子的领导给好脸色,不知其他公司是否如此,还是只是我们公司特点。 其实2018年对于我来说,不只意味成长,彷徨,拼搏,幸运,还意味着愤怒,无力,终归见识到了社会黑暗的一面,当所有人都在齐声歌唱幸福时,谁还会在意那一两个不满的牢骚呢,就算有人听到了,也会反驳这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小插曲。当然,这就是另一篇心事了,奈何CPU过热,旧先写这么多吧。 总之记住一句话:发展自身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