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小说的骨架》:构思小说的前提
前提的概念
用《小说的骨架》作者、美国畅销书作家凯蒂·维兰德的话来说,所谓小说的前提,就是涵盖小说人物、背景、主要冲突,能高度概括情节与主题的一句话。
所有的小说都源于一个前提:一次空间大战、一场热恋或一条走失的狗。
在动笔架构小说的提纲之前,先想好小说的前提,有很多的好处。
它能帮助作者发现并确认自己的想法,充分挖掘小说的潜力,并使作者集中注意力,
从宏观上把握写作方向。在小说创作完成之后,稍加修改就能当做向出版商、读者推荐的内容简介。
多数的前提来源于“如果”
如果一个孤儿从匿名捐助人手上得到了巨额遗产,会怎么样?
在这句“如果”的启发下,狄更斯写下了《远大前程》。

但仅有一个“如果”是无法形成故事的。
作家需要在这一“元如果”之上,构思更多的“如果”,才能发展出人物、情节和戏剧冲突,并最终形成一部小说。
在这一过程中,作家不能受任何固有观念的限制,充分发散思维。
在一个“如果”之后接上更多的“如果”,形成多条剧情线,直到每一条剧情线无法继续为止。

筛选无价值的“如果”
在上述过程中,必然有很多“如果”是不合理的,或毫无价值。但没关系,我们把它们删掉就好。
虽然有些白费精力和时间,但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里,总比毫无计划直接提笔写作小说正文,写到一半却发现此路不通要来得好。
在梳理所需的“如果”之后,小说的剧情线就基本成型了。
筛选的依据主要有三条:
1.我究竟想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其实就是小说的主题。
这究竟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历史小说,亦或者是一部魔幻现实小说?我们要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什么?
在写下这么多“如果”的时候,身为作者的我们应该已在心底里明了了我们这部小说的主题。
这时候,不要觉得心痛,把一切不符合主题的支线全部砍掉。
2.读者会期待什么?
身为作者,我们当然不希望辛苦写出的小说乏人问津,被束之高阁。因此,预先设想读者的期待就变得很重要。
回想自己的阅读体验,想象自己是这部小说的读者,尽可能多地列出读者的阅读期待。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地方设置意想不到的转折,让情结变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凝练前提
做完上述工作,我们再来做最后的检查——将保留下来的剧情线凝练成一个“前提”。
倘若不能用一句涵盖小说人物、背景、主要冲突的话来概括情节与主题,那说明前面这些工作还没有做好。
那么,我们需要走回去,检查、修改,直到能写出前提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