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

上图为 “全球人均收入按年代的数值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 公元前 1000 年到公元 1800 年左右,人类的人均收入都是在一个低位的波动,之后出现几乎是垂直式增长,本质上是人类劳动生产力的变革,转折点也正是工业革命的出现。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大家都是拿着铲子在锄地,以秦朝和清朝为例,除了穿的衣服不一样外,其他几乎没什么变化,房子还是那么高,百姓还是年年闹饥荒。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今天,短短两百年的时间,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日常用品、住的高楼大厦、用的电子产品,都是这两百年的产物。
人类能有今天的进步,主要是人类的劳动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同的劳动形式效率是不一样的,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去改造这个世界基本都是靠体力,效率是非常低下,而工业革命用能源加机械替代了人的体能。

农业社会,90%的劳动力都在务农上,工业社会,用机械代替了体力劳动, 今天从全球范围来看,农业占全球 GDP 的比例是 3% 左右,在美国,农业 GDP 占比百分之零点几。同时,务农人口占比也降至百分之一点几,整个产业格局也随之改变。

在农业时代,社会总财富里面农业财富占了 90%,在后工业时代,比如 2011 年的数据,全球农业总产值占全球 GDP 的 2.81%,不到 3%,其他占比高的产业都是新的,主要是工业和服务业。是农业萎缩了吗?不是的,农业没有萎缩,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其他的产业增长得快。
因此按前面的趋势去类推,到智能时代时候,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这些靠技能、靠体力的产业,到智能时代之后,也会像农业一样占比下降,而创新型产业又会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的聚集地,慢慢的占比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占到 90% 以上,都是创造性行业提供的社会价值。
那么智能时代又能改变什么? 智能依靠数据,再加上 AI 的一些算法,叫做智能化,利用智能化去替代人类的技能劳动,所有人类经过长时间培训可以做好的事情,机器能做得更好。
现代社会劳动力约有 90% 都是从事技能劳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落地项目会越来越多,简单的、重复性的技能劳动都会被机器替代。无人驾驶替代司机、无人便利店替代售货员、智能医生替代常见病医生(比如根据视网膜病变诊断糖尿病),所以未来很多人会被替代、被下岗。
未来大部分的纯技能劳动岗位会被颠覆性的替代,想想是不是很恐怖?这个变革已经在发生了,自动化生产代替流水线工人,无人售票、在线缴纳水电费,导致窗口的柜员也少了很多。
随着智能革命不断的深入,会替代掉几乎所有的技能劳动,进而把人类逼到另外一个地方,叫创新。 什么叫创新?很多人觉得创新都是特别高大上,只有做教授的人才搞创新,或者做创业才是创新,但实际上创新无处不在。未来的社会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创新上,创新是做这个社会不存在的东西。创新可以是个产品,可以是一项服务,可以是个商业模式,也可以是个作品,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论创新的内容是什么,一定要对社会的发展贡献价值。 它可以是提高了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让社会节省了时间,效率提升,也可以是让人得到了一种满足。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的进展还是比较快的,去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第一款人工智能医疗设备,该设备用于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和视力下降。其内置摄像头用于拍摄患者眼睛的照片,再通过算法评估该照片,确定患者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迹象。
这东西的出现,导致去年美国的医学院的医学影像专业报考率骤降,因为他们担心将来会失业。所以,未来想靠学会一项技能,一直在一个行业里工作,就能把自己的一生过的很好的机会可能没有了,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创新。
人类会不会跨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从1956年就已经提出来了,已经经历了3次浪潮,前两次都遇到了冬天,这次已经是第三次的AI浪潮,那么这次会不会像前两次一样遭遇冬天呢,接下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分析一下。
天时
人工智能有老生常谈的三要素:数据、算法和算力。
数据:近20年的互联网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是不是经常发现手机空间又满了,得经常清理,这就是我们切身能感受到的数据增长。一些专门的公司,会把有价值的数据保存起来,比如你的某宝订单数据、浏览行为数据,人类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某宝可以利用这些数据给你做精准推荐和营销。前两次浪潮的时候,你连电脑都还没普及,哪来的大数据?
算法:这一次的人工智能爆发,是因为解决了前两次的瓶颈,深度学习的出现,解决了用函数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而导致机器的准确率比人还高。目前算法的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不断有新的算法提出,算法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
算力:计算机界一直遵循一个摩尔定律,就是运算能力每1.5-2年翻一番,人工智能依赖的GPU目前也遵循这个定律在发展,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出现,算力的翻倍更是指数级别。
随着数据量的提升,算力会有所提升,算力的提升,意味着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也可以处理更复杂的算法,所以它们三者之间是交织着在向前发展。
地利
随着微信月活数量突破10亿,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寒冬,此起彼伏的裁员和被优化。中国人口总共也就14亿,移动互联网还有多少空间可以增长?该开发的用户也已经开发完了,其他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境地也类似。
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得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所以也能看到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人工智能,并作为未来的战略方向,因为人工智能是下一个增长点的突破口,就跟当年互联网的风口一样。
人工智能水平的发展,只需看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美国拥有大量高精尖人才,中国有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且目前华人在AI界也有不少优秀人才,中国也想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弯道超车。以前中国的IT老是抄别人的,百度是抄谷歌的,微博是抄 Twitter 的,现在中国有自己的创新了,共享经济、抖音、拼多多都是自己发明的,所以现在的中国也有足够的条件发展人工智能。
人和
前两天公布的35所高校增设人工智能专业,也预示着将来会有大批的人工智能从业者,就像当年的IT,高校培养的大量的IT人才,这些程序员撑起了20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随着中国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将来的老年人比年轻人还多,社会上的劳动力会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那时候的护工价格会贵到一般人都请不起,老年人没人照顾。 在劳动力这么稀缺的情况下,很多生活场景需要机器来代替人,机器不用长得像人,但要有人一样的判断能力,这就是人工智能,所以当下的政策和企业都在大力推进AI的发展。
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智能革命已在悄然发生,当二十年后,再回首今天,可能就像现在看二十年前的互联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