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贵州人都是这样过元宵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传统习俗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我们贵州的元宵节同样很精彩,一起来看看吧。

舞龙嘘花狂欢夜
台江苗族舞龙嘘花习俗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勇敢者的狂欢之夜”。是苗疆腹地台江千年来不变的传统习俗、历史悠久,据民间传说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外来文化与当地苗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在台江苗族地区得到了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现在各族文化和谐共处的典范。

四路花灯
正月十五过大年,四路花灯闹元宵。贵州花灯戏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集歌舞、戏剧、说唱于一身,民间称为“跳花灯”,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2006年,贵州花灯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炸龙
思南土家族“舞龙”、“炸龙”最初源于土家人遇大旱之年,在农历五月二十日(龙会)这天扎草龙求雨。后来人们为了感谢“龙神”恩德,于是每年春节期间举行“舞龙”“炸龙”活动。
在炸龙现场,20余条火龙在鞭炮炸响中穿行舞动,犹如一条条闪光的彩龙在游动,舞龙的小伙子们双手高举龙身,不断的舞动着,而炸龙者则提着炮竹围着龙身团团转,四周点燃的炮竹对准龙头、龙身、龙尾猛炸,团团花火在舞龙者身上翻滚。而舞龙者脱去龙衣,只着短裤游走在人群中,用娴熟的技术与群众共同欢乐。

身在贵阳的你,发愁找不到元宵去处?
那就来时光贵州走一走,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