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经历的心理咨询
查看话题 >写在心理咨询三个月后
一直想记录心理咨询的体验,迟迟没有写下的原因,大概是心理咨询体验和抑郁症就诊经历不同,抑郁症就诊经历更多像一份游乐园的指南,是外化的,程序性的经验,看过指南的人或许能在游乐园少走一些弯路。而心理咨询则是主观,内化的体验,可能对诸君帮助不大,但抑不住最近膨胀的表达欲,所以有了以下
背景介绍:某个猎头朋友推荐了她曾经沟通过的咨询师,遂开始进行心理咨询的道路。该机构是商业化的心理咨询机构,不能使用医保,心理咨询师没有医生的执业资格,不能为你开药或进行任何诊断。
费用:我的咨询师1200元/次,机构里面其他咨询师大概在500元到800元一次之间。我已经进行了大概十次左右。
持续时间:自我感觉是十次才刚刚进入有体系的沟通,按照老师的规划,起码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心理咨询师的资质:我的老师擅长的领域是女性个人成长,女性与原生家庭的困扰,更多的内容例如学历或者资质我其实没有去研究,这家机构的公众号提供了心理咨询师的具体介绍,包括学历、培训经历等等。
心理咨询的方式:可以视频也可以当面,我自己的感觉是当面更好。但是视频至少也可以达到70%左右的功效。心理咨询室在静安区和陆家嘴都有办公室,我去的是静安区的办公室,布置很温馨,助理说话很温柔,也不会问东问西,基本除了咨询时间,其他沟通只有预约时间,交费,以及如果你忘记东西了她会提醒你,非常适合社恐患者。
之前看过一段话,大意是大道理都是对的,但是只有你拥有了相匹配的人生经历才能理解这些道理。抑郁症期间我一直在自责,为什么我懂得这些道理,却无法好好继续生活。为什么我会知道要让自己从泥淖中爬起来,却一直躺着无动于衷。
青春期看过一些心理咨询的书籍,脑中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设想其实有点玄幻,催眠也好,引诱也好,似乎咨询师是可以轻易控制你我。所以在心理咨询的开始的时候,是有点期望对方做一个绝对权力者,将我一把从泥淖中拔起。
但近十次的心理咨询做下来,其实会发现,咨询师是一根拐杖,或者说为你搭把手的路人。如果自己真的选择躺在地上,其实咨询师也是毫无办法。只是当你躺在地上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会唾弃,厌恶或者嘲笑,但是咨询师会轻柔的告诉你,她理解你,但是也仅止于此,是否要起来,什么时候起来,亦或者永远不起来,都是取决于自己。
头一个月的心理咨询,当时还处在抑郁症低潮情绪中,咨询师为我提供了一些帮助,诸如对医生的选择,对身体情况的关注,对服药的一些观点。沟通的内容较为随机,我自己的感觉头四次更多是对情绪的舒缓,每次谈完之后会负罪感和自责感会得到缓解,效果可以维持大概一到两天。这种感觉与吃安眠药的感觉有些类似,吃下去之后就会有一双轻柔的大手把你拉入睡眠。咨询师的沟通在发挥“药效”的这段时间内,你会感到平静,但是这种平静具有时效性,过后你还是可能继续情绪低落。
在咨询的这段时间中,感受到和情绪相处和学英语有点类似,很长时间内,你都会陷入瓶颈中,偶尔有人拉你一把,药物也好,朋友也好,咨询师也好,都是一丝借力,但是并不意味着你能完全走出,能让你完全走出的,之前我会说是时间,现在我认为时间也不会让你完全走出,时间只是让你其他的记忆慢慢掩盖,就像问题放在一边并不会被解决,只是被遗忘,但是单调的重复学习,也会在某一刻发现自己能够和情绪和平相处,在弯弯绕绕的螺旋中渐渐上升。
之所以推荐大家寻找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并且一定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心里咨询师,是因为我曾经和一位朋友的朋友有过不愉快的沟通经历。她号称是接受过很多教育学的培训,也参与过很多国际国内的思维培训课程。我们也尝试过用卡牌或者图像进行沟通,首先仍然感谢,这些沟通都是免费的。但是每次沟通完毕,没有增长我做判断的能力,反而会增加内心的负罪感和不安感。仔细回想下原因,可能是表述方式造成的。
这位朋友让我想办法忽略情绪,不断尝试让我用理性思考。而我的感觉是,如果人沉浸在情绪中的时候,其实调动理性思维并不能推动她进行理性的选择,更多的是让她想彻底放弃理性选择。
咨询带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与一般的理性逻辑不同,其实情感也是有逻辑的,而目前很多的成功学课程或培训,强调的更多是理性逻辑,而选择忽视你的情感逻辑,诸如挫败感,自责情绪,他们告诉你要打败这些情绪或者克服这些情绪。但是如同我这种弱鸡所感知到的是,情绪的到来和离去都有原因,即所谓情绪逻辑,偶尔一次两次忽视情绪,问题不大,但是长期的忽视情绪,情绪就会积攒,然后在某些他人不能理解的时间点爆发,这感觉有点像《神奇动物在哪里》里面的默默然,怪物都不是一开始就是怪物的。
咨询时进行过一些可能会认为比较幼稚的沟通,例如当时的陈列室有一些卡通摆件,她让我选取代表父母形象的摆件,然后进行对话。如果依靠我苍白的文字,这个行为显得很幼稚也没有说服力,但是如果放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作为说话者的本人确实会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她的行为应该是符合你的情感逻辑。
最后,心理咨询的小建议:
1. 不要迟到,准时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习惯——如果迟到或者没有及时取消,费用是需要扣除,咨询师也不会给你补时间。
2. 及时支付费用——给予专业人士专业的待遇
3. 相信与遵循——虽然心理咨询师不是医生,但是相信对方的判断,遵循对方的建议,意义会大于与你的心理咨询师去做对抗。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无法让你相信,也让你忍不住想对抗,也许你该换一个咨询师。
4. 服药与心理咨询同步。
5. 等你确定了再去做咨询,没必要把这件事当成必须。不会有“没有XX就不完整的人生”,这大概也是这篇文章最想说的。心理咨询也只是一种体验而已,我自己常常害怕存者偏差,我看到的听到的只是那些有权利表述的人的说法罢了。我幸运的一次就找到适合的咨询师,幸运的没怎么受过二次伤害,幸运的周边的朋友都很理解支持我,但是不代表每个人都这么幸运,也不代表你遵循我的看病和心理咨询的路径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