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珠内功禅:练功三要素,一眼看破他的功夫层次
学习岐黄之道,身心合一是人健康的重要特点,也是强身健体乃至修炼的终极目标。
其中分别用“形”和“神”来概括人的身体和精神,并把“气”作为“形”和“神”之间的纽带,从而使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正所谓:“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它的大致意思是说,形是人生命的房子,神是人生命运的主宰,气是沟通形和神的桥梁。
调身、调息、调心(神)来分别对应人的“形”“气”“神”,从而使“三调”成为关键要素。
调身,顾名思义,就是调整身形,它是练功中的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对身形或动作进行自觉主动地调整和锻炼,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
而且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身形,并不仅仅指人的躯干四肢,筋、膜、骨、血、肉、精等都属于型的范畴。
调身是调息和调心的前提,是练功的基础。传统内功中所说的导引练形庄严身象等,都属于调身的范畴。
练功对调身的基本要求是形正体松,就是要求练习者在做各种姿势和动作时,都必须做到身体中正安适,松紧适度;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练功过程中的刚柔相济、动静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练功的效果,并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
调身只是锻炼身体的基础和手段,只有形正体松,才能达到气定神敛。
中医理论认为“一呼一吸为一息”。
所以,所谓调息就是要自觉主动地调整和控制呼吸,通过改变它的频率、深度等来使之符合练功要求和目的。
调息是内功“三调”中的重要环节和方法。传统内功中所讲到的吐纳、练气、调气、服气、食气等,都属于调息的范畴。
调息的方法有很多,但在练功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有三种。
一是自然呼吸。它是练习者不熟悉功法套路时采用的呼吸方法。
二是腹式呼吸。大部分功法在练习过程中都采取这种方式,它可以帮助练习者把呼吸调整得又细又长,帮助练习者尽快进入练功的状态。
三是会阴呼吸。它是把会阴动作和呼吸配合起来的一种练习方法,和胎吸,丹道修炼息息相关。
调息的基本要求是要呼吸变得均匀细密,柔和深长。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不能刻意追求,生搬硬套,只需逐步练习顺其自然即可。
调息是沟通调身和调心的桥梁,调心才是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所谓调心,就是练习者在练功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对自我的心理活动做出的调节和控制,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
调心是内功“三调”中最重要的环节,在练功过程中,调身和调心都是为意识马首是瞻。
传统内功中提到的意守、存思、观想、调神、练意等,都属于调心的范畴。
调心的方法很多,不过主要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一念代万念”的意守类,另一类是“以念制(治)念”的存想类。
前者是指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某一处而相守不离,以此来排除私心杂念,逐渐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
后者是指在调身、调息及基本安静状态下,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一个预设好的目标之上,通过这种有序化意念思维的“正念”,来不断排除杂念,从而达到练功要求和目的。
调心的基本要求是精神放松,意识平静。无论何种形式、何种方法的调心都是为意(神)、气、形的和谐统一服务。
精神放松,意识平静就会使练习者很快进入通经自然的练功状态中,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丹道修炼的作用。
总之,练功的基本要素就是调身、调息、调意三者密不可分,只有三者紧密结合,才有实现“天人合一”,强身健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