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老人
炎炎夏日,烈阳高照,宽广的马路了无人迹,只有几辆电动三轮车依稀停靠在马路边的饭店旁。上午马路两侧的小商贩早已不见了踪影,几辆小轿车从身边飞驰而过,刚从大客上下来的儿子说:妈妈这车里与车外的温差好大呀!“坐三轮车吗?”我转过身,定了一下心神,忘记了抱怨天气的炎热,我难为情地看着面前这位老者。小干巴个,斑白的头发很服帖的,从左边倒向右侧,把那光秃秃的头顶盖的不是很好,那古铜色的头皮,不安分的向外散发着健康的信号,国字脸,络腮胡,干净整齐的扣子扣的板板正正,少了一只袖子的上衣,白的不像是在农村生活,一双皮鞋的光亮透露着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的勤奋与洁净,虽不忍心让这位独臂的老人在这样的天气中顶着骄阳送我回家,但更不忍心拒绝他的这一份热情,因为他的这份热情,也许代表着他今日的晚餐,也许代表着某种责任与无奈,也许家中还有位90多岁的老母等着赡养。
“这条路太多年没修了,不太好走,你们可要做好了哈。”老人的声音把我从无边的遐想中拉了回来,没忍住与他攀谈了一阵,这才知道他并没有什么难处和所谓的责任,他有的是一颗伟大又崇高的心。
年少时在砖厂工作,不小心切断了一只手臂,还因此差点丢掉了性命,这些年来,他孑然一身,自从五年前送走了二老之后,就做上了骑三轮车拉人的生意,每月28号,用他的话说,就是幸福日,也就是往贫困山区打钱的日子。有时一个月能打上几百元,有时一个月能打上千元。
“幸福日”给贫困山区打钱的日子就是这位老人的幸福日,我又一次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回想以前在电视上,报纸上也看到过不少这类伟大的人和事,但对我的触动并不是很大,总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可是现在,再看看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他们同事都在午睡的时候,用这种看似很简单却又有很多人不愿意做的方式打开了我的心门,让我看到了贫困山区无数个孩童的模样,也让我看到一双双为他们能吃饱穿暖,能够上学而奋斗的双手和那一个个在这样炎炎烈日下被汗水沁湿的身躯。
就是这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为贫困山区做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咫尺之间,它并不只是有钱人或企业家的责任,而是当下这个时代的责任,是一个民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