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7公里的第三年
跑步,一直是我读书时最反感的体育项目之一。
没想到工作这几年,我却开始依赖长跑这项运动。是的,是不跑就全身痒的那种依赖。从迈出脚步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着进行了2年多。这是难得的,所有吃喝拉撒睡之外的非生存需求的主动“受苦”选择,能坚持多年......都有它难能可贵但合理存在的缘由。
常常听到一种说法:跑步难以坚持下来,是因为身边没有陪跑的伴。
我是相当不赞成甚至反感这种观念的,我所理解的这句话的延伸意是——做某件事总是需要身边有个陪伴,若没有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长久坚持下去。
......
这无非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在我看来,这世上的许多事情,都非得自己一个人去完成,一个人孤独地进行。
哪有谁能永远陪伴谁?哪有总是依赖的对象?
孤独当然是人生的常态,但孤独且坚定地做某件事,却是一种勇敢壮丽的态度和选择。
为什么会走上一条XXX的道路?为什么会喜欢XXX?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
我一直觉得,那种真心纯粹的明确的喜欢,是极少数的存在。而大多数的选择,可能是为了逃避XX,为了追寻和得到自己的相对向。
比如我对于长跑的开始和坚持,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压力宣泄的出口。这像极了我对某事/人产生疯狂喜爱的心理。似乎,这是人的原始冲动和渴望,是源自内心的忠诚。
那是一段焦虑的时光,阴冷的寒冬,沉闷压抑的内心,是痛快裸辞后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闲得发慌的胡思乱想。每日每日,我强迫自己规律作息,按时吃饭,以此来对抗内心的害怕和恐慌。
没办法,再把自己困在房间可能要发疯。于是换了衣服穿上运动鞋就出门跑起来。并不是为了运动和健身的那种跑步,而是感到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难耐要把我压到不再反抗。我只有让自己跑起来飞起来,任凭风吹向我的脸颊,带我逃离不愿面对的一切现实世界;我只有依赖于此,才能让自己放松和感到被身体的需要,就像由工作得到报酬带来的实在感。
同时,我也需要自己身上带着某些别人抢不走的东西,或者说是气质。可能是我的认知、我的喜好和厌恶、我的身体、我的能力......那是自己带给自己的确切的安全感。而那些被赋予的好的坏的,是随时有可能崩塌的关系或外在联结。比如工作,比如金钱,比如恋人,甚至父母。
而我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某几次的雪天和雨天,我惊叹于自己仍能踩着湿漉漉的地板在户外跑着。那种坚定,反而滋生了我对跑步作为我人生中运动项目的肯定。
从100米到1000米,从1000米到1公里,2公里......以及现在的7公里,我真的做到了。挑战自己的极限,不要停下,绝不退缩。现在回想起来,当然是有点傲娇的。开始跑时我就幻想过,期待看到别人听我说到能跑7公里的崇拜眼神,那是真的值得窃喜的。是的,我享受那种,别人做不到而我做到了的虚荣感。
我想到村上春树说过,自己坚持每天跑步,有一部分原因是为支撑自己写长篇小说做准备。因为写长篇也是一种耗费精力的体力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需要极强毅力才能最终完成的、全靠自我驱动的项目。联想到自己的写作,也同样需要体力和毅力做支撑。还有工作和生活,太多平凡无聊、枯燥乏味的小日子,需要承认以“熬”、“受苦受难”这样的心态去坚持挺过。
就这样,越来越享受和沉迷于长跑。沉浸地感受全身肌肉和血脉细胞的贲张和跳跃,安静地感悟一年四季草木的悄然变化,还有以此带来的内心坚定和心灵深处的安定与踏实。
2019.04
————26岁 | 05 长跑:跑到7公里的第三年
| 其他更多26岁系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