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站台
家乡新修了高铁站,这次假期结束回京,便选择从这里坐车回工作的城市。当我第一眼看到站台的时候,我有点吃惊。这个场景太熟悉了,我好像曾经见过。但这个高铁站是不久之前才刚建好的,今天是我第一次从这里乘车,到底在哪里见过?

终于想起来了,是在日本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中。女主角玉子的女同学探亲结束从家乡回东京时,一个人在家乡站台上等车的场景,几乎和现在的我一模一样。电影中这个女孩在家乡街道上遇到玉子,还要勉强扮出一副在东京生活很好的样子,但在这只有一个人的站台上,在又一次只身一人离开家乡奔赴大都市的滚滚红尘中的时刻,还是哭了,但这种哭是只能一个人的哭,是不需要安慰的哭,是那种饱含不舍,不甘,愧疚,眷恋但又不服输的哭,我太理解她了。


或许是今天炫目的日光,让我的思绪有点跳跃,也可能是眼前的场景真的出现过不止一次。我突然想起了西班牙塞戈维亚的小火车站,也是这样的一座站台,也是空旷的仅有几个乘客。但为何会想到塞戈维亚呢,那只是旅途中的一个地点,是纯粹的异乡啊。也许是那次出行恰逢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它在我的潜意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直把他乡作故乡”了。

离别的车站,奔驰的火车,我对这样的意象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有一次我曾在返京的高铁上发了一条朋友圈“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坐火车容易感慨和思考,因为当你望向窗外的时候,会感到时间和距离的双重移动”。正因为发现了这个“规律”,当我听到戴锦华老师对费里尼的电影《大路》的讲解时,有一种顷刻间找到知音的感觉。她说“没有比道路主题更为现实主义或者形而下的主题了,它表现的是一次真切的在现实的时空当中的旅行……这就是一个在空间当中时间流逝的过程,或者说时间经由空间被标识的一个过程”。原来我曾在无意识中体会到了一种哲学感觉,在道路上行进时,空间景物的变化标识了时间的流逝,这种奇妙意境只有“在路上”才可以体会到。

这让我有时觉得,所谓喜欢旅行,可能只是喜欢坐在火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上,看着风景向后延伸,看着时钟向前转动,这种疏离而又孤独的感觉而已。这种体验有时候让人着迷,是那种只需去远方不要问终点在哪里的豁达感,是那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的流浪感。
可我终究是红尘中人,就算我想明白了这些,当我一个人站上家乡月台的时候,我仍是想哭,即便阳光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