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巴登复活节音乐节奥泰罗
巴登巴登复活节音乐节开幕场,梅塔指挥柏林爱乐演绎的威尔第歌剧奥泰罗。 威尔第可以说是诸多作曲家大师里莎士比亚情节最重的了,从麦克白到法斯塔夫,埃文河畔上演的恩怨情仇被作曲家和脚本作家改编后一次次搬上斯卡拉的舞台,奥泰罗也是其中之一,这部剧可能没有什么动听的咏叹调,但却通过音乐把莎翁名剧的剧情和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加上浪漫主义时期特有的艺术特色,威尔第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莎翁那样去探讨人的内心世界与外表行为之间的差距,而是更直接的用浪漫主义手法去描绘人的本质,如果说莎翁戏剧中的伊阿古是个遮遮掩掩作恶的伪君子,那么奥泰罗中的他则更像是恶魔在人间的化身了,其一曲credo赤裸裸地表明对邪恶的追求,甚至有点喜感了。 说到巴登巴登的这个版本,最值得一提的反而是导演和负责舞台布景的艺术家Robert Wilson,观剧的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位导演受纽约现代艺术和布莱希特的戏剧观念影响很大,开始两分钟幕布上投影了一头大象轰然倒下垂死挣扎的场景,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能是预示男女主的悲惨命运,舞台布景简洁而带有象征主义风格,只用了若干线条和简单的色块以及灯光变化来表现故事背景和人物心理,演员除了演唱外没有很多其他的动作,再加上精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和涂成白粉脸的妆容,如同雕塑一般,在冷色调的灯光下,仿佛就是委拉斯凯兹油画里的人物,观剧者则在画框外观察,从而达到类似布莱希特戏剧中的间离效果。对比国立剧院乐季歌剧肥皂剧般故事背景设置,也算是耳目一新。 至于音乐本身,可以说音乐节制作相对普通剧院乐季的也有很大优势,能请到好的卡司好的指挥和乐团,伴奏和唱段的完成度都很高,尤其是饰演女主的保加利亚女高音Sonya Yoncheva,最后的杨柳之歌和ave maria唱得都相当好。指挥梅塔83岁高龄又大病初愈,挥三个小时歌剧也很不容易,最后上台谢幕走路都有点不稳了,以致谢幕两次就结束了。柏林爱乐也如同往常一样完成了任务,该响的地方都很响。 最后感觉巴登巴登自从从萨尔茨堡挖来柏林爱乐来驻场后,曲目安排演出质量以及上座率都有了很大提高,接下来几天还有穆蒂的威尔第安魂曲还有佩特连科的柴五,再看了看明年节目单,佩特连科要搞费德里奥庄严弥撒和马六,可以说非常期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