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熵增过程中追求有序

整个宇宙以及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熵增过程——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可逆转。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释明的道理。从某种角度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追求有序。最近读的《稀缺》和《有序》,主题都是关于组织自己的大脑和生活,提升心智效率。两本书都基于这样一个客观前提,即人的注意力容量有限,大脑对有意识信息的处理能力有限,而且多任务转换的代价巨大,形象的说法是“带宽不足”。 《稀缺》阐明,贫穷和忙碌会降低带宽,使人们陷入“稀缺陷阱”,导致缺乏洞察力、前瞻性和执行控制力,造成对未来的借用行为和短视心态。而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余闲(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方式)。如何解决? 一方面,积极构建起余闲:在资源充足时进行规划,创造出长期的节制状态;建立(金钱、时间)缓冲储备机制,对可能出现的稀缺进行防御;投资长期价值,多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另一方面,节约利用带宽:设置执行任务的最佳顺序,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眼前;在带宽充裕时行动,避免拖延和分心;始终保持警觉,对关键事情设置提醒;找准关联行动的时机,提高效率。 《有序》针对“带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即:通过有效分类,将大脑的组织压力外化到外部世界,维持大脑中央执行模式和神游模式之间的平衡。如何组织? 组织居家环境:对物品进行分类,指定物品位置;组织社交: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避免多任务频繁切换;组织信息:将基础概率信息与其他诊断信息结合,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客观衡量,找到隐藏的真相。 书中提到的“心流状态”让人神往: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伴随着幸福与满足,这是一种专注的状态,不受干扰,并且会监控自己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该做什么,也知道该怎样做。 《有序》的序言里,推荐者说:人与人之间成就的差异,很多时候都是认知和决策策略的高下导致的,确实如此。即便不谈成就如何如何,退一万步来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想被生活追着屁股收拾,就应该转过身来把自己的生活好好收拾一顿。
Jun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童年的角落
- 《红拂夜奔》:当有趣被超越
- 春日农事集 (1人喜欢)
- 《万古江河》:随百川归海,寻此心安处 (1人喜欢)
- 像树一样成长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