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就是赢得人生掌控感的无尽游戏
每天早起上班坐公交,第一站会碰到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朋友,第二站会碰到两个中年人,第三站会碰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坐车约半小时到公司,在公司门口的小饭馆吃碗汉中特色小吃面皮就开始上班。上班的日子仿佛永远在同一天里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正所谓“一日囚”。
美国电影《土拨鼠日》(又名《偷天情缘》)讲的就是关于一日囚的故事,范伟主演的国产电影《有完没完》,也是这个主题,两部电影都特别好玩,值得一看。
当然每天上班、下班的日子看起来似乎在无限重复,而实际上不管是外在环境还是自我内在心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们意识到或未曾觉察到的动态变化。你可以正念觉察、充分体味种种变化,当然也可以选择主动改变外部生存环境,以更加适应或迎合自我内在心境。
很多公众号大咖时常宣扬年轻人应该去北上广等大城市闯荡谋生,应该辞去公务员等稳定职业去市场风浪中历练成长。不得不说这些大咖都是有着巨大内心能量与工作能力的成功人士,而他们提供的主观建议是否适合每位年轻人呢?
当然我相信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渴望职业成功、财务自由、生活幸福等,而这种人生理想一般都必须建立在独立、自由和掌控的价值观之上。只有生活独立、工作独立你才能享有一定程度的人生自由,当然自由亦包括外在自由与内心自由;而不管是自由还是独立其实都源于你对个人生活与工作的掌控感。
你觉得你在工作、生活中拥有充分的掌控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自我人生发展方向、职业成长方向等,那么你就是自由独立的,进而是快乐幸福的。而如果你认为工作受束缚、生活太压抑,那么可能就表明你对自我人生缺乏掌控,此时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自由独立,更遑论开心幸福了,所以说人生掌控感才是个体自由独立、快乐幸福之源泉。
实证研究表明,建立人生掌控感的核心在于保持内控点。外部环境和事件随时千变万化,但我们任何时候都能够选择面对预期或非预期变化时的理念和思想状态,即拥有内心控制的能力。正如美国学者史蒂芬·柯维所说,以我们自己为圆心,以我们能够真正控制的事情为半径画个圈,圈内即是我们的内控圈或影响圈;而与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我们暂时无法控制的事情则构成了外部较大的关注圈。清晰洞察自己的影响圈或内控圈,付出持续努力,我们就会逐渐扩大内控圈,进而影响和改变关注圈中的内容。
心理学家发现,在生产率、快乐和健康上的收获与我们实际拥有多少控制力关系不大,而更多地与我们认为拥有多少控制力有关。换句话说,我们所体验到的世界更多地是由我们的心态和思想塑造的,内控圈的大小和拓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积极思维、积极心态而非单纯受制于外部环境。
因此可以说,人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并非完全受制于客观现实,而是更多取决于你自己的主观感受。你觉得你对自我人生有掌控感,那么就真的会有掌控;你觉得自己活得被动压抑、工作束缚受限、人生前景渺茫等等,你也许就会慢慢失去掌控感,而变得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就像影片《偷天情缘》里那位男主角一样,当他发现自己深陷“一日囚”时,从刚开始的内心震惊到接下来不接受现实,频繁自杀而不得,一直到他最后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这“一日囚”的生活,在无限循环的同一天里活得积极向上、充实求知、与人为善等等,最终不仅收获了美满爱情,当然也水到渠成走出了“一日囚”。
由此可见,幸福生活本质上是关于如何赢得人生掌控感的游戏。不管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闯荡谋生、还是在二三线小城镇挣扎生存,不管是当公务员、当国企职员还是当私企、外企员工或者干脆创业挣大钱等等,万千生活道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追求人生掌控感的手段,都无等差。你觉得哪种生活方式适合你,让你对人生有长远充沛的掌控感,你就去追求、去实现,慢慢的你就会由此建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秩序与充沛自信,继而书写属于你的精彩快乐、幸福和谐的人生故事。
已故英国伟大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因患上肌肉萎缩症在21岁瘫痪时曾说过,“在我21岁时,我的人生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关于如何赢得人生掌控感,亦是一个需要根据生活动态变化、而不断调整自我心理预期的过程。有时我们可能会感觉对生活、工作缺乏掌控,活得太被动、太压抑,此时要么降低自我心理预期、调整心态以适应现实;要么就改变环境,去创造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一切都取决于你的选择、心态与能力,并为此而承担相应的人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