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结婚不要彩礼是自跌身价还是信任自己
与朋友讨论结婚彩礼的话题,朋友的观念是不要男方出彩礼钱,因为双方家庭工薪阶层,他们各自经济独立,婚后自己攒钱买房,作为女性一方,接受男方彩礼有一种被卖的感觉。朋友原本打算不办婚礼的,二人出国旅行结婚,但迫于男方家长的要求,同意办一个简单婚礼,就是请双方家庭关系密切的亲戚好友一起吃个饭,拒绝游街、拒接婚闹,拒绝兴师动众。
有人觉得朋友太好说话了,特别作为女方,不要彩礼会让自身跌价,也说明男方家庭没有诚意。在大多数人眼中,女方要彩礼不是说女方贪财,而是博得一个尊重。但我知道,为了协商彩礼问题,双方谈崩的大有人在,有时候女方开价过高,远超男方家庭经济承受力,为了结个婚,男方倾其所有。
女方也有女方的道理,彩礼的多少代表着男方有多看重儿媳妇,通情达理的女方家也会考虑男方的经济情况,观念陈旧固执的,为了不被当地人笑话,也只依据当地习俗价位定规矩,不管是否超出男方能力。
彩礼本质上是一种对女方的生育保障和对女方家养大女儿的经济补偿。旧社会的人家,女儿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了,结婚相当于把女儿送出去,男方有义务付出经济代价。这又区别于下聘礼的礼仪,下聘礼更多的是强调契约,双方家庭商量好后,女方家就不能把女儿嫁给他人了,而且女方家多会送嫁妆,这部分钱是给女儿的。后来聘礼渐渐演变为彩礼,更多的强调财物礼金,这部分钱相当于是男方直接送给女方家庭了。本来作为双方父母为儿女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后来变成了男女双方家庭的金钱交易,这个概念是我朋友无法接受的。
现代社会,彩礼的本质随着男女各自生活和经济的独立而逐渐淡化了原本的意义。女儿嫁出去,不是依靠男方家生活,女性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人格上与男方是平等的,不存在谁补偿谁的问题。女方嫁出去依然是父母的宝贝,与自己家人的关系如初,父母也不会把嫁出去的女儿当成泼出去的水。所以,要彩礼的习俗也在发生改变。
我认为朋友的观念是正确的。只有男女双方存在地位的不平等,存在谁要靠着谁吃饭的问题,要求出彩礼才具备合理性。要彩礼,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女方在维护自己的尊严,是在考验男方的经济实力,甚至可能只是求得一个心理上的保障,但实际上还是由于女性骨子里的不自信和没有安全感。
我尊重一切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每一种仪式的形成都有它立足于当下环境的合理性。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环境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意识也随之改变。女性和男性一样,也受教育、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不再是依附于男方传统大家庭生活的家庭主妇,要获取社会认可和尊重的手段不再是依男方提供多少钱财而定,而是靠自己奋斗打拼来的。若是非要硬性要求男方家出彩礼,这才是看轻自己和伴侣的表现。
旧社会的女性更像是一件货物,看谁家出的钱多来择偶,人被财力所物化,所以那个时候的结婚很少看感情。现在,选择与什么样的人过一生是双方自愿的,彼此看重的首先是人。所以朋友选择不要彩礼,尽量减少婚礼仪式感,是对自己和对方能力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