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本周书目:《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作者:张鸣,1957年,男,浙江上虞人,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主任。长在北大荒,当过农民,做过兽医,摸过农业机械,后涉足历史,常有感而发写点东西。目前结集的有《共和中的帝制》、《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古今》、《公器》、《乡村》、《风气》、《世相》,包括《不可不读的檄文》、《乡绅与精英》、《古今民告官》、《问责制之忧》、《助理是个啥官?》、《返城才是大问题》、《当冷漠成为习惯》、《鸡同鸭讲的庸俗哲学》、《画圈为牢》等七十六个篇章,直视社会矛盾,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心底呼唤,体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是对时代乱象的一篇檄文。 “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从全文来看,张鸣的风格与韩寒风格相近,但韩寒在社会阅历和知识积淀存在明显欠缺,他的作品总给人无病呻吟之感;而张鸣的作品有许多切身切肤之感,读起来贴近生活,更能引发人内心的共鸣。两相比较,颇有东施和西施之别。也许我心已老矣,跟不上年轻人强说愁的跳脱和矫情,也不能欣赏年轻人犀利语言中的爽直和畅快。 这是我第二次看张鸣的作品(上一部作品是《张鸣说历史》),两部作品一脉相承,风格类似,观点雷同。这可能是半路出身作者的思维局限,或者说自学成才者的思维窠臼,难以跳出。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崇姐姐的空间”,转发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