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实话的人,情商很低
说实话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但如果总是说实话,
就是一种不明智、情商低的行为。
说真话,被视为是善良的表现。

钱钟书年轻时从清华毕业,教授都希望他留在研究院进修,可他居然直言不讳:“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后来他要离开西南联大,临走时还要说“西南联大外文系根本不行”,举出几个教授说他们“太懒”、“太笨”、“太俗”。到最后他跟西南联大也是不欢而散的。
连钱钟书自己都说,当年太狂狷刻薄。钱钟书虽然才华横溢,但也因为总说实话而吃了不少苦头。更不要提一般的人,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做的尽是损人不利己的事。别人家刚出生的宝宝,你非得指出婴儿多皱纹显丑,估计你连满月酒都没得喝。朋友圈里有人晒个图,你非得指出用过美图秀秀,你说多了人家也对你取关了。

有人说:情商高就是心里装着别人。总说出别人难堪的实情,把别人置于示众的尴尬底下,无论如何也不是心里装着别人的表现吧?你心里装不下别人,也不要期望别人心里装得下你了。这是等价交换的法则。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真话不可不说,但一定不能说得太过分。其中的分寸掌握,需要生活的历练。《春秋谷梁传》里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这不失为其中一种法则。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面对自己尊重的人,谈论他们可羞耻的地方与过错,并不是你的责任。见贤思齐,严己宽人,可不说的还是不要说。非得要说的时候,不要公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真实往往丑陋,顾及别人的名声,真话应该只对当事人说。

可见,说实话的最高境界,不是总说实话式的刻薄,而是同情他人式的菩萨心肠。说话很难,拿捏该说什么话更难。不说实话未必是袖手旁观,尽说实话也可以是小肚鸡肠。而无论我们说不说实话,背后的思维都应该是:我们什么时候能不说错话。
本文选自公众号:童年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