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谭
海韵一直以来做海报向来做得写意,上面没有太多的字。这大概是出于美观的考虑。美则美矣,由时也有问题。上次夜谭海报只是写:在葵花地等你。葵花地很大,大家不知道在图书馆一侧还是在体育馆一侧,一到晚上,天又黑麻麻一片,人并不好找。
上次夜谭后,我打开后台,发现有同学来问,这次夜谭在什么地方,看发送时间,夜谭几乎要马上开始。但是当时没有人常驻后台,没有人回复,等到终于登陆公众号发现朋友们发来的消息时,已经过了48小时,连一句道歉的话也不能说了。
这种事在“九磅十六便士”上发生过很多遍,比方说去年海韵杯的海报除了问题,有人过来问;。每次发生了,我都想:咱们小门小户,并没有闲钱专雇一位同学管理后台,这是难免的事。这次夜谭,也是难免的事。我心里想着,和山夜谭一类的活动,这样“轻资产”、这样自由,上面写明白了是过来听故事、讲故事,并不难理解。况且十分自由,从来不对大家作太多约束,可以说是可以意会的事。但是这种事发生多了便也不太淡定,觉得要好好反思。我思考得很慢,悠悠然终于想起了高中得数学老师,他觉得是题目简单,事想当然。我也知道题目难,总是畏惧,许多题目对我来说也确实事难,所以始终做不出来。又想起网球课老师骂我是“坑爹货”,因为半个学期我也没学会发球。站在一个角度,去忖度另一个人得想法和感受,总是要失败。
总觉得夜谭办下来,其实是它自己在跑,我们这些人只是帮忙修剪调整一下罢了。有一天讲故事的人不太来,我们这些人觉得和山夜谭的模式目前是遇到问题了,感到一种旁观者的哀伤。但是有时看见又有新朋友来讲故事,又觉得一切也不至于那样糟糕。这是很矛盾的状态,因为你不知道要不要改,要怎么去改。因为一不留神,心为形役,人为形式所累,是很常见的。和山夜谈的活动形式太简单了,简单得令人怀疑,以至于有朋友始终说要来,又觉得太多黑话而不敢说话。我当初是怎么爱上这个简单得活动的呢?其实什么也没有想,就是去听故事。人的聚集,难道不也是很简单的吗?比方说光和水,常常令人聚集。很复杂的聚集,其基底都是最简单的。但是要搞清楚这一点,并且始终相信这一点,比理智上认识这一点要难得多。
最近作运河杯,做得事文学社的项目。大家征论要办得复杂还是纯粹一点。着看起来是个不需要争论的问题,因为人人都讲纯粹。甚至最复杂得人也讲纯粹,讲不忘初心。仿佛我们只要讲一讲,认识到,并且努力就可以了。但是复杂和简单,那里是人的问题?我觉得根本不是。有如果有神,它就是神的问题。但是现在大家不说神,就会说是某种理念结构、抽象规律云云......其实也差不多,终究是我们在踌躇满志后,又趴在地上,嘴里喃喃着的那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