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玩笑》与两代小丑
从前,在一家精神病院里有两个人,有天晚上,他们决定不要继续住在精神病院了,于是他们计划逃出去。他们爬上了屋顶,来到两栋建筑之间的狭窄缺口,他们看到城镇的屋顶在月光下延展……第一个人毫无困难地跳了过去,但是他的朋友却不敢跳。于是第一个人想到一个主意:“嘿!我有带手电筒,等我把它打开照在两栋建筑物之间,你就可以踩着光柱走过来了!”但是第二个人却摇头,他说:“什么?!你当我是疯子吗?你铁定会在我走到一半时关掉它!”
——《致命玩笑》

《蝙蝠侠:致命玩笑》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某一天,DC的漫画编辑迪克找到画师布莱恩,问他对下一部作品有何构想。布莱恩稍加思索后表示自己希望可以和自己最喜欢的编剧(阿兰·摩尔)合作,一起创作自己最喜欢的英雄(蝙蝠侠)与反派(小丑)的故事。于是迪克把刚完成《守望者》的阿兰·摩尔请回来担任新漫画的编剧,而调色师则由约翰·希金斯担任(曾担任《守望者》调色师)。原本迪克对这部漫画并不重视,他以为最终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期异界漫画,可是没想到,这三人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创作出DC史上极其关键的作品:《蝙蝠侠:致命玩笑》(以下简称《致命玩笑》)。
《致命玩笑》只有短短48页,双线叙事,主线是小丑越狱后的故事:
小丑从阿卡姆越狱后来到戈登局长家里,用枪射中芭芭拉(戈登的女儿)的脊椎,然后对其实施了性侵(漫画没有直接展现该场景)并拍摄了裸照,同时绑架了戈登,扒光了他所有的衣服并给他戴上SM式的颈链,在他面前播放受伤芭芭拉被性侵的图片,希望通过逼疯戈登局长证明自己观点。

而在主线推进的过程中,漫画频繁闪回小丑的过往,告诉了读者小丑是如何诞生的:
他是一个落魄的喜剧演员,内心敏感,好不容易得到面试机会却因为压力过大而搞砸了表演。不过好在他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不曾嫌弃过他贫穷,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鼓励他。

为了让怀孕的妻子住上高档小区,他打算参加一场犯罪活动,干一票大的。可是没想到在执行任务的当天,妻子意外触电身亡,精神恍惚的他在同伙的威逼利诱之下来到化工厂作案,结果遇到了蝙蝠侠,他在逃跑的过程中不幸跌入了化工池,于是小丑诞生了。

而且有意思的是,主线故事仅仅是《致命玩笑》的表层故事,《致命玩笑》的真正的核心内容是小丑的过去,小丑对戈登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经历像他一样糟糕的一天,也会陷入疯狂。
这部短小精悍的《致命玩笑》不仅为此后《蝙蝠侠》系列漫画的暗黑风格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后来的两部关于小丑的蝙蝠侠电影产生了影响。
《蝙蝠侠》与《黑暗骑士》
一年后,1989年,蒂姆·伯顿导演的《蝙蝠侠》上映。在看惯了各种特效大片的今天,我们极大概率会吐槽这个版本的《蝙蝠侠》特效技术不够发达,因为那个时候蝙蝠车的特效是这样的:

蝙蝠飞行器的特效是这样的:

巨大气球散发毒气的特效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因此而觉得这部电影是烂片,那显然是一种很傻的行为,科技是不断发展的,用今天的科技水平去评价以往的科技,你只会得出以前技术不行的结论,上一年《海王》上映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夸它的特效,但是20年后你再回过头来看《海王》的特效,大概率不会这么觉得。
本片上映后,北美首周票房高达四千万美金,而它的成本仅仅在三千五百万美金左右,蒂姆·伯顿仅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收回成本。最终《蝙蝠侠》在北美狂吸二亿五千万美金的票房,全球票房更是高达四亿一千万美金。《蝙蝠侠》成为了全球票房最高的蝙蝠侠电影,也成为DC漫改电影中票房最高的角色。这两项纪录保持了19年,直到2008年才被诺兰版的《黑暗骑士》打破。
这是一部极具蒂姆·伯顿风格的电影,在他的镜头下,整个哥谭市的建筑物都极具哥特风格,街道上排列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它们像癌细胞一样向空中攀爬,在夜空的映衬下,这些摩天大楼看起来就像是哥谭这个腐烂城市的墓碑。


此外,随处可见的工业烟囱、不时冒出的蒸汽以及杂乱交错的管道,使得整个哥谭市充斥着浓浓的后工业时代气息。毫不夸张地说,鬼才蒂姆·伯顿打造了一座可以和《银翼杀手》的蒸汽朋克都市相媲美的歌谭市。

由于蒂姆·伯顿沿用了《致命玩笑》小丑掉入化学池这一设定,使得《蝙蝠侠》成了目前唯一一部交代了小丑起源的电,同时这一版的小丑也极力贴近漫画上的小丑造型:

选用的武器也源自漫画:
欢乐蜂鸣器:装有发电装置,可以产生异常巨量的电流,数秒内使人心脏麻痹而死

笑气:可致人死亡,受害人死亡时面带诡异的微笑

强酸花:小丑胸前的装饰物,可以喷射强酸

不过本片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本片引用了《致命玩笑》里的小丑起源,但是编剧却没有触及漫画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仅仅沿用了小丑掉入化学池这一设定,整部电影的剧情依旧是老套的复仇故事,没有悬念同时也缺乏深度,无法给予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人物方面,除了杰克·尼克尔森饰演的小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外,片中的其他人物都过于脸谱化和工具化,特别是迈克尔·基顿饰演的蝙蝠侠。虽然迈克尔凭借此片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但是说句实在的,迈克尔在本片的表现乏善可陈,他塑造的蝙蝠侠形象单薄,缺乏张力,在尼克尔森精湛的表演下,蝙蝠侠完全成为了小丑的陪衬品,每次身披蝙蝠衣出场都给人一种上班打卡等下班的感觉。所以总的来说,蒂姆·波顿版的《蝙蝠侠》有他独到的地方,但离上乘之作还有着一段距离。在本片结尾,小丑坠楼而亡(放在今天估计得被读者寄刀片),此后的几部蝙蝠侠电影均未出现小丑角色。
1997年,乔·舒马赫拍出了史上最烂(没有之一)的蝙蝠侠系列电影——《蝙蝠侠与罗宾》, 投资一亿两千五百万美金,结果北美票房仅仅收获一亿七百万美金,而口碑方面,这部电影被影评人和观众骂的体无完肤,IMDB评分仅为3.7分,华纳公司被迫停止蝙蝠侠系列。

2004年3月,诺兰开始拍摄《蝙蝠侠1:开战时刻》,重启蝙蝠侠系列电影。

2005年,《蝙蝠侠1:开战时刻》上映,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蝙蝠侠2:黑暗骑士》的拍摄计划被排上日程。

2008年,《蝙蝠侠2:黑暗骑士》上映,小丑又登上了荧幕,此时离他第一次登场已经过去了19年。本片预算一亿八千五百万美金,北美首周票房一亿五千八百万美金,最终全球票房破十亿美金(当年该片没有引进中国)。而口碑方面,IMDB评分9分, 位列IMDB TOP 250第四名,在它前面的是影史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以及《教父1、2》。

跟蒂姆·伯顿一样,诺兰在拍摄《黑暗骑士》也参考了《致命玩笑》,但是显然诺兰走的更远,他触及到了《致命玩笑》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成功将这个思想提炼出来,融入到电影剧本里,而这也使得整部电影摆脱了以往超级英雄电影复仇、善与恶的俗套戏码,转向探讨人性,极端正义的原罪、蝙蝠侠与小丑的关系等更加深层次的内容。
上文说了,《致命玩笑》里小丑所要证明的观点是: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经历像他一样糟糕的一天,也会陷入疯狂。而经过这样糟糕一天却没有变疯的,除了戈登局长,还有蝙蝠侠。多年前的某个深夜,年幼的布鲁斯·韦恩亲眼目睹父母在高谭市街头被歹徒开枪打死。于是同样经历了糟糕一天的两个人,一个坚信世界是完全随机不公的,走上了极恶的犯罪道路,用失序来对抗命运的不确定性;另一个人却依旧相信正义,用自身的确定性来对抗命运的荒谬,成为了哥谭的守护者。
而《黑暗骑士》完美地将《致命玩笑》的这一思想提炼了出来,整部电影,小丑的所作所为跟《致命玩笑》一样,都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打乱既定的秩序,让一切变得混乱,极致的混乱将带来极致的公平。同样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小丑企图通过双船实验来腐蚀蝙蝠侠:人性本恶,你当不了哥谭的秩序守护者,极致的混乱才是哥谭的出路。

于是《黑暗骑士》里的蝙蝠侠与小丑成了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他们的对抗除不再停留于善与恶的交锋,而是上升到了秩序与混乱的碰撞。但是诺兰显然觉得这样的思想深度还不够,于是在他让哈维·丹特也经历了糟糕的一天:未婚妻瑞秋被炸死,自己毁容。”
而在小丑的腐蚀下,这位“光明骑士”最终没能挺过这糟糕的一天,他不再相信正义,拥抱了黑暗,变成了混乱的门徒:双面人。他开始用抛硬币的方法处决涉事人员,只要跟自己未婚妻之死相关,都必须用硬币审判。。
于是在得知哈维黑化后,蝙蝠侠来到瑞秋死亡的地点:第52大街250号。此时哈维·丹特绑架了戈登局长的家人,要求戈登做出道歉并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戈登的生死。蝙蝠侠虽然成功拯救了戈登一家,但是哈维·丹特却坠楼而亡,而受伤的蝙蝠侠为了保住哈维·丹特“光明骑士”的荣誉,保留哥谭市民对光明、正义的向往,义无反顾地背上了哈维犯下的所有罪行,消失在黑夜里。

诺兰编写的这个结尾直接升华了整部电影的主题,使得《黑暗骑士》不再是一部普通的超英电影。在这里,那个身穿黑色蝙蝠衣的人没有酷炫的超能力,只是一介凡人,会受伤,会流血也会死亡,但是只要人们需要,他可以承担任何事情,哪怕要他背负骂名为人所唾弃,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承担下一切。
他是歌谭市沉默的守卫,警觉的保护人,黑暗的骑士。
所以,尽管诺兰拍摄的《黑暗骑士》没有没有像伯顿一样营造出一个极具艺术感的暗黑哥谭市来吸引观众,也没有告诉观众小丑是如何诞生的,但是它的立意却非常深刻,思想深度远远超越了1989年版的《蝙蝠侠》以及其他超英电影,目前超英漫改电影里能在思想深度上和《黑暗骑士》一决高低的只有《守望者》。而且得益于饱满的剧情和紧凑的节奏,贝尔塑造的蝙蝠侠不会像1989年版的那么单薄,虽然小丑抢走了绝大分镜头,但是蝙蝠侠依旧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特别是结尾蝙蝠侠中枪后,背负着哈维的一切罪责,逃脱警察追捕的画面,就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杰克·尼克尔森版小丑
一开始制片人找到尼克尔森,希望他饰演小丑一角时,他十分犹豫,并没有立刻接受。无奈之下制片人找到了罗宾·威廉姆斯(代表作《死亡诗社》、《心灵捕手》),威廉姆斯爽快的接下了这一角色。就在他为接到新角色而高兴时,制片人再次找到了尼克尔森,告诉他如果不参演,小丑一角将由威廉姆斯饰演。尼克尔森这才接受了小丑这一角色,而可怜的威廉姆斯则被爽约,后来愤怒的威廉姆斯不仅拒绝出演《蝙蝠侠3:永远的蝙蝠侠》,而且公开表示在华纳兄弟公司道歉之前,他将拒绝参演华纳兄弟公司制作的电影。
而尼克尔森拿到小丑这一角色后,再次证明了人类三大本质定律之一的“真香”定律:小丑成为了他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他非常喜欢自己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喜欢到什么程度?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周都会在家里看一遍自己演的《蝙蝠侠》。
虽然尼克尔森版本的小丑诞生方式跟《致命玩笑》一样,但是出场方式却截然不同。漫画里小丑从化学池爬出来后,布莱恩直接将小丑的脸孔展现在读者眼前。
而电影则是从笑声入手,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先是嫌弃医生拆解绷带速度过慢,小丑亲自动手:

当看到自己新的模样后,慢慢弯腰,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似乎承受不住打击快要崩溃

就在观众以为他要哭出来的时候,尼科尔森发出了诡异的笑声,并且打破了镜子

医生吓了一跳,以为尼克尔森在责问自己为何把他变成这个样子,无奈地向他解释自己已经在有限工具下尽力了。

结果尼科尔森并没有搭理他,继续发笑,而笑声也从尖锐变成了捧腹大笑。整个过程,镜头一直留在尼科尔森的背面和侧面,全靠尼科尔森的肢体动作和诡异的笑声吸引观众,留足了悬念。
然后镜头一切,小丑来到黑帮头目的家里,尼科尔森背着光,缓慢地走到光亮处,到这个时候,小丑的全貌才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紧接着,尼科尔森就在马戏团的背景音乐下用各种夸张的动作枪杀了陷害自己的头目,宛如站在舞台中央表演的小丑一样,而节目名称就叫做:复仇。

疯癫的性格、独特的笑声、滑稽夸张的肢体动作以及突如其来的恶作剧成了尼克尔森成功塑造小丑的关键,所以尽管剧情老套,但是只要有小丑的戏份出现,就足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小丑在电视上的含笑素广告

小丑大闹艺术馆,踩着节拍做出滑稽的肢体动作

小丑对维琪做出的恶作剧

小丑对着烧焦的尸体自言自语

最终尼克尔森完成了一个艰难的任务:在在剧本俗套、缺乏深度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巧妙的利用戏剧性,将漫画里小丑的那种疯癫与杀戮完美融合,向观众呈现了一个集滑稽与恐惧于一身的小丑:看似滑稽却暗藏杀机,你永远不知道从他手枪射出的是子弹还是鲜花。这个版本的小丑经典到什么程度?连希斯·莱杰都坦言,“如果蒂姆·伯顿来执导《黑暗骑士》,并让我来扮演小丑,我是不会出演的,因为尝试尼克尔森·在蒂姆·波顿版《蝙蝠侠》里做的事(我)感觉就是犯罪”。
希斯·莱杰版小丑
虽然现在普遍认为希斯·莱杰版的小丑不仅可以和前者媲美,而且超越了前者,但是有趣的是希斯·莱杰一开始希望饰演的角色并非小丑,而是蝙蝠侠。他曾经参加过《蝙蝠侠:开战时刻》的试镜,结果诺兰看完他的表演后认为他应该饰演小丑而非蝙蝠侠,于是诺兰选择了贝尔来饰演蝙蝠侠。等到《黑暗骑士》的拍摄计划排上日程后,诺兰才向莱杰递出了邀请函,并向他展示了自己为小丑这个角色所构建的世界观。在确定这将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尼科尔森版本的小丑后,希斯·莱杰才最终接下这一角色。
当然了,虽然最终莱杰无所畏惧地接受了挑战,但是媒体们并不买账,他们在得知希斯·莱杰将出演《黑暗骑士》里的小丑后,批评了编剧、制片人以及导演诺兰。在他们看来,希斯·莱杰的演技虽然不差,但是根据他在其它电影里的表现,莱杰的演技绝对说不上神级,根本无法像尼科尔森一样驾驭小丑这个角色,有些极端的网友更是因此发出抵制《黑暗骑士》的言论。
不过希斯·莱杰并没有在意外界的声音,为了演绎出一个完全不同于尼科尔森的小丑,他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查阅各种关于小丑的资料,竭尽全力寻找小丑说话的声音、呼吸的节奏、走路的方式以及笑声。最终他从《致命玩笑》和《发条橙》的亚历克斯身上找到了灵感,大概六个星期后,希斯·莱杰像个疯子一样走出了房间,开启了小丑之旅。

希斯·莱杰版本小丑的成功,一方面要归结于优秀剧本,另一方面则归结于莱杰的疯魔表演。在拍摄《黑暗骑士》时,希斯·莱杰完全投入到了小丑这一角色里,可谓不疯魔、不成活,比如他与贝尔的第一场对手戏。
这场戏发生在审讯室,此时小丑反过来利用了哈维•丹特的计划,绑架了哈维与瑞秋,然后知道真相的蝙蝠侠开始揍小丑,但是由于小丑手握哈维和瑞秋两张王牌,蝙蝠侠越用力殴打小丑越说明他陷入了困境,而小丑显然非常乐于看到蝙蝠侠陷入这样的困境,笑得也越开心。
这些打击动作完全是可以通过假动作完成,但是希斯•莱杰为了更好地展现小丑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蝙蝠侠的愤怒,开始不断怂恿贝尔使劲揍自己,同时,他还自己用力撞墙,使得部分墙面破碎来增加视觉效果。

又比如他与艾伦的第一场对手戏:
当时饰演哈维•丹特的艾伦躺在床上,剧组在调试灯光,而诺兰则在片场来回踱步,希斯•莱杰进来后在角落里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做出奇怪的动作,有时他会走到艾伦床前,一边做着奇怪的动作一边绕着他的床行走,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而艾伦就这么望着他,这样的状态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希斯•莱杰开始说台词了,他来到了艾伦床前,然后艾伦猛地一把抓住了莱杰地手。这一个小时里,两人没有交流过,就这么练习着,只为了铺垫这场只有5分钟对手戏的气氛。然后当他们真正开始时,整场对手戏一气呵成,十分流畅。

希斯·莱杰在片场的疯魔成功演绎出了一个不同于尼克尔森的小丑,没有滑稽与恐惧,只有令人震撼的混乱失序,同时他还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笑声:
哦嘿嘿啊哈噢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于是好的剧本加上了演技爆发的好演员,19年后又一个经典的小丑诞生了。片场的演员,无论是否和莱杰有过对手戏,只要看过他的表演,都给出了极高评价。比如饰演老管家的迈克尔•凯恩。
电影里迈克尔跟莱杰并没有对手戏,因此他一直没见过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结果等到拍小丑突袭聚会这场戏的时候,迈克尔被从电梯里走出来的小丑吓了一跳,希斯•莱杰的气场和妆容,都让迈克尔误以为这是真的小丑,以至于连台词都忘了说。也因此,迈克尔在接受采访时给予了希斯•莱杰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打破了僵局,饰演的小丑超越了尼科尔森,就像一个可怕的精神病患者。

最终希斯·莱杰塑造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尼科尔森的小丑,这个小丑没有笑气、强酸花以及欢乐蜂鸣器,他也不滑稽、不搞笑,他所拥有的只有短刀和超高的智商,但是足以把整个哥谭搞得天翻地覆,把“光明骑士”哈维•丹特逼成“双面人”。如果说尼科尔森在没有好剧本支撑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滑稽与恐惧相结合的小丑,那么希斯·莱杰则在优秀剧本的支撑下,做到了演技大爆发,成功把《致命玩笑》里小丑的状态呈现给观众,他告诉全世界小丑就是混乱失序的本体,是哥谭市的犯罪王子。
然后,今年,2019年,距离第一代小丑已经过去整整30年,华纳再次推出小丑独立电影《小丑》,杰昆·菲尼克斯出演小丑一角,这部电影同样参考了《致命玩笑》,而希斯·莱杰的“why so serious“ 也变成了“what so funny”,根据目前流出的预告片,杰昆·菲尼克斯极有可能塑造出一个同样经典的小丑形象。

对了,千万不要发出“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的可笑言论,说这种话的人跟当初否定希斯·莱杰的媒体一样令人发笑。
注:由于《哥谭》属于电视剧而非电影,所以本文不评价卡梅隆·莫纳汉版的小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