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
三季人: 有篇故事说三季人找孔子问一年有几个季节的,子贡回答了对方有四个季节,来人反说三个季节,双方争论不休,最后孔子出来了解一番后直接说是三个季节,因为来人是田地里的蚱蜢变的,春天出生,秋天死亡,怎么能知道季节还有一个冬天。无论人类如何进化,科技如何发达,人总有自己不知道的事,这都是自己环境的局限所造成。霍金他认为宇宙存在虫洞,在平行宇宙里会存在一样的自己,他的著作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不相信他的人和无神论者差不多。清朝人觉得世界就几个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因为闭关锁国造成了知识局限,一些人觉得宇宙就地球有生命,因为人类的技术还不能穿梭宇宙去发现它的真相,这些都是受到局限,是一种肤浅。 圣人为什么把人分成了上智和下愚,因为下愚的人自以为是,以他为非,又刚愎自用,坐井观天,自己不知道的就当不存在,不是冷嘲热讽别人在杞人忧天,就是谩骂别人在造谣,别有用心。上智的人不会这样,他不会好为人师,坚持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日常都要温故知新,会去探索自然,会去思考命运,所以上智者都会成为引领人类的思想家。圣人的教育境界是有教无类,无论什么阶级,学无贵贱,但是遇到三季人,圣人也只能顺其自然,知难而退,因为环境限制了认知,争论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用在能拥有冬天的人身上。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交友也是选择志同道合的,可黄金易得,知己难寻,现实中又总有与自己道不同的人,如果有足够的时间,那可以接触他们,如果时间紧张,我会选择避开,但是不会和他们冲突,人类可以不做到相爱,可一定要做到不相害。人有形形色色,喜怒哀乐,如果和自己兴趣爱好不一样的人,是很难摸透这些人的,一些是非有人觉得是,有人觉得非,有人觉得人贩子是错的,有人偏觉得只要有钱什么都是对的。与其和这些人浪费时间,对牛弹琴没有结果,还不如找同志一起论道,我不是老师,没有有教无类的时间,我也不是国君,没有挽救风气的能力,遇什么人只能随缘。 社会就是大染缸,如果小人得势,那天下就有很多小人,人就容易被恶污染,相反君子多了,人就容易被善感化,染于恶则恶,染于善则善。现在就属于小人得势,所以要保持警惕,免得失足,对那些野蛮粗暴的人如果能力不能取胜,只能选择避开。和君子可以讲道理,和小人只能讲手段,君子能容物,小人只有嫉妒。人有三季人,城市也有,一些城市文艺群体在它哪里属于正常人,一些城市却把文艺群体当成异端。我处于底层,遭遇很多三季人也是小人,他们只认钱,其他一窍不通,又爱反驳别人,好为人师,如果理屈就立刻翻脸,骂人,动粗,甚至背后落井下石。这些人在福州经常遇到,对这些人我想避开都难,在福州根本不能清净,君子根本看不到,估计都生存不了离开了。也许当年那蚱蜢精也办学校收成千上万的昆虫做学生,搞了三季人培顺班,大谈三季大法,现在它们都投胎成人来了,难道我周围的一些人就是三季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