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将行》——民谣背后的故事更催泪
盗将行,何以停,枕风宿雪独自迎
红昭愿,情人念,隔却山海几时恋
落花情,心难平,一种相思花飘零
对黄昏,泪滚滚,骗过天下笑昆仑
多情岸,怎相盼,饮马长川痴情叹
据野史记载:
宋徽宗二十年(1120年),朝野动荡,边疆不稳。时有盗者,取官济民,凡京中贪官,无一幸免,民咸敬之,却无人知其真面目。然自徽宗二十三年,此盗未曾出现,至徽宗二十六年,此盗入南京王府,未取它物,仅盗走一玉簪,自此匿迹……

宋钦宗元年(1126年),金军将领完颜克图率军攻陷宋都汴梁,钦宗被俘,民不聊生。
1127年,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政权,时宋军与金军交战,一小卒一箭射杀完颜克图,而后屡立战功,官至护国将军,班师回朝后,宋主欲对其大行封赏,然其自辞官职,自此匿迹……
公元1137年,一笑轩内,座无虚席,席前坐一中年男子,相貌非凡,文墨中颇有武将风采,有听者席下暗叹:此等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奈何天公不作美啊……,只见男子手执醒木一敲,“今日我给诸位讲讲那位消失大盗的故事。诸位都知道这大盗在十多年前劫富济贫,百姓视之为神明,诸位可知为何这大盗消失几年后,又于南京王府盗取一支玉簪此后便再无消息……”
话说这位坊间驰名的大盗,二十岁前随师傅习得武艺,学成后,因喜自在生活,辞别了师傅,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江湖生活。
当时朝野动荡,时局不定,边疆不稳,因为看不惯贪官污吏横行霸道,权倾朝野,由此开始了劫贪济贫的生活,百姓闻之,都十分敬佩,但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实面目,大盗劫遍了朝中贪官,无一幸免,一时间,整个汴梁的官吏都在陷在恐慌之中。

他本以为自己一生都会这样一个人渡过,清风明月、落日余霞,一壶清酒走遍天下,却不曾想有一个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
那日,在盗取康王府珍宝夜明珠后,为躲避追捕,大盗纵马逃出城外,却因勒马不及,无意中轻微带起路边一女子的裙边,看官兵并未追来,他下马向女子道歉,却不想只此一眼,便是一生。
自认这世间没有盗不到的东西的他,却开始担心盗不到她的心,然而自己的心却已被她带走。
因为这一眼,他忽然想不再为盗,娶其为妻。

天随人愿,自诩一生从未失手的他,盗得了女子的心,然后他们一起渡过了此生最快乐的三年,他陪她吃巷子里的那家汤面、谈笑间窗外白雪纷飞,甚至不惜用夜明珠做弹珠弹落山雀……,他们共同在堂前植下一棵枇杷树,约定此生不离不弃,至死方休。
公元1126年,大盗决定娶女子为妻,听闻南京王府有一玉簪,得之赠予心爱之人,可与其永世不分,大盗欲窃之,便辞别女子并道明数日后迎娶她,轻装踏上南京的路。
待窃簪返途,听闻金军攻陷汴梁,一路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大盗马不停蹄赶回汴梁,心中期盼女子一切安好,却还是不得不接受她已命丧黄泉的现实,大盗肝肠寸断,悔不该留她一人在汴梁孤援无助,也恨自己盗即为盗,或许无论是否劫富济贫,终有报应。
但一腔恨意无法消停,大盗就此弃盗从军,带着对女子的留恋,战场杀敌勇猛如虎,最终金军打败,大盗射杀了完颜克图,也因此被封为护国大将军,可于钱财官爵他终无眷恋,便于朝堂之上辞官返故。
在大将军辞官之后,便无人知晓其去处,徒留这么一个故事。
一声醒木,众人还未从大盗的故事中回过神来,却发现说书人已然转进后堂,众人起身四散,说书人转进后堂已是泪流满面,看着后堂院中的枇杷树,树上挂着那只未送出的玉簪…
玉簪并不是什么金银暖玉所做,而是一支梧桐树心所雕,上面写着“凤栖梧桐欲求凰,不知凰已散人间”
每日堂前座无虚席,百姓都爱在大盗的“一笑轩”里听着他讲一个盗贼、一个将军和一个女子的故事,每每众人四散,却徒留这说书人后堂泪流满面,望着女子在庭院中种下的枇杷树,那支挂在树梢始终未送出的玉簪,那玉簪也讲述着大盗说尽生平事,却终究走不出自己的故事……
一纸书生泪,两语说书怜。汴梁昨日去,复来满尘灰。佳人音犹在,马下半生缘。戎马飞朔立,将军坐巷前。逢客谈笑饮,道是故人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