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
#宝贝,你好#
没有人例外
不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战争,
都是从上小学开始正式爆发的。
/
今天,真正认识孩子们
也许是吃饭时,在嘴巴里含着饭,磨来磨去,硬是不咽进肚子里,甚至会跑来跑去,看看电视喝喝水;也许是早晨六点钟叫醒孩子,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起;也许是写作业时,看着卷着毛边儿、乱涂乱画的作业本,毫无工整可言的歪歪扭扭的字,一写作业就上厕所、喝水、玩手指……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这些事情,总是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噌的一下窜起一股无名之火,熊熊燃起,分分钟想揍他一顿。
总是会想,孩子啊什么时候能够不磨蹭?
我只想说,真是抱歉,这种时候不存在。
不管多大年龄的孩子,都会这样,这是人的天性。

我们都有过小时候,想想自己,也曾经因为类似的事情,而被父母催促甚至谩骂,也不见多有效果,也没有改变啊……
在父母而言,催促孩子,是想着孩子与自己的节奏一致。
催促孩子快点吃饭,是因为你要收拾碗筷,
催促孩子快点起床,是因为你赶着上班打卡,
催促孩子写作业要快点再快点,是因为你的工作都还没有完成。
内心的焦虑感,让你不敢放松。
有时就是无法抑制这种情绪,想想都挺可怕的,这使得孩子变得不像孩子,让孩子变得暴躁,正是家长本身。

家长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孩子也是一样。
如果家长越俎代庖,强行阻断他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孩子在吃饭时,你觉得他吃的慢,可能到最后你不得不亲自上阵,喂他吃饭,结果是什么呢?孩子会变得非常依赖你,不喂就坚决不吃饭。
这个阶段,是孩子的必经之路,孩子只有按照他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的感受“时间”,感受规律,才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
一点小感悟
正如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所说:“你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习怎么为自己负责,也没有机会练习一些诸如时间管理、自我约束这样的重要生活技能。”
你想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按照你的方式成长,其结果就是,孩子过得一定不如你。
拖延与否,从来跟孩子是否聪明、学习好坏没有必然联系。
有些时候,慢,其实才是最快的方法。

孩子和家长之间,看似并肩而行,其实完全是在不同的轨道运行,各有各的方向。
过多干涉孩子,会与孩子的成长轨迹“撞车”,是很容易出事的。
因此,熊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当然,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在两岁以前就要学会。如果因为拖拉,浪费时间,后果就要自己承担,该罚绝对不能含糊。
我们应当非常宽容一些必要的“拖延”。比如吃饭,也许孩子会很慢,但是吃饭就是要细嚼慢咽,享受食物,而非狼吞虎咽。
其实你的孩子磨蹭,别人的孩子也磨蹭,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拖延”的过程当中,孩子们才能逐渐适应这个世界,还能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当我们不再把孩子“拖延”的状态当成问题时,自己暴躁和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很多,当我们负面的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就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当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所影响时,行动自然会更有效率,自然会更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记得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的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不妨耐心一点,
用心来感受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当我们重新定义孩子,
重新接纳自己,
更美好更成熟的你亦不远矣。
加油。

可以陪伴你很久 也能给你很多感动
不失初心 不忘初衷
by 曦汐团子
© 本文版权归 💍.. Adèle.Pe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