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看到细雨朦胧,将要撑伞时,是否记得自己还有一个不撑伞的选项呢?

3月28日
我把时间分布改了一下,最近每天都会有将近两个小时写作练习,至少三百字吧。
也不是写作练习,取个好听的名字罢了。又开始日更啦。
今天聊什么好呢?
嗯..窗外滴答着小雨?
只要雨不是很大,我都不打伞,以前和你聊过我为什么不打伞,我也忘记了当时不打伞的原因。
现在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虽然雨水会滴到眼镜上,模糊视线,但只要不打湿衣服就好。感受雨丝划过皮肤的也很棒,这是我上一次说的原因吧。
细雨朦胧,大家都撑着伞,我握着未开的伞,走在人群中。感觉到与众不同,很高兴拥有这份不同。好像五颜六色的花都在我身边开放,而我这朵却花瓣紧闭,可谁真正在开放,说不准。
刚好最近在读《哲学的故事》,提到什么是自由。斯宾诺莎认为只有理性驱使感性(理智驱使本能)的情况才算自由。当我们能够做什么,却不做什么时,才是自由。意思是我们的行为需要经过选择,至少选择过。
最近也在看《认识电影》,里面谈到“看似‘简单’的效果其实是经过苦心经营造成的”。
我总把很多东西、行为都当作理所应当,想当然它们就该那样表现、如此存在,而不去想这样表现、如此存在需要花多大心思,当然更不明白其中的内涵。
受感性支配的人做事情是因为它在那儿所以就做,很少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很少选择过。
就像只要下雨自然就要打伞。
害怕淋湿,害怕感冒,害怕受到父母责怪,长此以往形成了见雨打伞的习惯,忘记了雨不那么大的时候也许可以不举着伞。
人们看到细雨朦胧,将要撑伞时,是否记得自己还有一个不撑伞的选项呢?
This is it.
题图摄影:相国
题外话:
自从微信把点赞变成好看之后,就没有人点,为了不让0显得凄凉,只好自我鼓励一下,点了1。
也许是从前的私密增加了现在的社交砝码,好似有双眼睛在盯着一举一动,让行为不再肆无忌惮。
推荐:不要担心淋湿自己
上文:管理时间初实践
相国 .-.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我决定战斗后,我感受到了平静 (6人喜欢)
- 不要习惯容忍裂缝 (4人喜欢)
- 玻璃球、泡泡和礼物与敲门 (10人喜欢)
- 如何与日历相处 (8人喜欢)
- 循环中的发现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