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的哪个旅行目的地让你念念不忘
查看话题 >里斯本住一周 | 这里是我的一份散步地图

飞机降落里斯本,进入公寓的那一瞬间,压力都散去。打开暖暖的灯,放上刚在豆瓣看到的一个乐评推荐的大提琴手的音乐,打开浴缸的水,泡一个热水澡。

在巴黎的公寓不算大,五十平的 studio,但和爱人朝夕相处,也是十分腻味。倒不是婚姻叫人厌烦,我们应该对自己坦诚:在任何一段关系里,哪怕是亲子关系,都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间,这是人之常情。于是在二月的最后一天回到巴黎,马不停蹄跑完巴黎时装周 showroom 的两周后,心血来潮定了隔天的机票,逃离巴黎一周。
旅游攻略看了 Monocle CNTraveller 几个较有品的门户网站,推荐的地方大致都差不多。再去小红书翻一翻,打卡景点惊人一致(也许是小红书的推荐机制太优秀)。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功课是要做的,但我更倾向于摘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填充到自我探索里来,而非一板一眼的遵循。可能可以这样形容这种固执:我想追求的是第一手的快乐(此处可以套用李笑来一再推崇的 “serenpidity”)。

暴走是熟悉一个城市的最好办法。欧洲的城市都不大,步行可以走完大半。很多人说里斯本是欧洲的重庆,在这里都打车。这里的地形走起来虽有点吃力,但我并不排斥,看着当地老爷爷颤巍巍走在路上,自己不觉得要抱怨路陡。
安顿下来的第一个晚上,散步去中心一点的地方吃饭,有几个晚上甚至过了十一点才出去觅食,路过几个空无一人的窄巷,一点也不感到害怕。在这里,夜行小巷时并未觉得是”悠长悠长又寂寥“——悠长是悠长的,却有坦荡的气质,似乎白天阳光的余晖驱散了原本可怕的阴影,让人觉得无需防备。

攻略做得并不充分的情况下,我有自己构绘城市地图的小技巧:建立一定的地标。先找到我喜欢的几个咖啡馆,再一步步走通周围的地形。一旦有了地标之后,就像有了参照物,今天走了这一片,第二天逛了这一片,也就能连成一个属于自己的里斯本地图。

走着走着,心里渐渐感叹,里斯本和旧金山也太像了。沿着斜坡建起的彩色房子,打在身上的阳光和无处不在的风,海滩,hip 的咖啡小店,远处的那座桥也和金门大桥是姊妹桥,而恰巧里斯本也是欧洲创业者的聚集地——对里斯本是不会不喜欢了。
尝试了两天,硬是没能拍出小众博主照片里的小清新,因为如果不加滤镜,有点古老的里斯本在镜头里显得有些破旧,满街电线和缆车轨道也杂乱无章。但我并不介意,眼见心感受足以,不一定要成相才算经历。

葡萄牙人走路冲撞,不在乎何为风度风雅。而在阳光下,实在难以对此加以责难。阳光也把平日矜持做派的我,变得外向、小麦(肤色)、横冲直撞,一个国家的风格还真是两天就能 pickup。
最喜欢的时分一定是落日了。五六点不仅是看日落的好时候,拍照也最为通透澄亮。在植物园旁的玻璃房咖啡馆 Esplanada Cafe 坐了一会,不得不感叹,里斯本真的是给了你所有漂亮底色。


因为 expats 比较多的缘故,里斯本其实有很多 hip 的地方,价格也比当地物价贵不少。比如很多人推荐的🐙餐厅A Cevicheria就是其中之一。
也许真的好吃,但突然就觉得很厌烦这样的地方。现在的餐厅咖啡馆酒店越来越同质化,常常分不清自己是在巴黎柏林上海还是旧金山。这次有意避开这种地方,想少一点精致主义,多一点随遇而安。

里斯本的独立咖啡馆大部分我都去了,但这里的咖啡太淡了。喝过了几家评价不错的咖啡都是这样,我猜可能是对于咖啡的品位不同,也许葡萄牙人认为只要是非浓缩类咖啡味都要淡一点?一个猜测不一定准。
比较推荐的几家:Hello Kristof 很小一间,阳光洒进咖啡馆的氛围很好,旁边的 Cafe Boavida 有喜欢的 loft 高吊顶,Copenhagen Coffee Lab & Bakery 甜点不错,旁边有一个可爱的小广场。在里斯本喝过最喜欢的咖啡在 the mill,递给对咖啡挑剔的读者。

Tease 难得的安静宽敞,环境适合看书聊天,拿铁比较难喝,建议只点 expresso,只收现金。但是灯可是真好看,美不胜收。

推荐一家 brunch,就在离我住处不远的地方。我有吃布朗奇的陋习,这家 Heim 的口号是Brunch all day, every day. 简直为我量身打造。

葡萄牙咖啡很淡,菜系却很咸。可能是因为海鲜多的原因,吃了好几家菜都偏咸。即便有点咸但还是喜欢的 Tapisco Lisboa,就在前面提到的网红章鱼店旁边。
另一家 authentic 又傲娇的小馆子叫 Taberna de Rua das Flores,去了三次都没等到位子,周六下午想说去碰碰运气,终于让我吃到了。周六是固定菜单,点了小鱼干和兔子肉,真的蛮好吃。店属于那种葡萄牙本地菜,但又有创新,食材都根据当地时令。推荐晚上开门的时候早点来等位,或者拿了号之后去别处逛逛再来。

但因为去了三次都没等到位,就继续往前走路过了一家挺酷的 wine bar,名字叫 By the Wine。一个酒窖做成的酒吧,长长的吧台都坐满了人。内壁挂满了绿色的空酒瓶,简直是强迫症福音,小食和酒都不错,推荐饭前等位或饭后小酌。

古着店我逛了好几家,比较专业的是离市中心不远的A Outra Face da Lua。风格和音乐都非常整体,但风格比较 retro,不太适合我(嘴上说着不适合,还是买了几十欧的东西)。另外的 vintage 店我觉得和巴黎米兰比起来,风格还是品相都不算上乘。周六的 flea market 我也去了,也有一点失望。


此行一个小惊喜是回家路上不小心发现的一家黑胶唱片店 Groovie Records。因为不懂黑胶,以前看到这样的店都会不知道从何入手,从没进去过。不知道为什么异地人胆大,走进去,问女孩要怎么试听,她说一般黑胶唱片店里会有机子自己可以听,但他们店里只有一台,有想试听就叫她她帮我放。
不想耽误女孩太久时间,比较随意地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黑胶:披头士。其实第一张黑胶最想买到的是 Queen,为了那首 Love of My Life。可惜店里唯一的一张没有这首。 临走问女孩若想买黑胶唱片机要注意些什么,女孩说,唱针要好一点。


和这张唱片店的相遇一样,在百无聊赖的下午发现了不远处的这个公园 Jardin da Estrela,当地老爷爷在中间咖啡亭旁认真翻报纸,很多人在草坪上晒太阳。阳光下静静坐了一会儿,是那天最叫人欢喜的 highlight。我想偶然的、没有期待的相遇最能带给我满足感,在发现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了体现,是一种很难说清的一种感受。

市中心的香水买手店Skinlife不妨一逛。对于香水我不算专业,但无非就是多闻多体会多总结。之前看到博主推荐就 mark 下来,路过就进去逛了逛。
试了不少香,感觉嗅觉认知有所进阶,能大体辨认出主要的 notes,盲闻后再看香谱也觉得 make sense,主要是和店员的互动让人有种被领进门的感觉。懂得物质比拥有物质还要让人兴奋一点。

这次住的民宿在 Airbnb plus 上,一晚 80 欧,便宜好住,每天晚上都要泡个澡。订房时第一个刷到它,未来几个月基本上全满了,结果被我捡到连续一周空白的宝,立马定下就去查机票了。

Santa Clara 1728 很早就发现了,一见惊艳,怎么可以这么美!后来陆续被非常多博主推荐,看多了有点审美疲劳,且太极简以至于有种冷冰冰的感觉。自住应该是不会选,看看图就挺好的,当然如果有人让我去体验我是不会拒绝的。

如果真的喜欢住酒店,同样有名的 Palacio Belmonte 不枉盛名,确实值得去住一住。1449 年是之前贵族的居所,现在被改造成 heritage 酒店,历史本身就是去住的理由啊。不仅是住店而已,这个 boutique 酒店还有很多艺术和文化活动,其中有不少现代艺术和古典文化碰撞的踪迹。价格我帮大家查好了,一晚上 500-900 欧。


里斯本还有很多概念民宿:一个设计师做很多间,分散在各地。我知道的有 Dear Lisbon,散步的时候还路过发现了。但看了一下设计,不太喜欢。这一类型的民宿里最推荐的是 Baixa House:

设计师有着里斯本味的好品味,不是巴黎,不是伦敦,就是里斯本。漂亮得每一间都想去住一住——住惯了民宿之后,真的十分不习惯逼仄的酒店空间啊,幽闭恐惧症患者如是说。


这次来里斯本是散心,只有把自己先照顾妥帖,才能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对我来说旅行和生活的界限比较模糊,旅行和平日的生活方式好像也没有大不同。所以并未按照别人的攻略打卡,而是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哪儿算哪儿。
有一点留白才能盛放得下偶然的际遇。不论是与人与物的相遇,还是内心体悟,并未打算用它们吟诗作画,但它们确实成为了我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我想这一次,我成功捕获了第一手的快乐。
文 / 媚外
微博 | @-媚外-
微信公众号 | 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