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灭道(五)
其实世间是没有真正的乐可言的。但是,有人会说,不对,虽然世间有苦不假,可世间也是有乐趣的呀!比如说我吃了一块美味的蛋糕,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体验,这怎么能是苦呢?所以人生应该是苦乐参半的才对,不应该放弃对快乐的追求,更不应该因为那些痛苦而消极,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对于世间是苦这件事情,我很喜欢用吸毒来举例子。如果你看到过吸毒者每天无暇顾忌身边一切,被毒瘾摧残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惨状,那么你肯定不会认为吸毒有什么快乐可言。但事实却是,当吸毒者沉浸在毒品带来的爽快感受中时,也是有快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吸毒这种行为也是苦乐参半的,甚至吸毒的乐趣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为的乐趣。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吸毒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只要你细心的观察和思考,你就会发现两个事实:第一个事实是吸毒会上瘾;第二个事实是这种毒瘾是否存在并不取决于吸毒者个人意志的。所以,吸毒者都是被迫的被毒瘾折磨,被迫的被驱动着去想办法满足毒瘾。甚至,相当多的吸毒者也是知道这个事实的,因此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灭掉毒瘾,但最终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很多人甚至不得不选择放弃生命。
所以,瘾的存在,让吸毒这件「苦乐参半」的事情彻底变成了地狱般的存在:哪怕是毒品带来的感觉再美好,老子也不碰!这就是通过洞察到过患而产生智慧,并以智慧产生正确的见解,最终通过正确的见解远离痛苦的经典案例。
实际上,「世间」与吸毒本质上是一毛一样的;「渴爱」与毒瘾本质上是一毛一样的;「修行」与观察思考吸毒这件事本质上是一毛一样;「因智慧而有正见最终离苦」与戒毒本质上是一毛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吸毒这个表象,换成了抽烟、喝酒、烫头……而已。
在佛教中,「苦」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四圣谛就是围绕苦而来的,而世尊的言行都是围绕四圣谛展开的。明显的苦被称为「苦」,不明显的苦被称为「烦恼」。现实中,烦恼几乎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天气不好,烦!厕所有味道,烦!手机卡了,烦!堵车,烦!而这些烦恼,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渴爱的存在而滋生的。
吸毒上瘾导致苦,这个行为非常容易观察,因为非常明显。但生活中很多行为的成瘾都是不那么明显的,比如当你躺在床上,感受着柔软的床带来的小惬意时,你往往不会注意到渴爱已经悄然滋生,自然也不会与疲劳过度却没有休息的舒适环境时的暴躁产生任何关联。而当你把这些事情都追溯关联起来,那么世尊的圣谛就会如同定律一样展现在你眼前。这时候,你就会无比的认同世尊的定论:渴爱拖着世间转,世间集就是苦集,一切只是苦的形成和灭去。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