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难忘(惨烈的)的博士生论文报告会
对于目前的我来说,论文报告会最大的优点不是在于你听到了什么(毕竟很多论文你也听不懂),而是在于透过师生评议,让你有作为底层学渣的觉悟,至少心里有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X数。这场博士生论文报告会可谓惨烈至极,用胡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有些选题甚至还没研究生来得好。
我想说说给我印象最深(被批得最惨)的几位师兄师姐,其中一位L师兄跟了研究元明清的汪老师,但是无论是硕士生论文答辩,还是目前已经博士阶段,都采取了他一贯的爱好—研究左传,而且这篇左传分年配经并非起于杜预的大论点更是被另一位师兄批驳,提到了“经传配合并非始于东汉。左传配经起于杜预。”等驳斥论点,完全把这篇文章的大论点所推翻掉了。用周老师的话来说,这位师兄可谓stubborn,爱钻牛角尖。顺便说一句,L师兄在作为评议员评议另一位师姐的文章的时候,全程用了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评议方式,被周老师毫不留情地批驳道:掉书袋!哈哈哈,很是真性情了。顺便说一个八卦消息,听说此位L师兄在昨天某个讲座上,对中华书局来的人说自己酷爱左传,并且找出了中华书局里四百多个刊印问题,建议重版左传。我设想了一下,此人要是以后混迹学术圈,谈起年少逸事,绝对会被津津乐道。
另外一位师姐,用了本科生阶段的论文修改“充数”,此篇文章我也没细看过,但是她一讲完,胡老师便发了脾气,甚至严厉地指出该论文连放在本科都是属于不合格的,属于大而无当之类,甚至吓人😰
还有一位X姓师姐,写的一篇关于慧眼的论文,算是涉及到了佛教思想。周老师直接让她给引用文献进行断句并解释含义,进一步批驳道:连含义都弄不懂,更何况文章内容了。
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援引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过渡的问题,论文的流动性不足可能是很普遍的一个问题了。总之,整场听下来,除了困,便是感觉自己的确还有很多功课要做。ps,最后还是要提供一下师兄带来的笑点,今日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