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最近因为恢复训练,导致睡眠状态太好,严重拖缓了阅读进度……
什么叫“江湖”?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没有江湖的也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江湖,或者在准备着走进江湖。
我觉得“江湖”跟“武林”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武林”更像是一个行业协会的感觉,你要想进入“武林”,首先你的会点功夫吧,别管正的,邪的,总之得有点套路。而“江湖”不太一样,这里的人不都会功夫,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比如会偷,会骗,或者能抢,都能进来耍。而且江湖里有自己对于善恶对错的判定标准,对于这些行为的反馈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总之你不能报官,就是借助所谓的政治力量来处理江湖的事情,比如林平之,全家被余沧海杀了,血海深仇,但是你不能报官,你报官了就出圈了,你得自己练好功夫,手刃仇人,这才是江湖人的做法。甚至是有人要杀余沧海,林平之都会先救他,因为不能让他死在别人手里,必须死在自己手里,不然对于江湖人物来说就是遗憾终生。所以江湖里有江湖的价值认同,这里不讲生硬的法文,讲的是原始的,基于大众认识的是非善恶观,看起来更让人愿意接受和向往。这是“江湖”吸引人的地方。
“江湖”也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世界,它更像一个有共同文化认知的人组成的一个认知圈。当你进入这个圈子了,就等同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江湖。我们基本上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的圈子中穿梭着。就像我们在野球场打篮球,你天天去玩,玩的好了,总玩的人就会给你起个外号,这就像“江湖人称……”,哎,让人觉得倍儿有面,其实就是在这个圈里找到认同了,而且这个圈子也有自己的对错标准,你打球,被打坏了,只要不是恶意的,你别报警,你也别要医药费,因为没人逼你玩,你要了遭鄙视,回头谁都不想跟你好好过招,没劲~再比如,你是商人,混商圈,也是一个江湖,大家在这个江湖里耍,你是什么公司什么什么总,什么什么老板,你是什么行业排名第几,这就也像“江湖人称……”,你在这里混,就得守这里的规矩,别他妈老欠钱不还,说话不算,名声坏了,照样没人搭理你,那你就出圈了。任何的江湖都会让人着迷,让人毫无保留的付出,有的人甚至愿意为此付出下半身,就像岳不群一样,宁可割了也要在这里爽。所以我们看有些有钱商人,就像他都这么有钱了,怎么还这样那样的,没办法,找认同感这个事,其实也上瘾,就像吸毒一样。
《笑傲江湖》也快看完了,本来想看完再写点东西,但这个战线拉的有点长,有些东西不写怕忘了。
我最开始对这个故事有感觉应该是《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徐克改编的,那是看是超喜欢,喜欢里面令狐冲爱酒爱女人的洒脱性格,也喜欢看东方不败那股唯我独尊的霸道。但据说金庸先生并不喜欢徐克改编的这版,看了原著我很能理解,因为如果我是金庸先生我也不喜欢,因为改动太大,如果先看了原著肯定接受不了,还好我先看了电影,回头再看原著我反倒觉得有点平淡了,不像电影那么天马行空。先说东方不败,这本书里武功最牛逼的大狠角,其实就出现了一章,就被任我行加令狐冲加向问天三人杀了,对了还有任盈盈,她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要不是她折磨东方不败的相好的,东方不败也不会分神,她不分神,也不会被令狐冲和任我行有机可乘。功夫就这水平,高出他们三个加一起一大截,原著里东方不败也确实是喜欢男人,但不是令狐冲,而是一个叫杨莲亭的男宠。从金庸先生的描述上来看,我觉得他对gay圈还是有了解的,这个杨莲亭长的基本就是四方脸,络腮胡子,五官突出,有点欧美男模的感觉,甚至符合现在那个圈里的审美观,呵呵。而且东方不败我觉得算是这个小说里对爱情最执着的人了,因为直到她死,都在跟任我行说,你怎么折磨我都可以,但就求你放了杨莲亭一条命就行,用情至深,也是小说里屈指可数的。就对爱情的执着度来说,也只有任盈盈能跟她比了,任盈盈能为了令狐冲愿意在少林寺空留三十年,也够痴情。不怪任盈盈是她带大的,也不知道她这点是不是随了东方不败。令狐冲肯定没他俩这么专一痴情了。原著里令狐冲这个角色没那么让人喜欢,也不是什么特别洒脱的人,虽然里面总是借别人的嘴来塑造令狐冲的性格特征,说他油嘴滑舌,潇洒脱俗什么的,可能他跟他那些师弟相比算是吧,而且这个人物性格里有相当的迂腐固执的部分。有点唐僧的感觉。我觉得他和田伯光加一起还算潇洒。这里面我觉得要说人生境界的话,令狐冲加田伯光算是潇洒。“潇湘夜雨”莫大先生,算是知人事,但是他也不能跳出迂腐的价值圈,即使是他自己也知道真正的对错,但没办法,少林寺一场大战,他还得去,站在所谓的正派人物中间,虽然他心里也鄙夷那几位。我觉得境界最高的应该是何三七,这个只出现两回的人物,功夫高,见识广,心里知善恶,但是人既不靠功夫劫富济贫混名声,也不收徒赚名节,人家就挑个扁担买馄炖,一碗一碗的算清楚,不羡慕大富大贵,也没有任何自卑请情绪,刘正风金盆洗手你请我我也去,去了还照样卖我的馄炖,别管你们锦衣玉带,我只守住我的一亩三分地,知己知彼,不卑不亢,厉害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