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敢拍「陌生人」?

Air君有话要说
出门旅行除了拍人像,大家肯定也会拍摄那些城市中特有的风土人情。然而很多朋友在拍摄时,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捕捉到陌生人真实而又轻松自然的一面。
今天,Air君就给大家分享一篇超级超级街头摄影干货,解决大家拍摄时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羞怯的问题,让你能更好地记录每一个瞬间。

很多人说人文摄影很难拍好,很难在短时间迅速构图,很难抓取动人的表情,面对陌生人要拿起相机,对准他们拍出精彩的照片,也很难为情。
今天我会给大家分享下我的人文摄影的拍摄技巧,希望对新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大家解决拍摄时不善于与被摄者沟通交流,不会瞬间构图、抓取等问题。


拍摄模式的设定
1、拍摄模式
白天在室外拍摄时,由于不同环境明暗差别较大,通常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新闻摄影师或许会选择自动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模式便用于控制景深。室内环境通常光线较为统一,可使用M模式拍摄,只把精力用于构图拍摄。
2、对焦模式
设定在单点对焦,由手动方式配合构图移动对焦点。除非是追踪移动中的车辆、人或动物,我不太推荐将连续追踪对焦功能设定在开启状态。那代表对焦点的移动会随着构图时移动镜头而改变,反而会产生确认画面合焦效果的麻烦。

佳能5D2,24-70mm/2.8,光圈F/3.2,快门1/10s,ISO400,柬埔寨-巴肯山
☝ 拍摄思路解读:在巴肯山看完日落后,游人开始陆续下山,刚好有一个僧人出现在画面里。他站在人群的后面,等待其他人先走,我则走到他的后面,单点对焦,焦点设定在僧人上,同时用1/10秒的慢速快门把走动的游客给虚化了,僧人因为没有动,他的影像非常清晰。这样一动一静的画面非常有意境,非常有禅意的表达空间。
4、测光模式
在非逆光情况下,用评价测光即能获得不错的曝光效果。逆光情况则可以使用点测光。
5、ISO值
视光线强弱而定,一般设定在200~400,以应付一些光线明暗的剧烈变化。但拍摄之前记得检查,因为可能前天弱光拍摄ISO设定到了1600没调回来,结果影响拍摄画质。

佳能5D3,24-70mm/2.8 ,光圈F/3.2,快门1/60s,ISO1600,以色列-迦百农
☝拍摄思路解读:拍摄室内人物时,大多数情况根本不允许你去架设三脚架。而弱光条件下则首要要保证人物清晰,所以必须提高感光度,保证一定的快门速度。现在的数码单反技术条件下,感光度开到1600-3200,画质完全是可以接受了。上图拍摄于以色列,感光度调整为1600,保证了1/60秒的快门速度,画质也不错。
6、白平衡
在白天室外拍摄的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喜欢更温暖的色调,则可以选用阴天白平衡。室内拍摄光源相对比较复杂,如果需要矫正必须手动设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RAW档拍摄,可以不用考虑色温问题,在后期时重新调整就能得到最佳色温还原。

佳能5D2,24-70mm/2.8,光圈F/5.6,快门1/500s,ISO100,肯尼亚-马赛

索尼A5000;光圈F/4,快门1/125s,ISO100,斯里兰卡-科伦坡
光圈优先模式、单点对焦、评价测光、自动白平衡。这些都是我最常用的拍摄模式设定。

☝拍摄思路解读:自动白平衡,感光度设定800。拍摄于拉萨一家茶馆,我用70-200的长焦镜头,远远地拍摄这位在转手里经筒的藏民。由于距离远,一开始他并没有发现,我连续拍摄了多张,最后他大概意识到了我在拍摄,眼晴朝向镜头,我抓下了这张。
学会沟通
拍摄一张好的人文照片并不容易,我们总希望能拍到当地人生活中真实的一面——沧桑的面孔、特色的服饰、独特的生活习惯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也总因为害羞的性格而一次次错失拍摄良机。要学习拍摄陌生人的经验千条万条,我个人认为,学会和陌生人沟通交流这一条可以说是必须学习的。
一张成功的人文纪实作品,按下快门可能一秒钟都不需要,但是按下这快门的背后,可能需要你和拍摄对象沟通半小时以上或者更长时间。所以,沟通技巧确实是人文摄影师必须要自我训练的一项重要技能,大家要重视它。

佳能5D2,24-70mm/2.8,光圈F/2.8,快门1/100s,ISO200,柬埔寨-吴哥窟
☝拍摄思路解读:在吴哥窟看到这个小僧人,和他用简单的几句英语沟通后他允许了我的拍摄。正是由于有了良好的沟通,他在镜头前神态自如,眼神非常有内容。自认为这是当天拍摄的最好的一张人文照片了。

佳能5D2,24-70mm/2.8,以色列-迦百农
☝拍摄思路解读:拍摄于以色列,经过沟通后的拍摄,老人面带笑容看着镜头。
训练提高沟通技能的方法
首先大家得清楚沟通是可以训练的,比如我自己就并不是个外向型性格的人。其实微笑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一个笑容一句"可以吗?"就能解决问题。请大家勇敢走出第一步,至少我拍摄这么多年,被拒绝的情况非常非常少。
我之前听过这么一个故事,长江商报会让每个进摄影部的人都进行20天的训练——每天上街去拍七个人。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拍到就行,这是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最好方式。你可以去沟通也可以去抓拍,但在这个自我训练阶段,我不建议去偷拍尤其是纪实摄影,与被拍摄者进行沟通,才能拍出真正的味道,你的片子才不会浮于表面的形式。

索尼A5000,光圈F/8,快门1/20s,ISO200,意大利-威尼斯面具游行
☝拍摄思路解读:上图的人物拍摄于意大利,身着传统服饰带着面具,异域风情非常浓厚。在意大利威尼斯旅行,我刚好赶上他们的威尼斯面具狂欢节,和他们笑着相迎,对方一般都会非常配合。狂欢节期间大家都非常放松,很容易拍摄出生动的作品。

佳能5D2,70-200mm/2.8,光圈F/3.5,快门1/250s,ISO400,
☝拍摄思路解读:拍摄这样面部轮廓清晰的少数民族群众,人物的表情和神态是作品的关键所在。拍摄之前和对方点头微笑示意,事实上也可以当作一种沟通交流。对方如果不拒绝,往往就能拍摄出自然的状态。
关于付费和摆拍
所谓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我个人认为旅行过程中,人文摄影和纪实摄影照片可以摆拍,但摄影师必须尊重事实不进行造假。

佳能5D2,24-70mm/2.8,光圈F/4,快门1/500s,ISO100,日本
☝拍摄思路解读:在日本的秋季,公园里的银杏开得非常好。一群穿着和服的日本女性在游玩拍摄时,我问她们介意我在旁边拍摄吗。在得到允许后,为了使得画面构图更加饱满,我希望其中两位女生能往边上移动一点,人物散开。这也算是一种摆拍,却能让画面色彩饱满,人物状态更自然,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在一些旅游地点,如果你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的话,被拍摄对象会乐于配合你的拍摄。这对于摄影师来说,减少了沟通的时间,提高了拍摄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克服你的心理障碍,你会心安理得的去创作拍摄。
出游时,上面这个办法大家也可以尝试下,确实会很大程度地提高你的出片率。因为我们每次出国也就10来天时间,如果不精心的去准备,只进行纯粹扫街记录拍摄,那可能收获会很少。为了不留下遗憾,该支付点给被拍摄对象的费用还是很有必要的。

☝拍摄思路解读:这张照片拍摄于青海湖边,夕阳下的光线非常好,把小女孩的高原气质很好的衬托出来,她抱着小羊,神态也非常自然。那会在拍摄的时候也给了这位小朋友相应的报酬,其实也不多,就几块钱。

摄于浙江杭州龙井,记得那天我对采茶的老奶奶说:“能让我给您的茶叶拍张照好吗?”结果她用布满老黄的双手捧起新摘的茶叶,站在田坪上,一脸笑眼睛眯眯的,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对着镜头,但皱纹却随着笑容慢慢的舒展开来了。斗笠边缘上的雨水滴在在她掌中的茶叶上,混合着泥土和春雨的气息。 源自《人间时节/谷雨——一缕茶烟透碧纱》

摄于湖南南岳衡山,在衡山乡下田垣间的老乡在收割庄稼,我问他可以给你拍张照片吗?他直起腰,从汗水浸润的皱纹里朝向我爽朗地笑,满目间洋溢着劳动者的自豪。但我知道有些笑容背后或许是紧咬牙关的灵魂。 源自《人间时节/芒种——稻香蔼蔼暑风清》
使用手机拍摄
克服羞怯心理去拍摄,可能需要一个时间段,但是你用手机去拍摄,这个心理压力应该会小点。因为用手机拍摄给自己和拍摄对象,一个有些随意拍拍的心理暗示。对摄影师来说,摄影创作的那种形式感大大的降低了,对拍摄对象来说,被打扰的防备心理也会随之降低。这样你可以拿起手机自然随意地创作,走在街头的时候,是可以创作出更多生动的照片。
大家可能会认为手机创作的作品在画质上和相机相比会有一些差距,这点不能否认。但是现在科技发展非常快,目前手机摄影的发展也好,主流的手机拍摄的照片画质已经很不错了。更重要的如果你经常用手机去拍摄陌生人,可以帮助你自己克服羞怯的心理。这是一种训练你的摄影思维和构图能力非常好的方法,有了经验的积累,然后你就可以很自如地拿起相机去拍摄。

☝拍摄思路解读:上图是我用手机拍摄于布达佩斯街头,典型的布达佩斯式的街景,老派、优雅。当我用手机拍摄时,时髦的大叔刚好走了过来,趁机偷偷的按了快门,他丝毫没有察觉。记得当时拍摄他时,我的眼睛是看着前方的。

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手机是可以拍摄出品质良好的照片的,特别是去拍摄这种城市街头人文的题材。某种程度上说,手机拍摄比单反相机更能胜任这种拍摄题材,便携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它体积小没有侵犯性,不易引起拍摄对象的反感。
用手机拍摄使用大约35mm的小广角镜头,这支镜头对于人文摄影是非常有优势的,它的轻便性和隐蔽性非常适合人文街头的摄影。而用单反拍摄,第一是体积太大非常显眼,第二快门声音不可消除,可能会影响拍摄对象的动作。用手机拍摄则更加方便,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对被拍摄者的影响更小,这样往往就可以抓拍到生动的街头景象。


布达佩斯,一场旧梦/Players,adream
上组图拍摄于2016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用的不足千元的某国产手机。修图用的APP是VSCO,所有的后期处理都在手机里完成的。
手机修图APP推荐
这里我推荐两款手机修图APP,一款是Snapseed,另一款是VSCO Cam,这两款APP的功能各有千秋。
Snapseed是一款比较优雅和实用的照片细节增强APP。它突出的特点不是它的滤镜功能(它的滤镜非常简单),而是它的基础修图功能。Snapseed是基础修图APP里功能最实用和完善的,不过度的增强处理,可以区分调节曝光度和色彩;画笔工具和手动笔刷工具能给照片任何局部单独调整曝光、色温以及饱和度;修复工具能够处理画面中的杂质、污点,让照片更干净。它的特点是细节修饰,支持RAW格式,选项丰富。
VSCO Cam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一无二的强大的调色功能,能创造出自然、令人着迷、胶片味道十足的摄影作品。VSCO的每一款滤镜都在模拟一种胶片的成像色彩风格。与其他的照片调色编辑APP不同的是,VSCO的预设滤镜很微妙。虽然也会改变照片的色彩,但不会对照片整体色彩和色调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做出那种夸张甚至怪异的色彩,而让照片具备自然而又浓郁的胶片味道,走的是时尚而又文艺复古的路线。这就是VSCO的迷人之处,点燃你内心深处隐藏的文艺气质。
用一体机/微单/胶片相机拍摄
在你能熟练使用手机拍摄的基础上,如果用相机来拍摄人文题材,比如街头摄影,我会首推用那种不可拆卸镜头的一体机DC或者微单,它们轻便便携,易如隐藏。相较于单反,实在是人文摄影的首选,拍摄几次就知道了小机器拍人文题材的优势了。

索尼A5000,光圈F/4,快门1/320s,ISO200;尼泊尔-加德满都
这类机型有着手机摄影的方便,又有不亚于单反的画质。更重要的是,正如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能够很好的克服你面对陌生人的羞怯心理,抬起机器就是一张,也是抓拍的利器。

索尼A5000,光圈F/4.5,快门1/60s,ISO100;孟加拉国-达卡
☝拍摄思路解读:还有一种拍法则较为有趣,使用小机器对被摄者近距离拍摄,拍完便转身走掉,但是我建议这个拍法大家要是慎用。有时被摄者会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意识到摄影师的存在,这时也是抓拍的好时机。近距离抓拍能拍到被摄者更为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而且现场感倍增。如上图所示,拍摄于孟加拉国达卡街头,近距离抓拍了一个头顶着编织框的少年,表情非常生动,现场感很强。
当然,和手机摄影一样,我认为用这类机型非常的便携,把它们放在你的包包里,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拍摄。有了一定的拍摄数量和一定的拍摄经验及技术的积累,这才是提升你人文摄影水平的不二法门。

律卡M240,35mmF/1.4,光圈F/6.8,快门1/750s,ISO200,以色列-耶路撒冷
高端DC往往搭配大光圈定焦镜头,画质好,自动操控便捷,是人文街拍的最佳选择,也适合有一定水平的摄影爱好者作为副机使用。高端的有徕卡Q,价格近3万元;索尼RX1、RM2价格近2万元,全画幅,机器非常小巧,画质优秀。价格相对实惠一些的有富士的最新款X100F,不可更换镜头。
胶片相机也是人文题材拍摄的利器。现在流行的胶片口袋机都非常小,价格也比较低廉,胶片照片相对数码照片来说有更细腻的影像层次和更真实的色彩。有时候在非标准的色温条件下,胶片照片常常表现出一种特异的色调,给人一种厚重、坚实、饱和的感觉。使用胶卷拍出来的照片,温润、宁静带着数码照片难以比拟的沉稳质感。同时照片色彩明亮,无论是风景还是人像,都自带治愈系属性,如下组图所示:

胶卷:富士
学会盲拍
盲拍,顾名思义,就是不看相机取景框去拍摄。这是一个合格的人文摄影师必须掌握的技巧,当然,对于目前怯于沟通拍摄的你,更是无敌的法门。
它是指在特定场合下,不使用取景器或液晶屏,纯粹通过对被拍摄者的预测判断。其实就是不看取景器单手持相机拍摄,由于盲拍的时候,摄影者的眼睛并不看着取景器,按下快门时并不能确切知道拍到了多少东西,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被称为盲拍。盲拍在街头摄影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靠近被摄者又不希望干涉对象的拍摄,还有对飞速瞬间的拍摄。

☝拍摄思路解读:在街头闲逛的时候,大家要养成观察的习惯,要留意那些精彩有趣的画面,随时可拿起手里的相机抓拍下来。上图所示,当时在巴黎塞纳河边闲逛,有一对情侣牵手走在我前面,可能是情到浓处,两个人突然停下了脚步拥吻了起来。我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把相机放在胸口的位置,不看屏幕迅速连拍了数张,这种场景不打扰拍摄对象最好。
准备拍摄时,把身体向着对方倾斜,同时把相机镜头对准对方,然后可用手指悄悄地按下快门拍几张照片,之后就走开,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机身装上广角镜头,因为广角镜头拍摄范围广,最近对焦距离短,只要不把相机拿到眼睛处对焦观察,对方不会感觉你在拍摄。

☝拍摄思路解读:上图拍摄于以色列,在村子的小路上偶遇这位牵着毛驴的阿拉伯大叔。当时远远的看他走过来,我并不想打扰他,因为来的突然,也没有时间来测光设定。我直接把拍摄模式切换到P档自动,把相机放在胸前直接盲拍,连拍了数张,照片出来非常自然生动。在餐厅、酒吧等盲拍时,可把相机放到桌上,把镜头稍垫起,冲着拍摄对象,利用书、餐具等作为遮挡,根据感觉选择拍摄时机。在街上行走时,可把相机带挂在脖子上,相机放在身前,同时手指放在快门上,这样可以不动身色的拍摄。

律卡M240,35mm/1.4,光圈F/4,快门1/40s,ISO640,以色列-迦百农
☝拍摄思路解读:中央对焦最符合日常的拍摄习惯,这也是最保险的方法。合焦之后,如果再想改变画面构图,可以锁定焦点后,再训练以手感改变画面的位置。盲拍时很多摄影师都喜欢使用大光圈以便提高快门速度,但大光圈也会导致景深小,画面清晰度不足。为适应不同的情况,建议多使用f/5.6-f/11的光圈。上图拍摄于以色列的一家小餐馆,服务员的端着食物上来的时候,相机就放在桌子上,就这样不动声色的连拍了十来张。
盲拍对焦技巧
在盲拍的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就是对焦问题。一般说来,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非常强大,我们街拍用的一般也是广角,景深也比较大,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完全可以盲拍让相机自动选择对焦点。但是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拍摄对象主体非常明确,需要主体清晰,这样让相机自动选择焦点就很有可能失误,所以手动预先选择好焦点就很重要。
我们可以用景深表算好焦点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去拍摄。比如徕卡相机的景深表,假如设定的光圈为F8上,你要对焦的地方在2m左右,这时转动调焦环对好焦,再看三角箭头左侧数字8对应距离在1.8m左右,右侧数字8在2.8m左右,也就是说这时的景深范围是1.8-2.8m,在这个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也就是你要做的是,估计你和拍摄对象的距离是在两三米之间,这个范围内你拍摄的主体是清晰的。如下图所示:拍摄距离大概就在两米左右,当两个小朋友走到这个距离,按下快门。

如果景深表你不会操作也没事,大家可以把光圈尽可能的缩小(我一般选择f8),选择相机的手动对焦功能,估计一个两米左右的拍摄主体,手动对焦清楚。然后就在这个距离前后去盲拍即可,这样就省去了对焦的环节,让你的拍摄更快更准。

佳能5D2,24-70mm/2.8,光圈F/5.6,快门1/250,ISO100,尼泊尔-加德满都
☝拍摄思路解读:在尼泊尔街头,看到三个大叔坐在门口聊天,我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把相机放在侧面的位置,单手拿着,对准他们,但眼睛却看着前方,估计好距离在三米左右(我预先设置的盲拍对焦距离),连拍了数张,拍摄完继续往前走,并没有打扰他们,最后出来的照片也非常清晰和生动。
预判与守候
如果你手里拿着的是体积较大的数码单反,对于和陌生人沟通确实是比较困难。我认为这个办法——陷阱式构图,可以部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预先构图好画面,等到你需要的人物走到你预设的画面里,走到你预设的位置,然后你再按下快门。

尼康D3,16-35mmf/2.8,光圈F/8,快门1/320s,ISO200,西藏-纳木错
☝拍摄思路解读:这张照片是我在西藏拍摄的最满意的照片之一。一个游客走入了天地湖海之间,视觉对比非常强烈,把在西藏的那种苍茫辽阔,生命的渺小与坚韧很好的诠释了出来。
这种构图方式就是你的相机镜头是事先就处于拍摄位置的,这样你有充分的时间来前期构图和准备,拍摄时也会显得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因为你的拍摄对象是自己走入你的画面的,也有效的降低了你直接面对拍摄对象的紧张和尴尬。陷阱式构图法我用的非常多,大家如果有经常在微博上关注我的人文风光作品,那些构图相对比较工整完美的人文作品,大部分都是陷阱式构图法拍摄的。当然,是否有合适的人物出现在预期的位置上有时需要运气,更需要你的耐心等待。

☝拍摄思路解读:如上图所示,缅甸乌本桥的日落去缅甸是必去的拍摄景点,非常有代表性。如果没有人物的加入,画面就会显得非常单调。如上图所示,带着斗签的女性进入到画面里,整个照片瞬间就活了起来,而你要做的就是构图好,然后等待。
街头摄影时常在等待,我们等待一个对的景、对的人,在那瞬间拍下那张你想传达的画面。而这个过程中,最无需考察的恐怕就是效率了。摄影大师布列松拍摄的那些照片就是这样——人物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点,使整个事件在这一刻达到最高潮,构成完美画面。这也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诞生的基础之一。

胶卷:富士;相机:佳能1V
☝拍摄思路解读:在柬埔寨知名的微笑石像景点,当时我到的非常早,趁着日出的光线拍摄了很多景点的照片。那会远远的看到这个游客走过来,我站在他必过的路上,等待他到了预计的位置拍了这张照片。游客的服饰造型加上逆光的效果,非常有异域探险的味道。
旅途中,当你发现一个形象非常有特色的拍摄对象时,你完全可以在他可能会经过的某个有气氛或者有代表性的背景前拍摄一张,或者跑到他的前面去,在那边等待他走过来。
预判与守候
等待和预判,是拍摄人文作品的关键环节。有时候摄影者观察到一处色彩或造型绝佳的场景,只差一个"影中人"在合适的位置出现,为你的照片画龙点睛,这时候就须等候时机。适当的人物在适当时间出现在适当的位置,就能成就一张好照片。

佳能5D2,24-70mm/2.8,光圈F/4,快门1/160s,ISO400,甘肃-拉卜楞寺
☝拍摄思路解读:上图是在甘肃的拉卜樱寺,远远的看到几个僧人从拐角的小路上,走入了我正在拍摄的画面。然后我跟在他们后面,连拍了许多张,没有打扰他们,又让人物和背景的建筑非常好地融合在一起。
如果在拍摄时,你已经看到好的光影,好的背景环境,你就要选好位置,等待一个有特点的人物出现在正确的位置。预判,就是接下来某个人,他会出现在哪个位置。这个时候,眼光放宽一点,寻找合适的主体人物,判断他的运动的方向,提前估计他们出现,在你事先预想好的背景环境里需要的时间,同时也要判断出他们在这个环境里会有怎样的动作,在最好的时机按下快门。这就比较考验眼力、耐心与运气了。这时候保持拍摄耐心,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你等了很长时间,才等到这个人站在正确的位置上,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拍摄思路解读:在京都伏见稻荷大社,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阳光的照射显得格外壮观迷人,视觉上颇为震撼。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穿着和服的女士进入到画面里面,会增加这个场景的地域风情和特色。在等待了十几分钟后,一位理想的人物进入到了画面的预定位置,有了这么一张照片。
连拍模式/街头拍摄经验
人物题材摄影精彩的作品往往是被摄对象表情自然生动,要捕捉到这样的瞬间采用连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连拍就意味着一个时间段,你的注意力都会在相机取景框里,所以拍摄之前要好好看看周围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拍摄的过程中,尝试变化拍摄姿势和角度,站着拍几张,蹲下再拍就几张,不要被眼前精彩的画面吸引忘记了变化构图,说不定一个角度的变化会有更好的照片。

佳能5D4,24-70mm/2.8,光圈F/4.5,快门1/250s,ISO500,南非-开普敦
☝拍摄思路解读:上图拍摄于南非开普敦的海滩边上,这群女士在看到我拿着单反相机,邀请我给她们拍摄合影,我拿着她们的手机用了好几个角度拍摄了几张。然后我问她们介意让我用单反相机给她们拍摄吗?她们很愉快的同意了,并且在镜头前留下了生动阳光的表情。当然在拍摄时必须开启连拍,才能记录下他们表情最生动的那一张。记得当时我一口气拍了大概三十多张,话说当时她们听到我快门一直噼里啪啦的响,表现欲望好像都加强了不少。
在镜头的选择上,短焦距镜头比长焦距镜头更好调整,视野范围大,大光圈比小光圈更容易拍清楚。至于快门声音,连拍模式下辟里响啦响确实比较夸张。如果你不是为了显摆,估计你的拍摄对象也不乐意听到,会干扰他的注意力,要是能关掉快门声音就是最好的。最后一点,不同的机器连拍缓存,最高的连拍张数不一样,大家可以在拍摄几张后,快门会停下来,然后等缓存好后再拍。要提高缓存,可以设置更小的拍摄格式,比如去掉RAW格式只选择JPG格式拍摄,另外选择更快的内存卡,比如高速卡,不过它的价格会更贵。

佳能5D2,70-200mm/2.8,光圈F/5.6,快门1/500s,ISO200,甘南
☝拍摄思路解读:想要抓取好的表情,往往连拍是最佳的选择。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用远远的用长焦镜头连拍了50多张,这个藏族小女生面对镜头有些羞涩的笑着。

佳能5D2,24-70mm/2.8,光圈F/3.2,快门1/125s,ISO200,柬埔寨-暹粒
☝拍摄思路解读:连拍模式是我在旅行中比较常用得,尤其是拍摄过程中遇到活泼的孩子时,会使用连拍模式进行拍摄。因为这样能确保快速抓拍他们变化多样的表情和活泼的动作,从而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得瞬间。

☝拍摄思路解读:这张照片,连拍是一个基本的技术要点,这样两组人物能比较理想的处于你想要的位置。同时,之前提到的陷阱式构图是另外一个技术要点。
同时,我认为拍摄之前的思考,对画面的构思也是重点。首先你得清楚灵隐寺什么时间段绣球花会开,什么时间段僧人会比较频繁出现,什么时间段游客会比较少。重点是,提前看天气预报知道哪天会下雨,我自己就是是特地挑下雨天去的。阴雨天气能有自然的冷调,能更好地把控青绿的色温,而且雨丝能很好的烘托意境。
当然,当这一切都具备的时候,你得清楚你的画面怎样表达出什么意境,通俗的说,是禅意。我选用了动静结合,一动一静的方式,绣球花下的那个僧人在那边一直待着没动。我心想如果能够有一个僧人走过来就好了,于是边拍边等,果然二十来分钟后,真的等到我要的画面。而这个场景我大概拍摄了三十来张。
街头摄影经验
1、保持低调,相机和拍摄的动作别太夸张,衣服最好也别太和要走的街巷格格不入。切记不要穿摄影背心、不要把相机挂脖子上,这样子太引人注入给人产生其它联想,被拒绝拍摄几率非常高。
2、拍摄过程中,我的镜头从来不盖镜头盖,从而减少准备时间,便利取景拍摄,遮光罩需要与否视情况而定。街头抓拍中基本上镜头盖我也启用,减少相机体积给拍摄对象的压迫感。
3、集中注意力拍摄对象的动作表情,拍摄设置为高速连拍。
4、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盲拍技巧,也就是不看取景器,凭借空间判断可以拍摄出清晰的照片的技巧。
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用高画质的一体机DC或者是微单带定焦大光圈镜头,小巧,光圈够大,弱光下也可以有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这类机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另外拍摄时不会对拍摄对象有太大压迫感。相较于体积大的多的单反来说,小机器是街拍的第一选择。在都市旅行的时候,手机拍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每次外出人文拍摄,一定会带一个小设备。大家看到我的很多人像图,都是小机器拍的。而且我觉得,这绝对是非常有效的办法,降低你拍摄陌生人紧张感。拍摄设备不用多贵,那种3000左右的一体化DC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大家可以试试。


摄于欧洲各国街头
人文组主题的表达
前面讲了几条人文题材照片的拍摄要点,一趟行程结束后,我们会拍摄了大量的图片。经常有有朋友和我说,旅行拍摄回来后相机里往往堆满了乱七八糟、没有任何逻辑性的照片,感觉无从下手,无法整理,就因为专业很多照片就躺在电脑里蒙尘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想要你拍摄的旅行图片显得更有质量和内涵,而不是混乱没有任何深度的到此一游,我的经验是给自己规定一个拍摄主题,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的理解就是拍摄后,你可以有目的地写一篇旅行文章,文章有明确的主题,有你想要传递的思想,然后你能够用图片来代替文字来表达。用图片展开表现你的旅行目的地,反映当地人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相互关系。通过他们折射出一个时期的社会环境、生存状态。所以此类拍摄时,需要在叙事方法,构图等方面都要具备摄影语言,而不是像流水账一样的简单拍摄记录。

☝拍摄思路解读:如果你想要去希腊,你看过哪些图片会让你对希腊充满向往呢?我想,你拍摄的组图绝对不要仅仅只是一个个纯景点,要透过你拍摄的图片传递出自由,爱情,浪漫的感觉。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拍摄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素材:
1、首先希腊标志性的纯粹的色彩—蓝色和白色。 2、它象征着放松、自由的沙滩,海浪,晒太阳的比基尼和游泳圈。 3、怎么来表现爱情呢?没有比夕阳下情侣,相互依偎在爱琴海边更浪漫了。 4、自由惬意的生活,当然得拍摄一些这样的生活状态的人或者动物。懒懒的小猫躲在凳子下打吨,不是正合适吗? 5、当然,圆顶教堂、海上游轮、海鸥、白色风车这些标志性的元素亦不可错过。
其中一些标志性的内容,比如大面积色块的图片以及各种标志性景点的照片,它们的取景、构图角度以及时间的选择,到当地商店看看明信片就一目了然了,基本上不会有所变化。而其他的内容只能是自己去发现和捕捉,而这部分的内容才会是你和其他人拍摄的不同之处,也会是亮点所在。

关于人文类题材的照片的主题表达,怎样组织素材,大家可以参考我微博发的作品。许多组图基本上我都有明确的主题,比如节气类的图,每个节气我基本上都会有一个主要表达的概念,并且以这个概念来组织素材。
上面这组两张照片是我的书《人间时节》的插图,浏览量近一千万,之所以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我认为是除了照片本身的形式感以外,就像很多读者说的"照片有更多的表达"。关于这个内容,比如怎样来表达,照片语言怎么来解读,怎样提升摄影作品的人文内涵,以后有机会和大家作更多的交流。
▼
作者简介
陈帆Fotochen
知名摄影博主
《人间时节》、《时光且行》作者
微博:@陈帆Fotochen
指路作者公众号,喜欢可以关注哦
陈帆Fotochen(微信ID:jzdfj01)
▼
今日话题
你喜欢用以上哪个技巧拍摄人文景观呢?
快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 End -
▼
摄影类的干货和小助手,
你随时都可以带走。
AIRPHOTO
定义新视觉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AIRPHOTO(微信ID:shengdai901)
▼
想加入AIRPHOTO摄影交流群?
那就快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吧(微信ID:airphoto9)~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端午吃什么596篇内容 · 4.5万次浏览
- 假期必备书影音清单309篇内容 · 8.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75.6万次浏览
- 我的假期好搭子91篇内容 · 2.9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568篇内容 · 185.9万次浏览
- 分享你的健康减肥法新5053篇内容 · 4.5万次浏览
- 你有哪些“终不似,少年游”的经历?2962篇内容 · 65.4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6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