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小孩这样培养
本文首发公众号:超级宝妈超级宝( supermama_baby )。欢迎大家关注
在最近一些宝妈沟通时,大家都谈论的最多的是自己家宝宝不听话怎么办才好?
自己家的宝宝,经常不听话,一件小事说了几遍也不听。 还经常跟自己闹,每天气的自己火冒三丈的。 最后没办法只能“上手”,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也没有其他办法让他能听自己的。
大家都很苦恼,那么小的小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小孩子并不会像我们大人一样思考,并不会因为我们是大人就乖乖按照我们的指示去做。
如果大家带着这种心理去教导小孩,反而会造成小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越是强调什么不能做,小孩子反而偏偏要做。
不要觉得小孩子只有到了10几岁的时候到了叛逆期才会有叛逆心理,现在的小孩接受的信息比我们那个年代小时候接受的信息要多得多。
所以小孩子的教育也不能用我们那个年代的教育方式去教导了。
想要让孩子乖巧、听话,家长应该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约定”。
在想让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让孩子明白并不是因为“我是家长,所以我想让你这么干的”。
而是因为“我与你有这样的约定,所以你要这么干”
这样的好处在于,会让你的孩子获得认同感,增强他的自主性,不会因为单纯的逆反而不听话。
因为这是你与他的约定,是经过他的同意的。
下面是超妈给大家在与孩子“约定”时需要注意的建议。
01约定要简单、具体
与孩子的约定一定要简单、具体、直接。例如:“吃饭前洗手”,“9点后关掉电视”等。
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愿意遵照约定,能记住约定。不要用一些复杂,困难的约定例如需要多个动作才能完成的约定。
这样孩子会反感或者忘记约定。
02约定一定要有奖励
如果孩子表现好,家长一定要夸夸他,可适当给孩子物质上的奖励。
例如看一场动漫,去一次游乐园。
夸奖的话语一定要具体(“你这么快就把玩具收起来了真厉害”,“我说了一遍你就把电视关了,真是好样的。”)
不要似是而非(“不错”、“真棒”),在这时不要提更多的要求(“下次一定要做的更好”)。
这样孩子才会有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表现的动力,并且有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被夸奖的孩子会更有自信心。
03制定“小惩罚”
如果孩子没有遵守“约定”时一定要给予“惩罚”。
“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特意罚他干什么,而是为了告诉他什么是对错,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约定”的重要性,以及下次应该怎样做才对。
“惩罚”一定不能是体罚或者打骂。体罚的方法会有很严重的后果,会让孩子对家长望而生畏对亲子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
“惩罚”的含义是让孩子去做一些不按照孩子喜好的事情。
惩罚的类型可以是升级约定,例如原本“约定”是9点关电视,就可以“惩罚”为8点半关电视。
也可以让孩子陪着自己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例如自己想看的一部电影,或者想参加的活动。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更能接受惩罚,同时明白惩罚的意义。
04当孩子不愿接受“惩罚”时
当你提出一个“惩罚”小孩子不愿意接受“惩罚”并胡闹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面壁思过”。
“面壁思过”不是单纯的从字面上去理解的,“面”的也并不只是壁。
“面壁思过”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冷静下来,让孩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面壁的地点选择应该符合两个条件1.让孩子看不到能刺激到他的东西2.让孩子无法做其他的事情。
能刺激到他的东西包括与你闹起来的具体事物,及电视、玩具、平时活动的地方。
让孩子无法做其他的事情,地点就要最可能的空旷,可以是房间的角落,或者走廊。
当“面壁思过”结束后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心平气和的讲话,要跟孩子“面壁”之前的语气不一样。
这样才能让孩子潜意识知道受到“惩罚”后情况会变好,孩子下次才能接受惩罚。可以让孩子继续做之前的“惩罚”,给孩子一个重新做决定的方法。
05最后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是有一个过程的,是要有一个持续性的。
教育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好的教育是孩子身边的每一个陪伴他的人一起努力才能造就的。
教育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是在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会发现一些不同的乐趣。
想要获取更多育儿知识,关注公众号:超级宝妈超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