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所谓的理科歧视文科
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一个是我高中理科生,大学读了法学的专业(大多数人所谓的文科),另一个是前一阵子豆瓣上看到一个所谓的理科生大骂文科无用,下面有人说出反对意见后,立马以讥讽、傲慢等无礼语气回复,还有一个是高中是文科的大学同学对所谓的理工课的不屑,还有就是总有理科生对于大学能否报法学等所谓文科专业的迷茫——而我有幸高中身处理科而大学法学(所谓文科),上午起了早点,可以在此写写。
基本观点:理科与文科的说法不准确,实则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三个学科,三个学科作用于社会不同领域,三足鼎立,各有各的市场而已。很多人说,这不是基操嘛,你说个鬼,实际上问问纯种理工男,真的会出现第一段说的歧视。如果是和我一样观点的人不用看了,就不献丑了。
1.理科与文科用词的不准确。文理分科的概念应止于大学入学前。理科与文科只不过是方便【高中】教学与大学招生的技术处理。这么一说,该分类的意义自然当大学入学开始就失去了作用的土壤,我不就从理科读了法学嘛,法学不也很多文科生,文理和平共处……所以当提及文理科的时候,仅在大学入学前有意义,大学后谁管你高中文科理科?所以当所谓的理科歧视文科的人出现时,只能说这个人的水平真的还停留在高中,活在人家的技术手段下。对于文理分科概念止于大学入学前的另一个例证是,现在施行文理不分科改革,至少浙江就是。更加证实了文理划分仅是技术处理的观点。突然间对所谓理科歧视文科的人感到悲哀,连引以为傲的概念之基都被取消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文理分科仅是技术划分,那么高中理科大学读个”文科“专业没问题,只不过高中文科不能读理工类专业,仅仅是因为理工类的特殊性限制而已。但是因为论述的需要,下文还是用文理概念,短暂替代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
2.理科歧视文科的市场。1)常见的市场之一是高中时代的市场。理科读不好读文科,理科要求数学好,有技术性,文科只要背背……说实话,谁特么再说法学只要背背,我特么锤死他。如果法学也是文科的话,那同理,文科不是背背就能搞定了,至少存在法学这一个反例。现在想来,该市场存在的原因是:数学好能拉好几分,文科学习方法的简单(“背背?”)才有此分野。但是该市场无非是高中生市场,想必不能成为歧视的理由,不然歧视者也太过幼稚……又是个高中生的思维了。2)量化的神坛。其实理工一直引以为傲的是,理科可以量化计算的,而文科不可以。数学题有个标准答案,文科题目主观题多,很少有标准答案。自然科学可以有各种仪器计算测试,社会科学哪里来的量化?有的只是理由的说服。量化因其直观性而走向了神探,现在社会什么都要数据。每个月赚了多少钱,对GDP贡献了多少百分比……想想是不是觉得自然科学(理工类)很厉害?然而社会真的可以量化吗?我想很多人第一反应自然是不会,但是我上次看到豆瓣的帖子,那个作者竟然支持机器人统治社会……所以我自然不能所谓的“直观感受”来进行论证。(因为懒得打字,只好举例论证)。如果认为社会可以量化,请问:你对你父母的亲情怎么计算?两个不同的家庭,每个月给相同钱或者同样家庭收入百分比的钱能否意味着二者感情上的量化等值?这就是量化的缺陷——无法面对感情等主观事物进行抉择。那社会又可以量化吗?GDP越高真的越厉害?至少国家层面不提倡GDP高增速了吧。每月工资高就是厉害的?那程序员喊什么996icu啊,因为你们的996不就是为了维护你们高工资,证明你们才是这个社会的王者吗?你们的996icu所要求的,不就是基本的社会制度保障,自己的健康以及家庭生活与工作能够平衡,那不正是文科的范畴吗?至少这个社会除了钱,还有其他的资源不是钱能买到的吧,比如健康、生活和北京户口(决定你赚了那么多钱能否在北京买房)。
3.文理的分野。老实说,(真的不喜欢对着电脑打字……赶紧结尾算了……)文理的分野在于作用领域的不同。理科决定生活能走多远,文科决定生活有多好。任正非之前对记者采访时说:华为的进步依赖于数学的进步(不是理科的进步,没物理化学啥事,不信的自己百度)。即便如此,理工决定我们未来生活走多远,而文科决定我们生活有多好。举个例子,发明火药得归功于理工科吧,但是决定火药用于放烟火还是做大炮取决于文科,即当时的统治者采取的文科策略(其实是社会科学策略)不同,结果部分导致了未来国家的命运。其实我特别想对所谓的歧视者说一句:你们牛逼,你们的生活不还是文科保障的吗?没法律早有一堆文科生上去砍你了……没有学教育的人哪来的教育部的专家,没教育部的专家教育部怎么会搞个文理分科搞个文理不分科?看来持有理科歧视论者被学教育的搞得团团转呐……(听说文理分科可能不是教育部主张的,先短暂背个锅吧,不好意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