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的中国大地的桥
查看话题 >泰顺廊桥,坐遍各种交通工具来看你

泰顺是我种草已久的地方,对上海人民来讲,这真不是一个合适的可以自驾去的地方。此次为了拔草算是尝便各式交通工具,高铁,过夜慢火车,客车,乡村巴士,汽车,三轮车与摩托三轮车,最多的还是双脚暴走。所幸没有失望,从明清到民国的各式廊桥,遗世独立的古村落,满眼葱茏的绿,走马观花实在看不够。
意料之外是此行所到之处无一需要门票,廊桥作为文化历史与传统建筑遗产,不是那么像个景点,更确切说是多山涧多风雨的浙南地区几百年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的载体之一,并无刻意维护或大张旗鼓向世人贩售。因此除了在泗溪的北涧桥,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游客。浙南山路十八弯,廊桥分散又只得微名,愿费心力的人自是廖廖,也庆幸于此,得以在夏末领略一番养在深闺的美。
回来亦有朋友询问是否适合亲子游,我想了一下,虽说廊桥是我的心头好,却不敢贸然推荐。作为中国最富有的省份里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泰顺县完全是十八线小城镇的模样,旅游设施几乎没有,好在发展缓慢民风朴实导致景致保持的非常原始与完整。我也仿佛回到大学刚毕业的背包穷游时光,两日的吃住皆是简单甚至简陋,没有特别预定,一边走一边问,随遇而安,只管专心致志的看桥,可身心却得到了最大的安详及愉悦感,特别感激。
某日看到新闻,台风与洪水冲塌多处泰顺廊桥。风雨中供人歇脚的廊桥,却毁于风雨,实在是心痛。赶快找出显得有些珍贵的廊桥照片,欲与诸君分享这段美好的泰顺之旅,我的记忆也被带回到曾经的澄静时光。

行走路线如下:
【D0】2015.9.2 上海 – 温州南(G7521,16:53 - 20:57),宿温州
【D1】2015.9.3 温州牛山北客运中心 -南溪镇 - 泗溪镇 - 北涧桥 - 溪东桥 - 贝谷 - 筱村镇 - 文重桥 - 徐岱古村 - 文兴桥 - 三魁镇 - 刘宅桥 - 薛宅桥 - 永兴桥,宿三魁镇
【D2】2015.9.4 三魁镇 - 三条桥 - 州岭乡 - 毓文桥 - 胡氏大院 - 仕阳镇 - 仕水汀步 - 温州 - 上海南(K5802,21:05 - 06:45)
网上找了一张图,大致涵盖了我们此次拜访的泰顺县九座廊桥,一座汀步古桥,一座古村落,一座民宅大院。两天时间,全部公共交通,好久没有玩得如此紧凑而淋漓尽致!看来说走就走虽然随性,路线规划的还不错!

第一日,七座桥与一座古村落
泗溪镇:北涧桥,溪东桥
筱村镇:文重桥,文兴桥,徐岱古村
三魁镇:刘宅桥,薛宅桥,永兴桥
前一日高铁到温州南站,打车至牛山北巴士站边住了一晚,为的就是一大清早能赶上6点20分的汽车,直奔南溪。票我是携程上提前买好的,也可以现场买。而买到南溪是因为有较早的班次,只是还需要转车去泗溪,不过下了车自会有无数小黑车拉你去。时间充裕的朋友可以直接买到泗溪。
9点左右到了泗溪镇,一下车就能看到泗溪桥,底下是小规模的汀步,分隔出水流缓急,一面平静,一面激流。


九月份的天气还是晒的不行。我身着防晒衣全副武装,唯独忘戴墨镜,捉急了整整一路啊。

一般去知名景点我都靠人流引导,可这游客不多,没人跟!于是打开导航,一路走走停停,著名的北涧桥豁然在眼前。
要找一张泰顺廊桥的标准照,非北涧桥莫属了,也是我们这两天看到最大的廊桥。槐树,水流,汀步,赤身桥,晴空,非常完美的构图。

来一张近照。绿树环绕,赏心悦目。北涧桥是清朝年间修建的,距离现在四百多年,而这树龄我想该是更加年长吧。



桥内部,全木质结构。所谓廊桥,看到实物才算有了感性认识,有屋檐的桥,供人歇脚的风雨亭。



桥旁的槐树下有茶馆,一些小摊贩以及许多人。


溪东桥与北涧桥相隔一条萧条的商业街,走走便能看到。不愧是姐妹桥,简直是微缩版的北涧桥。溪东桥始建于明朝,清朝重修,据说修建者是修北涧桥的人的徒弟。





泰顺地区的廊桥真是多如牛毛,路边远眺到未知名的一座,可惜焦段不够长啊,依旧是入画的背景。

文重桥,文兴桥和徐岱古村都在筱村镇,问了当地村民从泗溪去筱村得从贝谷转,好吧一路问到泗溪车站,问到贝谷,再顺利到达筱村。

到了筱村一下车看到诸多三轮车师傅等在那儿,我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是做过攻略的。下面是三轮车出场时间。三个景点相隔甚远,包车谈妥35块钱(谈了比较久,后面都比这个贵,但是价钱却不记得了)。
文重桥,建于清朝,民国重修。样子和之前的姐妹桥完全不一样,小而周正。一边的田野绿到呛眼睛。发现2016年毁于台风的就是这座桥!非常难过。



徐岱古村里满是破败萧瑟的老房子,我实在太太太喜欢了,宛若时光倒流,可以尽情想象五十年前,一百年前就是这样的村落风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随着年轻人逐渐离开,曾经的村落成了空巢,成了停滞不前被岁月遗忘的角落,这也仿佛是很多开化地区的农耕村庄难以避免的命运。


路是石头铺的,一路向里走,房子是石头和泥砌的,木头屋顶木头梁木头门,土地还种着三两庄稼,三两个人在捣饬酒曲。空城,不过村子的门口有一个农家乐餐馆。




文兴桥,坐落在一片硕大的田野之中,桥底溪涧潺潺,周遭美不胜收。如果说文重桥的绿是呛眼睛,这儿简直是绿瞎我的铝合金眼!神奇的还有桥两边是不对称的,可惜照片没有反映出来。
和文重桥一样,建于清朝,民国重修,毁于2016年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




从筱村镇到三魁镇还是得从贝谷转,贝谷和三魁算是泰顺县的大站了,特别是三魁,一路过来人气最旺的小镇,超级多巴士往来的中转站,我们后来和调度老大爷也混了个脸熟。晚上就在三魁住下了,我们在车站边随意找了家小旅馆,我累得不行,一进房间放下书包倒头就睡。醒过来差不多四五点的样子,看天还亮,想着再接再厉把附近的几座桥给撸了吧。
刘宅桥和薛宅桥离三魁镇不远,相隔也比较近,依旧三轮车走起,20块钱。
刘宅桥,方正的模样和文重桥挺像,还蛮孤零零的。


桥的一边是挺像模像样的宗祠。刘宅桥,刘氏宗祠,望族刘家庄啊,只是现在年轻人都迁出去了。

薛宅桥伫立于一片居民楼中,乍一看非常及其简直的格格不入啊。桥是清朝复建的,200多年我自岿然不动,不一定有刻意的保护,河在桥在,周围楼倒楼起,最后形成了这样的格局,想想就很有意思。可是不幸,在2016年的洪水中也毁了......
水流巨大,在桥上说话是完全听不清的,我难以想象住这儿的村民们怎么睡觉啊!不知道有无水阀可调节水势。



回到三魁镇天竟然还亮着,于是又换了一辆摩托三轮车,因为要爬坡!赶去打卡本日最后一个景点,永兴桥,有点远,要价20元钱。我们感叹还是在筱村物价便宜啊。
永兴桥,看起来是扩大版的刘宅桥,有不少玩耍的孩子。一路匆忙赶路,倒是在这里呆了很久,一直等到日暮天沉。





第二日,三座桥与一座大院
三魁镇:三条桥
州岭乡:毓文桥
雪溪乡:胡氏大院
仕阳镇:仕水汀步

三魁镇的特色早饭,米糊皮包着菜馅。感觉泰顺人民挺爱吃米食制品,一路小吃也有类似,味道嘛吃个热腾劲。
在三魁镇的客运站顺利坐上去三条桥的车,这是下车附近的车站,在车上打听好了我们就在这儿等回三魁镇的车,以及大约的时间(我现在记不清了),貌似一天没有几班。没有车牌没有时刻表,完全靠口口相传的乡村巴士,玩转泰顺,你值得拥有!

去三条桥的路,挺长一段。有攻略说女孩子一个人来,不太安全。我同意,出去玩安全第一,虽说这儿光天化日的,可也太偏僻了,人和狗一个没有。我们两个相互壮着胆,逗逗树叶子和草,扯着浙南还是民风淳朴啊之类的,总算看到绿树掩映的三条桥。

三条桥,据传宋朝时建了三条巨木跨河为桥,称呼至今。清朝重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这两天看了九座廊桥,各具特色,而三条桥是我最爱的一座。特别是辗转荒山野路后,深深体会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美和沉静。




走到桥里面,铛铛铛!摆拍时间到。




在三条桥等回程的车,我们还挺忐忑,生怕口口相传的信息有误啊,正想着PlanB/C/D的时候,巴士来也。顺利回到三魁镇巴士站,赶紧买州岭的车票,班次不多,等车的时候和调度大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像我们这样的背包客特特地地跑泰顺看廊桥,似乎并不多。而对当地人来说,这桥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和种的稻谷养的鸡狗一样,千百年来顺理成章,也没想着要圈起来赚钱什么的。
到了州岭镇,下意识找三轮车。虽然攻略说毓文桥就在不远处,可以步行前往,可想想我们身上的登山包,节省时间和体力还是第一要务的。而且感觉巴士站到桥并不近啊,大家就不要随便走了!
毓文桥,号称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果然名不虚传。三层建制,桥身缕空,立马和其他廊桥区分开来,散发着精致繁复之美。




从桥的二层望出去,有一些香火,还能看到对面的庙堂。



回州岭镇吃个午饭。小馄饨我们连吃两碗!小镇和小镇生活也来几张。


打听好仕阳可以直接坐巴士回温州,我们于是包了一辆小汽车,讲定先去胡氏大院,然后过仕阳看一眼仕水汀步,最后送我们回仕阳巴士站坐车,也不贵,三四十块钱。感觉这儿的村民好多无所事事,顺手做个类似的黑车接送生意打发时间。
胡氏大院看上去是一个正统大院的样子。和萧瑟的徐岱古村比,里面还有人住的哦,房梁上挂着好多鸡蛋!





仕水汀步。汀步(或“碇步”)是古代桥梁的雏形。据说因洪水季节短,造跨河桥梁并无必要,于是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取石块砌筑,造了这样的堤梁式桥。我之前在福建土楼也见过,不过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最长的汀步了,看过这个别处的汀步可以结束了。




到了温州就是大吃一顿,我们在小团圆餐厅也被称作温州的外婆家足足点了8个菜!一边吃一边说咱们是山沟沟来的。的确,有点风尘仆仆,不修边幅的,哈哈哈。然后每个菜底朝天。吃得饱饱的笃笃定定去赶回家的火车,一觉到天亮。红眼航班是折磨,但过夜火车我总能睡个好觉。
收获颇丰的两日廊桥之旅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