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四年,27岁,依然迷茫
被工作压榨的日子很累,可没有工作的日子又很慌,成年人的世界里,到处是悖论。
2019年4月,来深圳的第四年,差不多又读了一次大学的时间。
唉,已经27岁了,长大到了小时候万万无法想象的年龄。
小学低年级时,我认为六年级的哥哥姐姐就是大人了,那时候觉得20岁是很老很老的年纪。
可如今一晃眼,自己都27岁了,和30岁近在咫尺。

非常恐慌。
恐慌年龄大,更恐慌自己这配不上年龄的小孩心智。
看着身边同龄的女生一个个结婚、生娃,总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她们能走得这么快?
真的可以在短时间内,自然、幸福地接受“妈妈”这个身份吗?
我,恐怕不行。
或许,不是别人走太快,是自己太慢了。
许多朋友已经逐渐看清生活的真相,看清自己的未来,趋于稳定。而我面前依然迷雾一片,不知道该往哪走,不知道该往哪使劲。
不甘平庸却循规蹈矩,也活该迷茫吧?
更可怕的是,毕业后迷茫了快4年,还没迷出结果。

对自己的灵魂拷问:
>>真的想当记者吗?
初中开始就爱写东西,青春期时表达欲爆棚,几乎每天晚自习都要写会日记才舒服。
稀里糊涂也很痛苦地读完中学六年,填报志愿时,想在文学系和新闻系里二选一(其实内心更爱文学系)。
后来听说读文学系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想想当记者也不错,就报了新闻。
那时大概也天真地做着新闻记者的梦吧,认为当记者可以报道和揭露很多真相,推动社会进步,有点酷。
现在想来,真是太傻气了。
大三实习时,托小舅舅介绍,在老家市电视台实习了两个月。
那会被分配到某民生新闻栏目,每天下午6点左右播出。
采编和摄影记者每天都要外出采访拍摄,有时是上司提供的新闻线,有时是记者自己的线人提供的(听说以前有厉害的女记者,能一个人扛着沉重的摄像机,把采、拍、写、剪一条龙全搞定)。采访回台后开始写稿,然后去机房剪辑拍摄的素材画面。周而复始。
作为实习生跟着正式记者跑了两个月,对“记者”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每天在外面跑新闻,冬寒夏晒,看似光鲜,其实很辛苦。我才实习两个月,就黑了好几圈。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十八线小城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着实无聊,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琐事。而新闻受众大多也是像我爷爷这样每天锁定地方台的老年人。
再者,也是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一次我接到了一个热线电话(电视台有公开的求助电话,供市民们提供新闻线索)。打电话的市民说,最近一个月,他们小区楼下每到半夜就冒出几个烧烤摊,不仅把地面弄得很脏,而且非常喧哗,吵得人实在睡不着觉,希望电视台曝光他们,还附近居民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听起来合情合理,也感觉到爆料者的苦恼,挂了电话后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主任。可没想到主任淡淡地说:“没有新闻价值,不用理会。”
啊?我当下就震惊了。我以为打热线电话的所有爆料,记者都应当去核实,然后采访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原来没价值的新闻不用管?原来某些老百姓的苦恼,是没有报道价值的?是这样的吗?
或许主任并没有错,毕竟我才实习了短短两个月,对新闻行业可能还是一无所知吧。但我才知道,对普通记者来说,不是所有想报道的新闻都能报道,如果上级不让报或认为没价值,新闻就会难产。
那时有点灰心,有点失望,想做记者的火苗有点被掐灭,但......根本上还是自己不够热爱这个行业吧。

实习结束后很快就大四了,跟着最好的闺蜜进了某知名视频平台分公司,做非常简单基础的剪辑工作。那时傻乎乎的,不管对感情还是对工作,都想不清楚也没有规划。可能是因为和闺蜜一起上班太安心了,刚入职场就有朋友在旁,不用社交,可以一直待在舒适圈里。
后来感情生变,父母又一再催促我回老家,就辞职了。虽然人回了老家,但心并不在家里,一心想去大城市闯荡。
北、上、广、深、厦门,去哪好呢?
深圳吧,离家相对近,又是能包容年轻人的大城市。

从此,踏上了更加迷茫的深圳打拼路。
说来奇葩,来深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家(大年初二还是初三)用QQ视频面试通过的,大概聊了几句就被录取了,通知年后直接去报道(简称A)。后来想想,应该是在知名视频平台工作过的经历,给我到深圳的求职加了很多分,感谢闺蜜!
当时太没自信了,非常怕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接到这个offer还是很雀跃的。但面试过程太顺利也太草率了,还是有点担心,所以年后没有直接入职,又奔波着面了好几家其他公司,然而没有合适的,只好去了A公司。
结果...我的担心是对的!A公司经常加班不说,整天不知道在忙什么业务,我才上了4个月的班,公司就倒闭了......(唯一喜人的是,在A司认识了现在的男票,和关系蛮好的同事)
话说回来,虽然A公司整天不知道在搞些什么业务,但是初到大城市的我,其实那时候非常有干劲!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也不觉得累。(年轻又无知,可真好)
得知公司倒闭,自己失业的那天,确实没忍住,哭了。初入职场很脆弱,也才发现,原来成人世界这么残酷。

唉。又踏上新一轮求职路。
那时还是有记者的梦,投的大多是记者岗,进了一家杂志社(老板同时还在运营一个App)。可以说是一人兼两职,要写杂志文章,还要写App上的文章。
大小周,很忙,经常加班,甚至到后半夜。
期间非常不喜欢老板的管理模式,和他各种洗脑的工作理论,以及伪善的人品,所以干了不到两年就辞职了。但那时认真工作的自己还是得到了认可,主编怀孕后离职,我就升上了副主编的岗位,为下一次跳槽加了很多分。还是很感谢杂志社的工作经历。
曾经非常羡慕能在杂志社上班的人,觉得那一定是很棒的工作,可是自己进了杂志社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传统媒体的衰老,没有大牛的指点,进步太慢了,产出的文章,读的人也不多,常觉得厌倦和恐慌,怕自己落后同行太多太多。
那时候甚至还去北京考了记者证,获得了曾经梦寐以求的记者证(这个真的要感谢前boss),但最后还是辞职了,记者证当然也不属于我了。唉。
从杂志社辞职后的求职路很顺利。
副主编的头衔确实让部分公司对我另眼相看。
投出去的简历几乎百发百中,面试也顺利,很容易就能拿到offer。
现在想想,如果知道自己一年后再度辞职,出去求职会这么困难,当初一定要慎重啊!
因为传统媒体的衰落,也因为深圳实在没什么厉害的媒体,那时就想:转到火热的新媒体行业吧,或者做文案策划吧!文字类工作都OK啊!
>>真的想做新媒体编辑吗?
当时拿了好几个offer,也被金钱蒙蔽了双眼,想当然地选择了工资最高的。
一家在线儿童素质教育公司(简称B),新媒体编辑/文案岗,主要为公司所有线上+线下新课撰写转化型推广软文。
现在回想起来,坑也挺多。当初面我的运营总监,承诺我的转正工资并没有兑现,没想到试用工资就是转正工资。为什么?因为运营总监在我转正前就离职了。也是很戏剧化了。
虽然很喜欢B公司研发的课程,也很认可老板的教育理念,但是内部管理实在太乱了,毫无章法。前三个月提过一次离职,但是被老板温柔地留下了。
回头看,那会坚定地离开是不是会比较好?可惜现实没如果。
更难过的是,在我之前这个岗位有2-3个人,但轮到我时却要独自运营两个号,其中订阅号还是日更。工作量饱和到想哭,加班是常事。
当我逐渐适应了B公司的工作节奏,合伙人之间又开始闹矛盾,利益冲突后分道扬镳。看,这就是深圳的创业公司,非常不稳定,可能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故事。
但一年后选择离职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感觉自己成长太慢,发展空间太受限。
在很多小公司,不要梦想着有所谓的大牛带你,几乎每个老板都希望你能自己成长起来,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去钻研,为公司效最大的力,你自己也能自然而然地变强。(但这确实有点难)
所以提交辞职报告时,如果你说是因为成长太慢,大部分领导会告诉你:成长太慢是你自己不上进,不是公司的问题。
真的是这样吗?或许吧。但也很可能不是。
>>辞职后更迷茫了
从B公司辞职后,过了将近一个月,也就是此刻。
从前觉得,每天都忙于工作,日子一呲溜就划走了,根本没时间好好生活,
可是辞职后不忙了,却闲得发慌,日子还是一呲溜就划走了,依然没有好好生活。
被工作压榨的日子太累了,
可没有工作的日子太慌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到处是悖论。

同在深圳的大学同学对我说:咱们到这个年纪了,职业道路真的要规划好。你到底想做什么,自己要想清楚,不然以后更难跳槽。
唉......
>>迷茫之余,也有小目标
那我到底想做什么呢?
新闻记者吗?
新媒体编辑吗?
文案策划吗?
资深的原创作者吗?
对哪些行业感兴趣呢?
想了很久,我的答案是:
我还是想从事文字类工作,同时对做图很感兴趣,正在自学PS;
能做真正的记者当然好,但是资深新媒体原创作者,是我目前的努力方向;
个人对时尚、美食、旅游、家居、生活行业都感兴趣;
以及,来深后总在小公司打转,所以现在极度渴望能找到一家管理制度完善,实力较强,有发展前景,晋升空间比较大的公司。(也是不想再频繁跳槽,累了)
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目前求职状况确实不大理想,投了好几家喜欢的公司,都被回复了令人心碎的“不匹配”三个大字。呜呜呜......
不过,还是加油吧。
最后,愿一边迷茫一边努力的你我都能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