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温馨光景下难以言说的伤
这应该是第一篇关于音乐作品的文,选在豆瓣编辑、发布,仅是为了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而已,无所谓别人了解与否。
缓缓的吉他声,勾勒出一段简朴却不简单的乐曲。《回到过去》,发布于2002年的八度空间中,那时的周杰伦还显得青涩,嗓音也有独特的那种模糊感,不是那种很主流的声音。然而,正是这样的声音,营造出了那种看似平淡,粗看下去甚至有点温馨,然而却蕴藏着难以言说的落寞氛围,吉他声甫一奏起,便扣住我的心弦死死不放。
(《回到过去》MV)
把这首歌拿出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实属偶然——先说好,我的列表里,周杰伦的歌曲250首左右,每一首歌都再熟悉不过,不存在什么冷门歌。然而这首歌,按照播放次数排行(应该是今年开始记录的),只有中等偏下,不过十几次而已。但是事情就是这么神奇,很多时候激发人的灵感、或者感想的那些东西,往往只是一瞬的共鸣,或者突然的灵光而已,真要说理由,谁又能说出来呢?
回到正题,从歌曲本身出发。《回到过去》给我带来的整体感受就是——扑面而来的画面感。真的,光说歌词,很少有一首歌能够有比这首歌更强的画面感,尤其是和周杰伦后期的歌曲相比,这么浓重的画面感当属宝藏。对我而言,一般说来,一首歌曲发生耳虫现象,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它的编曲,再是它的旋律,最后才是它的歌词;很多时候,歌词甚至都被跳过不看——只不过是跟着旋律哼唱,然后不知不觉地、慢慢地把它记住了而已,而单独拿出歌词呢?我看到的是另一个画面。只不过,这首歌从曲子本身方面就给我带来了极致的享受,以此为前提再去感受它的歌词,又给我带来了更深的感受。
于简约之处勾勒寂寞
好吧,我们应该开始仔细看看这首歌了。
开场几笔吉他的简单铺陈,颇有一种斜挂着吉他,缓缓拨弄的感觉。吉他一声一声,就带着寂寥的心情,慵懒地行进,仿佛是在陈述一个故事,仅此而已。
一盏黄黄旧旧的灯,时间在旁闷不吭声。
黄黄旧旧,本身这样的颜色,就有着一种别样的古朴之美。我不知道这样的颜色,带给别人的感受是什么,反正与我而言,这是小时候,不算繁华的居民楼里,昏暗的路灯照耀下的楼道的颜色;这是尘封已久的相簿里,带有历史感的照片的颜色;这也是老电影里,印象中回忆的片段标配的颜色——如此种种,一旦唤起我的想象,便一发不可收拾。很显然,对我来说,从一开始,这首歌就是如此带有历史感的画面,饱含回忆。
这样黯淡的光线,昏黄的色泽,在旁却只有“时间”的陪伴,悄无声息,一声不吭。这分明是一个人拨弄着吉他,在昏暗中抒发着自己的落寞啊。谁会喜欢那样昏暗的环境呢?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一个人,无所依偎。我想,如果心中没有难以言说的伤痛,任谁也不会这样把自己浸泡在黑暗中,任凭黑暗的吞噬吧。
寂寞下手毫无分寸,不懂得轻重之分。
行了,第二句就直言寂寞了,不必更多地揣摩。这样的拟人化,把寂寞形容得就像无知的小孩,又像是干尽坏事的恶魔,骨子里只想着折磨。我猜想歌曲里的ta也可能只是刚刚罹受寂寞的折磨吧,还适应不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了本该习以为常的寂寞。这种感觉是痛苦的,尤其是在夜晚,当思绪一波一波涌上心头的时候,本来能倚靠的人却一下子不在了,难以接受,不能适应,但也仅此而已。寂寞好像是一个永远写不烂的题材,出现在古往今来的无数名篇之中,从我小时候背过的诗,到长大后唱过的歌,无处不在。可是任凭词写得再好,歌唱的再妙,没有亲身经历也谈不上感同身受,甚至没有二次创作的资本。也许经历太少,就是我听了这么多歌以来,却很少直抒自己观点的原因,这一次的下笔是否也能算是一次尝试?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第一人称的经历难得,但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能力,我想大概还是有的,毕竟人不是没有感情的事物。再怎么没有经历,也不见得什么感受都不会有,至少同理心属于我。
沉默支撑越过陌生,静静看着凌晨黄昏。
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深,也许也是整首歌里最抽象的一句。说来好笑,这一句当时给我留下印象的原因,是与普通话不同发音的“跃”字。可是听了这么多,是否有真正捕获到这句词本身的意义,我也说不清楚,可能在我脑海之中留下的仅仅是一个画面,是弹着吉他一言不发的,带着声音的沉默——这样的沉默更令人沉默,吉他声的衬托让这个环境显得更加寂寥,以至于让人觉得有一种时间光速流动的感受,于是黄昏、凌晨飞速交织,只不过是一个晚上而已,却感觉度过了几天几夜。
是的,无尽的寂寞,仿佛来到了一片从未涉足过的地方,在这里一切都是陌生的——然而这片徘徊过无数次的土地真的陌生吗?其实再熟悉不过,感到陌生的不过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物是人非,是同样的世界却早已忘却而又再次经历的不同感受。说白了,还是没能够习惯。
你的身影,失去平衡,慢慢下沉
故事里终于出现了人,哪怕只是一个影子,都给故事渲染上了一层独特的颜色。下坠,缓缓下坠,实际上是渐渐地远离,只不过在竖直的维度上,更让人感觉到这一切是一去不复返吧。出现在回忆里的身影,仿佛陷进了旋涡一般,在虚拟世界中下沉,这身影每出现一次、每在眼前浮现过一次,带来的都是心痛,加倍的痛苦。
个人感觉,这首歌应该是目前为止,甚至是整首歌曲里画面感最强的一句歌词。配合上整首歌自带的昏黄氛围,很容易想象到一个人慢慢远离、远离,直到离开自己的视野时的那种无助,可偏偏出现在幻象之中,随着思绪不断的重复、循环,展现出的想忘却忘不掉、想追却追不上,是光靠想象,就让人心碎的那种感觉。
黑暗已在空中盘旋,该往哪我看不见。也许爱在梦的另一端,无法存活在真实的空间。
远离的身影,追?追是不可能追上了,因为周围的黑暗已经吞噬了一切,吞噬了所有的视野,让人无处可寻觅,只能待在原地,默默地感受那份独属于自己的伤痛。回归寂寞的你又要往哪走呢?至少现在,你一点思路都没有,也无意去思考,只想昏昏沉沉地度过这样的漫漫长夜。
这里7-5和小七和弦的出现,整体气氛就偏向苦楚,大概是对之前几句的总结吧,你的寂寞总算可以流露出来,虽然没有人看得见、听得着,没有人可分享,但至少你知道你再也藏不住了。可是藏不住又能怎样?除了释怀,也没有什么可考虑的,因此在短暂的情绪小爆发之后,整个乐曲又趋于平缓地抒情,回到了基础的大和弦上,继续慢慢诉说。
你大概也明白了,爱无法挽回,只能存在于梦中,这种虚幻而又美好的地方。于是,你开始想象过去的美好生活,开始碎碎念着回到过去的美好想法。
想回到过去,试着抱你在怀里,羞怯的脸带有一点稚气。 想看你看的世界,想在你梦的画面,只要靠在一起就能感觉甜蜜。
多美好的过去,拥人在怀,仿佛时间定格一般,欣赏眼前的美好。带着稚气的羞怯脸庞,流露出的满满都是青春时期的青涩的美好,也是回不去的回忆。这里依然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很容易进入到歌词描述的世界,跟着歌词体验那种曾经的美好。的确,惹人羡慕,只要靠在一起就能感觉到甜蜜,这种生活谁不想要呢?
按我的价值观,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得上快乐,能够胜得过幸福。如果仅仅这样就能让幸福永久,这种生活也未免太美妙了,不过说起来,这不就是青春时期那不切实际的遐思吗?谁又没有过那种无忧无虑、无往无去的生活呢?只是它毕竟只是理想中的世界,而不是残酷的现实,要永远留住这样的美好,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想回到过去,试着让过去继续,至少不再让你离我而去。 分散时间的过去,这次会抱得更紧,这样挽留不知还来不来得及,想回到过去。
很明确地,这里懊悔之情是溢于言表的。也许,如果能重来,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于往日的选择,而把以前的抉择归咎于“年轻”、“不懂事”。然而这不过是不同时间下的不同追求而已,任谁也不是生来就饱经沧桑,总想要的更多,既想永远靠在一起,又想拥有自己的空间;既想保留目前的一切,又想追求无尽的未知,殊不知这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就像赌博一样,想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而只有失去了,才想到珍惜往日。
终于有一天,怀里的人走了,不回来了,而这样挽留不知还来不来得及,你说,难道你心中没有答案吗?
思绪不断阻挡着回忆播放,盲目的追寻仍然空空荡荡。
这一句应该是在呼应前面的“黑暗已在空中盘旋”吧,遍布世界的黑暗吞噬了视野,在梦中毫无方向只是寻找,当然只有空空荡荡的一片留下。跟随者追寻的步伐,过去的一切不断在脑海中浮现,回放着过往的片段,每一幕都是想留下的过往,可到头来什么也留不住,空余难过而已。
也许失去过的人会懂的这样的感受吧,越是重视的东西,当知道它回不来的时候,越是叫人难过。之前也不知是在哪里看到的评论,家人过世时,最让人伤心的不是火化那刻,而是回到家中,看到冰箱里剩下的半碗菜,夜晚空荡荡的枕头,阳台上无人照料的花儿。平凡之处,恰恰给人带来无穷大的伤痛。
灰蒙蒙的夜晚睡意又不知躲到哪去,一转身孤单已躺在身旁。
孤单躺在身旁,这短短几个字,给我带来的感受却是无穷的。我也不知道要如何解释躺在身旁的孤单,也许只能意会。从昏黄的灯光,到灰蒙蒙的夜晚,黯淡的氛围从一而终,给整首歌萦绕上了孤寂的气氛。
我想,也就是这样的画面感,给了这首歌不一样的声明吧。
过往形成的鲜明对比
原本没看MV之前,我以为MV就是像我想象中的那般,整体气氛是压抑的,在场景中于细节之处体现出画中人的孤独,然而MV的设定却让我感受到了那股新鲜之感。
整个MV之中包含的不是寂寞,而且恰恰相反,无处不在透露出的都是青春的美好。没有黄黄旧旧的灯,没有在空中盘旋的黑暗,也没有缓缓下沉的身影,有的只是男女主人公从相遇,到相识相知,甚至到故事的结尾,也都处在这样的祥和氛围里,和歌词形成了鲜明对比。是的,十分鲜明,听着歌词中流露出的寂寞,看到的却是曾经青涩的美好,这种反差有点难以形容。
看完MV,对这首歌又有了新的看法。我不能确定,这首歌要描述的是对比往昔欢乐显现现在无边无际的寂寞,还是抒发过去青涩的美好。如果说歌词中流露着无处不在的寂寞,那么这简单的旋律和贯穿整首歌的大三add9和弦,还有那令人感到美好的MV画面映射出的又是甜蜜。两种理解,似乎都能说的过去吧,尽管有点矛盾,不过音乐本就是一个三次创作的东西啊。
在没有细细体会歌词之前,我一直把这首歌中蕴藏的气氛视作美好,伴着吉他声娓娓道来,所以我倒宁愿我对于歌词的理解是错的吧。不过既然歌词和歌曲“看似”出现了冲突,这首歌也就有了新的、奇妙的感觉。
MV的主要内容是女主追求男主,我们的男主似乎有一点高冷,对女主的示好一开始一直是爱理不理的,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改变了态度。直到女主在喝茶时看到那条“無短訊嘅手機,無心機”的信息把茶喷出,才确定了他们的关系。整个故事中“水劫”、“无聊”一直穿插,前后呼应,逻辑清晰。
不过呢既然聆听歌曲具有主观性,所以我可以理解为甜蜜、也可以理解为忧郁,这就让我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轻轻地哼唱这首歌,只是不同时期可能带来不同的感受。
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
即便是再没有经历的人,看到这样泛黄的画面,也很难不为之动容。其实,谁又不曾在这个故事里?
我们都有一段回不去的过往,这过往不一定是和某个ta在一起时的甜甜蜜蜜,也可以是回不去的童年小筑里那一杯爷爷泡的茶,也可以是情窦初开时不敢说出口的喜欢,也可以是懵懂时无知无畏做过的傻事。这并不重要——谁说听着歌曲想到的东西一定要和歌曲紧密相关呢?重要的是,能把自己代入独特的情感,置身于独特的环境,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切入歌曲。
听起这首歌,我有时能想起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们一起,翻越铁轨到那座小时候的沙山玩沙子、捡石头——现在才知道这是危险的;也能想起童年时,那一座废弃的楼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状的垃圾,那是的我们不知道这是垃圾,看到新奇的玩意儿就如获至宝,到处和小伙伴们炫耀“看!我捡到了什么!”;或者想起以前在小小的篮球场里追逐打闹,搭着属于自己的小城堡。而如今,沙山、石山全部消失不见了,那里被建成了动车站,加速我们的生活;废弃的小楼不见了,实际上几年前就没有了,被旁边的工厂还是公司改造了,建成了比原来好看得多的新楼以充新用;周围的小伙伴们,名字也许还有模糊的印象,容貌是一点儿也记不住了,只记得由于学习之故,我离开了那儿,从此联系就少了许多,几乎没有了。现在还希望见到他们吗?不希望,如今即使见面,能谈论的东西也少之又少,剩下的都是陌生。想回到过去。
听起这首歌,我有时也能想起,小学时隔壁班安静的女孩子——后来成为同班同学,却鲜有交谈的那个人。小时候嘛,谁知道什么是喜欢呢,即使长大了,也不敢承认,或者不愿承认,只是由一种奇怪的动力驱使着,总想靠近、靠近一点点,仅此而已。也许只有那时候,拥有着可以大胆接近的资本,却不敢靠近,而现在呢,如果还是她站在面前,我会主动地上前搭话吗?不会的,这一层无形的屏障,恰恰是我自己种下的,如今已经生根发芽。想回到过去。
听起这首歌,我有时能想起,高中,那段从懵懂无知向似懂非懂过渡的时光。高中三年,身边并不缺少人陪伴,只是我可能没有考虑过去珍惜吧。从高一下学期,那几次不知缘由的争执,到默默的疏远,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也渐渐地忘了去解决,随着时间流逝,谁又在意那些奇奇怪怪的抉择,只是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一定会说一声“对不起”,而现在却没有必要了。再是高二,身边踏实地有人陪伴了,可我貌似并不需要这样的陪伴吧,时间一长,当初的热情退减了,也觉得没有必要再挽回了,毕竟都是自己的选择而已。然后遇到了一个她,从一开始的线上相识,到后来由于一次误会的相见,再到信件往来,并肩行走,她陪我度过了无聊的高三。当初只认为是简简单单的朋友而已,到后来竟然有一些依赖,这是喜欢吗?我不确定,但我认为应该是吧。只是现在暂时又不能够相见了,我在大学里面对着日复一日无穷匮的deadline,而她在高三依然和无涯的题海搏斗。我想回到过去,再经历这样的,哪怕是苦累、但却有她在旁的高三。
时光荏苒,十八年的沉淀下来,该走的人、该离开的人都走了,只留下了记忆里模糊的背影,当然也有萦绕在记忆中不愿散去的人,只是脸庞记不得而已。该留下的朋友们都还在,这些人才值得珍惜,我会不会大胆地开口说喜欢呢?不知道,但我想试一试。
想回到过去,终究只是想,立足于现实,摆脱自己的过去,走的才能潇洒,不留遗憾。

后话
也许不同的人听到同一首歌,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每一首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对自己而言,大概才是最重要的吧。想回到过去,不想回到过去。
有些文字,写了第一遍就不想再写下一遍,即便是复制粘贴也觉得多此一举;有些感受,只是一瞬间涌上心头的思潮,也许以后就不会再有。但我觉得抓住瞬间,抓住仅属于自己的瞬间,才能察觉到身边更多的美好。
所以这种日记,写了一篇,后一篇也许就后会无期了。但我希望,每一篇写出的文字,都是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以往的遮遮掩掩,只是写给自己看的,都不敢倾尽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