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烟火里
高中时期的考场作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4.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定风波》
5.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谈《边城》
6. 少无适俗的,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诗文句子,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考前的春节格外短暂。留守在人去楼空的钢筋水泥间,年味显得寡淡。
我爸说:不行,还是得回家过年。
家是指老家。虽然爷爷奶奶那一辈人早已跟随我们的父母搬进城市宽敞明亮、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楼房,但从祖上传下来的那一方哺育了家族祖祖辈辈的老屋依然守在田间,守着那早荒废的几亩地,杂草疯长。
姑姑家在县城,我们每年住在她自家盖起的三层白色平房里,白天则去各亲戚家拜年,末了总免不了一阵推搡地收红包,鸡飞狗跳般的热闹。这种奇怪的的礼节,推推让让,曾令我不解,甚至从内心厌恶它的虚伪。现在看来,我倒觉得热闹有趣:都是俗人嘛。可流淌在血液里的情谊是真真切切的。
大人在唠嗑拉家常时,我喜欢去屋后面的菜园闲逛,青绿色、紫色的卷心菜肥硕无比,我比划着,竟要双臂环绕才能把住。我一向讨厌的葱在菜园里竟也显得青翠可爱,那一片欣欣然雀跃着的绿令我恍惚感到春天降临的迫切。
我滑开手机,忍不住拍下一张菜园照发给朋友。照片一角缩着被我吐槽、嫌弃千万次的农村用红砖垒成的土厕所,在绿意的点缀下,也平添几分姿色。朋友发来一张他老家门口鞭炮放完,满地红色纸屑的照片,我感觉随时能从照片里捞出一串霹雳啪啦的年味。
放假前,朋友就向我谈及,他以前不喜欢回老家过年,觉得无趣。现在却爱上了那种夜晚全家人一起围坐在炉火旁烤火的感觉。冰冷的夜里,远处狗吠替人丈量出孤独的弧线,但人情的暖能驱散黑暗,融化寒冰。
作为一介凡夫俗子,我曾羡慕陶渊明"少无适俗韵,行不爱丘山"的洒脱,隐居生活安逸,坐拥宅院数尺和一方无人打扰的清静。可我本不喜欢孤寂的清静,我爱看清晨广场上追逐着鸽子满地疯跑的小孩子;在江边欣赏日落时霞光逐渐隐于水面,会被突然入镜的一家三口的剪影感动;我喜欢周末市集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讨价还价的声音。
我渴望尘世间的喧嚣和人与人尚存的情感的牵连,那种俗气的、喧哗的、有人情味的氛围。它让我感觉很踏实,很安心,就像双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