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圣家堂——大自然中无限可掬
Nature is our great teacher. ——Gaudi


“Gaudí said that Nature is our great teacher. I told him of the powerful impression the mountains of Montserrat had made on me when I went there on an outing.
“And in that way, walking through the streets of Barcelona, we reached the foot of the Temple of the Holy Family, as the city was waking to a new day. Gaudí looked up at the spires and asked me, “Don’t you think that the spires are rather reminiscent of the rocky needles of Montserrat?”
——《Gaudí》(J Castellar- Gassol)
(高迪说自然是我们绝佳的导师。我告诉他在Montserrat的一次远郊,我感受到群山所带来的震慑的力量。
就这样,我们穿过巴塞罗那的街道,来到了神圣家族庙堂的脚下,随着城市渐渐醒来。高迪看着尖顶,问我说:你不觉得那尖顶与Montserrat里的石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迪在晚年,几乎闭门谢客,一心只在圣家堂。他像个工匠,睡在自己充满模型的工作室,一位德国来巴塞罗那学建筑的学生一早在他的必经之地等他,他们一起去看建造之中的殿堂,有了如上对话。
旅行之中有朋友问,哪里或者哪座城市给妳留下最深印象?
很难回答,大城市总有种混杂感,有古处芳草萋萋,也有嘈杂人心。想来想去还是山川和大海,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地方比如罗马附近的海边小城Ladispoli,比如在巴塞罗那附近的Montserrat,带给人以完整的美感。
Montserrat是Catalonian(加泰罗尼亚人)的圣山。走在山中,会看到更早时候隐士在山洞居住的遗迹。群山之中有座庄严的修道院,旁边是昂贵的酒店,下方是游人中心。从山中下来大约六点钟,天色暗下来,游人也散去了,修道院显得空旷安静,走进里面的教堂,一位年迈的牧师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念拉丁祷文,他的背已成弓形,许是长年累月研读经典和对他所敬奉的谦卑恭敬的缘故。老者念完了,慢慢合上书,走回去,牧师们一个一个走进来,鞠躬,站在自己的位置,打开书,一起唱颂歌。
原来庙堂在诸多游人之所也可以如此清净。没有多余语言、身体动作的仪式:鞠躬,走路——从年轻的修行者到长者——有着安定的力量,第一次在这个场域深感静心——静心并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四面八方的情志思维在其中变得有序起来,像逐渐清冷下来的暗夜。
很高兴在一个城市,没有急着走向另一个城市,而是住下来,感受它的周边。一个地方的能量场从来不是孤立的,就这样我有大半天的时间能在Montserrat里走路。

Sagrada Família和Montserrat就有着这样深层的联结。
巴塞罗那的最后一个下午本来准备去看高迪的两个设计,Park Güell(桂尔公园)和Sagrada Família(圣家堂),但是这个尚未完工的庙堂,实在是太美了,里面还有一个很好的博物馆,我们整个下午都在那里。下午三点的光线很好,室内像是光与色彩的交响,管风钢琴的音乐回旋其中。圣坛背后的区域,是息声做冥想和祈祷的地方,透过玻璃可以望见地下神坛(crypt),那是高迪在世时建好的区域,大玻璃设计使得即使在地下,也有充足的自然光线,实在是不可思议。
从来没有一座教堂带给我这样奇特的感受,阳说,这是他见过的教堂里最美丽的一座。是的,你可以用美来形容它。因为高迪,巴塞罗那变得特别,尤其是圣家堂,带给我很深的感动—— 那可能是所见过的最动人的庙宇。是的,没有用教堂(church)而是用庙宇(temple)这个词,因这个地方,因其建筑形式透出大自然的美丽灵性,不仅是宗教的,也是自然的,如同古希腊罗马的神庙,给每个走进来的人以内寻的灵动暗示。
耶稣诞生立面的大门绿叶满荫,凑近看,蠕虫、蜗牛、蝴蝶和各种昆虫生活在草叶间,母鸟衔着虫子正往回飞,窝中两只幼鸟张着嘴朝向妈妈;柱上一只巨大的蜥蜴探身下望,长长的大尾巴扫过美丽的线条,你想起纳米乡下农场那只偷偷摸摸绕过墙角偷鸡蛋,肚子里装满了鸡蛋液大摇大摆爬回来的大家伙;尖顶以饱满的水果篮子修饰,圣殿正中十字架上的耶稣篷盖晶莹的葡萄垂落,你用惊奇的目光看着,它们好像激起了身体深处的波浪,点亮了记忆的暗房,那是孩童和草莽的天真,没有区别的心和复杂的思虑,大自然里真正的平等,卑微,不失尊严,透出美感。




步入教堂如同身在丛林,灵感从大自然中来。柱子如同森林里枝叶交错的参天大树将空间撑起,柱子上的“灯”如同树耳,但它不是真的灯,是光线透进来又发散的光。



彩色玻璃的排列、色彩经过精心设计,透进来的是自然光,悲是很深的悲悯——譬如耶稣受难门的雕塑群像,喜是很深的喜悦——大自然、光的变化疗愈着我们,高迪说,神圣性不一定要通过传统教堂深重黑暗里透进来的光明来表达,也可以是沉浸在光亮的喜悦。
进入殿堂里听见耳机里解说在说:妳不仅进入的是这座为他人的圣殿,也希望妳向内寻得内在的圣殿(temple)。









高迪也是用线条的大师,并且擅长用各种媒介(陶瓷、铜铁、木头)来表达,他的建筑很少有直线和直角。从高迪的时代和家庭传统来看,如同米开朗琪罗,其实更是朴实的工匠、手工艺者,而不是我们通常所以为的“艺术家”。读他的传记会了解,与自然的深度联结来自于高迪儿时的农场生活和祖父辈用以谋生的铜铁工艺,使得头脑的创造成为汩汩流动的生趣。
死亡、生理的疼痛和孤独贯穿了他的一生,酿出来的却是活泼生机和爱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