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阳阳的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日关系曾经有个一段蜜月期,所以日本摄制组在中国取景拍摄《敦煌》才能得到政府出动几千名解放军战士参与的大力支持。《敦煌》这部电影本身拍的也不错,尤其是影片中关于李元昊造夏国文字的那段情节,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位于涿州的央视影视基地,当年也是得到了日本财团的资助才建立起来的,所以建立之初就拍摄了《唐明皇》和《杨贵妃》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关于西夏的历史,我就从这部《敦煌》开始了解的,同时期还在报纸上看到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报道。看了电视剧《金台奇侠传》听说了西夏一品堂,也是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抄金庸的。再后来还看过电视剧《贺兰雪》,电影《西夏路迢迢》,关于大夏国的历史了解的越来越多,但那时我已经不写这些“小小说”了。补一句,《西夏路迢迢》里的野利狐是倪大红演的,那个时候电影院已经很衰落了,这一晃都二十多年了,看来也“都挺好”。
我看到过当年一份杂志《半月谈》上刊登的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迎风舞刀的插图,附会出了“童子剑”展国梁的人物形象。因为听了《三侠五义》的评书,加上对大夏国有了点儿了解,才动手写的故事。很明显“童子剑”是一个《三侠五义》的后续故事,可惜只写了三四页就没有再动笔。《三侠五义》的续书里着重讲的都是五义的后人“小五义”,“三侠”这边明显就没动静了。展昭的哥哥们还有个女儿展小霞和打虎太保展国栋呢,欧阳春智化后来都出家就不算了,《三侠五义》小说结尾的预告中写了丁氏双侠有后人丁蛟丁凤,展昭这么大的英雄不能没有传人啊。所以我写了展国梁,另外一个小梁子的故事。
《人间兵器杂谈》“刀”的那篇是参考的是宋代著名词人贺铸的生平来设计的,讲的是皇室外戚中出了一位豪侠人物,名叫贺纯光,效力开封府宝刀震八方的事迹,故事里贺纯光反到是贺铸的先人了。“棍”的那篇写的是宋将呼延赞之子,那位在评书里封了“双王”的呼延丕显因为受到皇家的赏识,得官家所赐太祖皇帝赵匡胤御用过的兵刃,练就了“一条杆棒等身齐”报效国家的武艺。这两篇故事只有框架,都没有开过笔。所以我才在日记里说自己“立志不少无一成”,其实这是咱妈看完了我写的东西教育我的原话。
那时节年少轻狂,动不动就是“人间”天上,“百世”流芳,新旧流派的武侠小说都没看过,就敢号称自己要用杂文写武侠。杂文嘛,匕首投枪嘛,这么硬朗的文体,不用来写武侠不糟践了吗?除了《人间兵器》还打算再来个《百世英雄》,小子年幼尚且不知金庸于《三十三剑侠图》也只写了一篇《越女剑》就写不动了。我比他伶俐点儿,“百世英雄”先整理了一个《百世英雄人物谱》。谱里的人物也多是从《刺客列传》里提出来的人物专诸、聂政、荆轲、朱家、郭解、剧孟和从评书杂志旧小说里听来看来的觉得还过的去聂隐娘薛红线、风尘三侠、五人义等等,百世不敢说百位肯定是有了。本打算按照顺序一个个按着脖子放手写他们的,然鹅也就是打算了一下,不知道后来自己干什么去鸟,反正《百世英雄》是一个都没写。
当年我的那个青春年少都贡献了《三侠五义》与《杨家将》,没有迷茫没有校园暴力没有原生家庭的伤害更没有爱情和堕胎,我每天兴高采烈的跑到学校去,又全须全尾的回到家中,还乐此不疲。课本没怎么看明白,成绩不好,课外书读的到是挺来劲,收获很多。我想我一生的回报都会来自于此,也深深知道别人却未必如此。
现在很多人都认清了人生的本质,忘却了甚至不太承认自己当年的初衷。他们已经经受不了九九六了,他们也已经被房子的价格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折腾的精疲力尽了。当年的憧憬与希望为什么只剩下了艰辛和苦涩,当年的光荣与梦想现在就只有耻辱与不甘。当年的一切还那么近,但是当年的一切又那么远。因为当年他们还正当年,而当下已经不是他们的当年了。正因为这样,我更珍惜我自己的那个当年。希望大家都能在正当年的时候有个现世安稳,培养出良好的心态。建设好反对过度物质化的思维,不被现代这个社会侵蚀的过于厉害。
前一段时间电影《老师好》票房不错,想一下原因,不过是戳中了七零八零后的心理,让他们在电影中找到了记忆里的感觉。他们贡献出来的票房,实际上是贡献给了自己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稍纵即逝的回眸一瞥。电影所阐述的现实意义,几乎没怎么被人注意过。咱妈在首都的郊区教书教了三十多年,所秉承的教育方法跟苗老师的几乎没什么区别。也许在这些年中北京市里的学校实现了让学生拥有一切可能性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郊区还是不行,郊区的学生凭借分数考出去,哪怕仅仅是考到市里的学校,也是唯一可以重新塑造自己人生的一种出路。在整体的环境处于某个层面的时候,个体的力量是很难做出什么改变的,唯一的一条路就是离开。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三四线城市都有那么几所“毛坦厂中学”的原因,因为对于这些地方的孩子来说,成绩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在追求自由和个性之前,他们必须能够确保考出去,离开束缚自己的那个大环境。
正是因为这种需要,所以苗老师的方法才是真实有效的。这个电影让我们能去看见中国教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让我们得以明白“毛坦厂中学”背后的无奈和心酸,其实比七零八零后那酸涩的青春更重要。而且社会阶层越是朝着两个极端分化,这种无奈与辛酸就越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因为分数真的就成了下层群体子女的救命稻草了。他们所在的生活环境根本拼不过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社会的扁平化都体现在抖音快手王者荣耀以及奢侈品消费层面上了,素质教育根本就无从谈起。更别说还有村匪流氓市井无赖黑心企业家无良公权力,秒秒钟等着拉人入伙,扩大势力范围,用古老的方式把年轻人同化成一个个脑残的江湖热血儿女又或精致的利己主义顺民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的这么想问题。我是想过了,只能尽力而为,用自己的方式解万民于现世之颠倒。来不来的,whatever~就随他们去吧。
© 本文版权归 chowerwo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