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in Week 4/1-4/7
周末晚上又听起了后摇 过去的一个礼拜 气温都稳定在1-10°C之间 可以正式地说 春天到啦
这个礼拜不如上个礼拜参加的活动密集,认真想一下蛮难回忆起来到底过了怎么样的一周。其实细数一下,再上不到四周课就要期末了。究竟何去何从还未可知。被时间推着走、期待赶紧结束又不想这么快结束的这种矛盾感时刻存在,情绪随之不断地变化。
波士顿的四月其实没那么糟糕,除了下雨不尽人意,气温大多是稳定下来了。走在路上能看到很多树带着许许多多的花苞,再给一点点时间就能全部开起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最好看的时候,路上真的能看到很多开花的树。多到让我怀疑,席慕容跟安东尼写过的开花的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可是真的没那么难找呀。
半部电影 一间旧货店 两个展览

HALF | 《末代皇帝》
听说过这部电影很久,终于在一节课上老师放来给我们看了。由于时间的关系,只看了一个多小时。这部拍摄于八十年代的电影,据说是唯一一部允许外国导演直接到故宫里拍摄的电影。所以我们这节讲紫禁城的课才会来看它,影片里的场景都是真实的。或许是在西方学习时间长了,现在了解了更多关于种族、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跟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看这类又西方人讲述的中国都会特别警惕,会更加批判,看他们有没有把某种刻板印象固化。就在我看的一个多小时里,还没有发现这类问题存在。大概是因为溥仪留下了很多第一手资料,让导演可以尽量去还原他的一生。
我觉得溥仪很不容易,觉得每一代处在历史大转折,时代大变迁的人都很不容易,要做抗争,要做判断,要做妥协。可是在当下没有人想得明白的,谁又能够料到会发生什么。我们现在回看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感到不思议。看到时局的动荡跟不稳定,和现在人们拥有的稳定生活形成对比。对过去的人感到心疼起来。溥仪这辈子的政治身份随着社会的变革而模糊。他到底是怎么样去面对这些困惑的?对于他的心理上,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同一历史背景下,清朝的瓦解,清宫的解散,把上千名前朝太监都赶出了宫。这一个群体让我感觉很好奇,在如此的社会动荡跟巨变之下,他们是怎么样在这个父权社会下接着生存的?他们有家庭吗?他们从事怎么样的工作?与其他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ONE | Buffalo Exchange
这家二手衣服店在Harvard Ave上。大学四年我经过它无数次,但是到了这礼拜才真正走进去看。虽然身边朋友常去,但是到了有一回看到他们摆出一架子夏天的衣服在门口街上,才说下回要进去看看。周五放学之后跟上学期一起上课的小朋友Carlos一起去Harvard Ave买奶茶逛二手店。

店里在放Yumi Zouma的歌,我俩扭动着在看裙子。Carlos想给他的drag show找衣服,他说他最近研究化妆已经进步了很多,接下来就要为他的drag找一套能代表他自己的服装。他想开始表演,但是这中间还需要很多准备。我们挑了一下衣服给他试,款式好看但尺码不对。时装业其实不太友好,大码没有好看的衣服。这件二手衣服店的价格算是我在波士顿逛过几间里比较便宜的,卫衣毛衣在十五块左右。想等天气暖起来再来看看夏天的衣服。
TWO | Kapwani Kiwanga: Safe Passage & Kathlee Ryan: Cultivator @ MIT List Visual Arts Center
周六 4月6日是国际Slow Art Day,欧美世界的许多美术馆、艺术中心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但是波士顿参与这个庆祝的场地只有ICA跟MIT的视觉艺术中心。于是我就近,并且也因为从没来去过,选择了去MIT。周六的天气特别好,在这天走了很多的路。

MIT List参与slow art day的方式是组织公众讨论会,活动是免费的,但是需要预先注册。参与讨论需要先花5-10分钟去看每一个作品,所以我一到就走进画廊去看作品了。没有留心时间,但是也没听到讨论活动的消息。我问起来在画廊里的工作人员时,她跟我说,其实形式是会给观者提一些问题,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作品,并且写一些东西。她说,你已经在这么做了。我想想看,确实,于是就按照自己平时看展的节奏接着把两个小画廊逛完了。
Slow Art Day的理念其实很不错,美术馆们也会组织一些特别的活动要转达这个概念,比如我读到了有活动会组织观者一起做瑜伽,慢下来之后再一起进去看作品。研究数据表明,去看展的人平均只花15-30秒的时间在每一个作品上。于是slow art是希望大家能慢下来,花5-10分钟去仔细看跟体会。我想到了国内很多年轻的艺术空间办的展览,许多观众都是抱着去拍照的态度,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去吸收这些作品要传达的信息真的不好说。
https://www.slowartday.com/ 这个活动网站提供了蛮多信息的。
Kapwani Kiwanga: Safe Passage

这位加拿大的艺术家只在这个展览里展出了四组作品,但是每一组作品都提供了许多思考跟提问的空间。Kiwanga的背景是人类学家,所以她的创作方式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做研究之上。四组作品分别为:Green Book, Jalousie, Tripartite, 还有Glow。主题在于批判美国的种族主义,从展览标题指出美国历史上因为种族隔绝而为黑人专门设立的安全空间。“安全空间”看似是在保护、指引黑人,但事实上也为监视他们提供了工具。


Glow是四个灯光雕塑。黑色的主体,加上白色LED灯。这个作品直接引向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历史,the Lantern Laws。黑人在天黑之后,在没有白人同行的情况之下,出行之时必须提着灯盏以示他们的身份。灯光身边的黑人,像影子一样,固化成了黑色的雕塑主体。他们即被点亮,又被忽视,隐入黑暗之中。

Green Book是个很有意思的作品。Kiwanga拿了1961出版的Green Book,从里面节选出一些地址。她把这些资料重新印在纸上,然后装裱在墨绿色背景的木头盒子里。这些地址重新被调整过,有不同的组合,行距跟左右排版。因为是按州来分类,所以反映出来黑人在各个州的人口分布,或者更准确地说,各个州对种族、黑人的态度。有些州只有一张纸的信息,而有些则有好几张。我看到曾经生活过的威斯康辛州,只有两张纸。这些地址分布与我的印象基本吻合,密尔沃基的南边都是黑人,而整个州里,这些地址多分布在南边跟西边。其实这个作品的理解可以是非常ethnographic的,反应了城市地理空间与种族的关系。同时,也开放了去理解这些数据的可能性。我很好奇大家都会怎么去看这些地址,怎么去解读它们。
Kathlee Ryan: Cultivator
同期在开放的另一个展览,也是十分简单的,只有三个雕塑作品。踩在了一个很有趣的线上,旨在打破材料与目的的固定搭配。比如说地上这个由保龄球串起来的手链,还有用废工业材料做成的云母、吊灯。它们在打破传统界限的同时,体现了创作者的幽默。



一周一创新:周二晚上我在学校上班用溜溜球喝白葡萄酒

gum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Arts in Summer 2025 (5人喜欢)
- Arts in Weeks 6/16-6/29 (5人喜欢)
- Arts in Weeks 6/1-6/15 (3人喜欢)
- Arts in Weeks 5/10-5/31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每到周一我就烦111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我从明星那学到的保养思路23篇内容 · 73.2万次浏览
- 你是如何在一段关系里维护主体性的?1.0万+篇内容 · 8.5万次浏览
- 已经完全失去囤东西的欲望了1.0万+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邪修省钱法1.0万+篇内容 · 14.2万次浏览
- 辞家千里,不必争气争气再争气14篇内容 · 1870次浏览
- 活动|大家是因为什么原因把对象pass的14篇内容 · 10.4万次浏览
- 我找到了爱自己的具体方法11篇内容 · 873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