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博览会成为一家独大
20世纪90年代,中国诞生了艺术博览会(艺术品博览会)这种艺术品交易平台。从那时起,国内的艺术博览会市场在不断进化,包括形态和承载的内容等都日趋多元和丰富。这种演进和变化,是国内艺术品市场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3年至今可谓国内艺术博览会发展的4.0版本时代。在这个阶段,北京、上海和香港的“三国演义”逐渐演变成了香港的“一家独大”。
香港巴塞尔博览会由于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一举办就吸引了全世界重要的画廊云集于此。经过五年的发展,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与香港这座城市发生了更紧密的互动,其影响力也从单纯的展会以及带来展会经济效应演变成了城市的文化狂欢活动。以2018年的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为例,三天的公众开放日,加上前后两天的VIP日,人流量近10万人次,整个展会的举办对香港本地的酒店、物流、设计、餐饮等相关产业也都贡献了不少经济流量。2010年之后,欧美的一些一线大画廊,诸如高古轩、白立方、佩斯、贝浩登纷纷到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意图利用香港的地利和艺术品进出口零关税的政策优势向亚洲藏家推广其代理的艺术家的作品,它们的长远目标是希望以香港为跳板,深入地把握亚洲藏家对于西方古典艺术以及现当代艺术的审美趣味。2018年又有一批欧美的顶级画廊例如豪瑟&沃斯、卓纳画廊、佩斯画廊进驻香港新建成的首座专为艺术和休闲生活而设计的H Queen’s大厦,这些大牌画廊的“近身肉搏”将会使对藏家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