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旅行的经历
查看话题 >苏州可真美!送上一份春天踏青指南
伴随着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的热播,该片的取景地——苏州,一时之间成了热门的旅游胜地。
苏州,距离上海并不远,高铁半小时之内即可到达。途中,在快到达苏州站时,望着车窗外,远处的高楼大厦清晰可见,感慨于苏州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
可是,一座城市的气质,与摩天大楼、现代化并无直接的关联,而应该与其本身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脉络有关,正如古典园林之于苏州、十里洋场之于上海、西子湖畔之于杭州的意义一般,这才是吸引一批又一批旅人慕名而来的原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极深,如果不是专事研究园林艺术的业内人士,很难发现一些精妙的布置,和自然之美。
不过,苏州园林原来大都是私人的宅邸,置身于园林之中,倒有种穿梭于时空,与古人进行一次次对话的乐趣,观察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志趣,以及他们的世界观。

(在园中写生的学生)
由于这次出行适逢假期,我刻意避开了那些“名气大”的园林,选择去了一些小园子,少了人山人海,没想到,在这些小园林里却发现一些意外有格调的地方,着实让人惊喜!
壹|怡园
相传怡园建于清代晚期,由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9年,耗银20万两造成,取《论语》“兄弟怡怡”之意。



(极具禅意的“面壁台”)
园成之后,吸引众多江南名士前来雅集,最著名的是为弘扬琴文化,每年举办的“怡园琴会”。
而我进到园子里时,正好看到有一间屋子挤满了人,走进细看,发现厅堂中央,一位女子在抚古琴,旁边一位男子在吹箫伴奏。
曲子舒缓而悠扬,氛围格外宁静,在古典园林的印衬下,让整个人完完全全地静下来,我甚至都不愿意拿起相机拍照,怕“咔嚓”声打扰到此刻的意境。

(盛开的花朵)
由此,我能够想象每年的“怡园琴会”中,文人墨客们对着明月,感受着竹子的摇曳,听着耳边潺潺的流水声,弹着古琴时的雅兴……
难怪名士有诗云:“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



(感受光与影的变幻)
贰|藕园
藕园由时任安徽巡抚沈秉成购得,无奈仕途受挫,旋又遇到丧妻失子之痛,在此人生低谷,遇到他仰慕已久的浙江才女严永华,两人结为伉俪,归隐藕园,实则藕园意为“偶”园。

不难想象,在听琴轩中,丈夫听着妻子的琴声,默默在读着古书,读着读着就倦了,妻子前来给丈夫披上一间外套御寒。而当妻子的琴声终止,丈夫亦会起身,轻解下身上的斗篷,披于爱妻身上。
明月清风,山石流水,琴瑟和鸣……
人世间最好的爱情,莫过于此。







(精美的木雕)
叁|天平山
苏州城边,有一座山,名曰天平山。
天气晴朗,特别适合去踏青,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苏州城的景色。
登山的过程,看到一级一级的台阶,供游客休息的小亭子,尚未开化的土路,仅能容一人通过的“一线天”,着实有趣,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路过一户人家,门上方刻了两个字“若拙”,觉得甚好……)
肆|平江路&观前街
假期中,平江路和观前街到处都是人人人人……
总之,体验不是很好,拍到一些有意思的景,就权当是纪念咯。





伍|美食
来到苏州,怎么能不尝一尝苏州的美食呢?
要说美食,首推苏式面馆,我是在裕兴记吃的面食。
枫镇大肉面、虾仁肉丝两面黄。(可惜三虾面还未上市,每年端午前后一个月才供应,“三虾”是指虾籽、虾仁、虾黄。)



哑巴生煎,从第一天晚上经过,就发现在排队,第二天中午还在排队,幸亏排的时间不是很长,生煎的味道还是不错,新鲜出炉、卖相诱人、皮薄肉嫩、汁多味美,觉得值了!



最后,再补一句,苏州的物价还是挺感人的,打车9元起步,怡园门票15/人,藕园25/人,天平山门票30/人……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芼芼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