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疑云
«论轮台诏» 是田余庆的名篇,在这篇文章中,田先生提出了两个论点:
1. 戾太子的死,是由于其性格不似武帝,且由父子关于尚武还是修文的治国理念差异造成
2. 武帝晚年已有感其穷兵黩武造成了社会动荡,借用轮台诏的发布,改变其治国理念,罢兵而休养生息,以至于“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而辛德勇对田余庆的观点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1. 戾太子并非通鉴所说的温和敦厚,而巫蛊事件也未必仅仅是江充的诬陷,实际原因仅仅是戾太子之母卫夫人年老色衰而失宠,武帝年老喜欢幼子而已
2. 武帝轮台诏仅仅是对前几年战争失败原因的总结,并非其治国理念的转变,其治国理念一直延续至昭帝宣帝时代
田余庆是史学名家,辛德勇也是言之凿凿,作为史学小白的我们,针对这种历史考据之争,恐难以做出准确的判定。单单从史料上看,田的理论完全出自资治通鉴,而辛号称潜心研究四年,所述引用资料极多,似乎辛的理论更为正确。然而,虽然辛德勇用看似充分的理由证明通鉴对于这段故事来源于“汉武故事”,而这是本伪书,但辛也只能证明汉武故事这本书并不怎么靠谱,而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汉武故事里面这一段内容真的不靠谱,所以说辛的理论也只是推理和旁证,用辛德勇的话来说,那就是这种旁证的结论,“信不信由你”。
如田余庆和辛德勇之争仅仅是这两点还好,而辛德勇将这个命题提高到了资治通鉴的可信程度上,辛德勇摆出了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司马光为了用历史证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将与自己观点不符的史料予以舍弃,另一方面故意加入了很多不可信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单单是司马光,同时代的欧阳修、苏轼等都这么干),这导致了资治通鉴可信度值得质疑。
学术圈对鸡毛蒜皮事情的争论,是无关紧要的,但田余庆和辛德勇的理论冲突,一方面关乎汉武帝晚期政治走向,进而可能影响汉武大帝的个人形象,另一方面对于资治通鉴的可信度的争论,那就更加重要了。这种学术之争,还是非常有必要,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也是十分有趣和增长知识的。
«制造汉武帝»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史料记载的复杂性,很多人为了各种目的,著作伪书甚至直接篡改史书,去伪存真,揭示真实的历史,任重而道远啊。对于田余庆和辛德勇的争论,从我个人来看,略微倾向于辛德勇的观念。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