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奥德赛14:肖像画的表与里|探索者号与龟041

《大观录》说《读碑窠石图》的石碑上“一书王晓补人物”,“补”说明此画完成分三个阶段:先是李成画树和石碑,然后王晓再补画骑驴者和童子,最后才在空白碑上书写两行小字说明作画过程。由此可见,李成作为创作者先建构了枯树-石碑、无字碑-虚空这些关系,画中的无字碑亦是李成的一件作品。王晓在此基础上增补了石碑的观看者,这种构图形式或许是作画前两人商议好的,而画的名称“观碑图”前缀“李成”,说明王晓补画的观碑人正是李成。将画里的观碑者画成李成的模样,就构成作者在观看自己的作品这一新关系。
加入“李成”使得这幅画又像一幅肖像像,李成本人观无字碑,是塑造了李成的多个层面的“肖像”:
1. 骑驴者代表李成外在的容貌像;无字碑象征李成的内心像,它是李成更本质的存在。
2. 观看无字碑隐喻他对历史的权威和真实性的态度。
3. 无字碑本身是李成的艺术创建,观看无字碑将画家与他的作品连接成一个整体,就像图像史中有一种使用镜子的影像来作自画像的方法。
4. 千里单骑,是李成在人间路上的肖像,既是身处艺术之路还未达到空白碑所指示的大成,又是内心修行的逍遥游之路。
这种处理手法可以比较元代《倪瓒像》。倪瓒是山水大家,《倪瓒像》所画是他坐于屏风前,屏风上的画恰是一幅典型的倪瓒山水。倪瓒和承载他画作的画屏并置,本人肖像和山水作品代表倪瓒的一体两貌,内外双像。倪瓒的姿态是右手执笔,左手握一白纸,凝神端坐,呈正欲作画之态。倪瓒手中的白纸和其身后的画屏形成对偶,执笔作画的姿态构成人物与画屏的链接,从眼中之象到画中之象,从外貌到心象。
这些内与外、项与项之间的关系与《读碑窠石图》相似:代表李成典型风格的龙爪树和卷云石类同李成外在的可见之象,空白碑是不可见、不可说的内心之象。骑行者的孤独姿态象征李成在路上的境遇,并通过观看构成画家与作品、与自我的关系。可以跳出圈外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作品和内心,可以置身事外地观看历史的品评甚至是个人在历史上的空白。回望来路,现实里两手空空;看向前程,历史留不下自己的只字片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