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外公
算算日子,外公离开已经好几个月了。 人故去后,老家那边讲究"满五七",意思就是三十五天之后后辈都得去给故去的人扫墓,我外公"满五七"的时候我母亲没去,我外公就给我母亲托了一个梦,在梦里对我母亲说"那我就走了滴",身着那身青色褂子,脚穿布鞋,头戴草帽,沿着门口那条直路,远去…… 我母亲说,我外公在梦里咬了我母亲手指一下,可能是怪罪我母亲吧,我更觉得是一种告别。 听完这些,我倒开始愧疚了,因为自己的原因,我没能参加外公的葬礼,等我理顺手头的事情,坐飞机都已经来不及,终究成了一份遗憾。 外公是一名篾匠,初中那会儿我就觉得这门手艺有可能失传,还想着学到手,可是到最后连划篾都没学会,幸好学会了用棕叶制作蝗虫,也算是学到了一点皮毛吧。

小时候给外公拜年的时候,外公总会用篾给我做各种玩具,一匹篾在他手里反转折叠,不一会儿就是一个"篾鸡蛋",里面装着一颗小石子,现在耳畔好似想起石子撞击的清脆声响。 也许是看我没什么可玩的吧,那会儿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外公就教我用粽叶制作蝗虫,不知怎么的,我做的总是没有外公做的那么栩栩如生,不过我总算是学会了,但是,他要教我打算盘,从一加一一直加到三百六,我学到一加二就没往下学了,这又是另一个遗憾。 我母亲常常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给我讲地里的农作物要怎么种,都是一句顺口溜接着一句顺口溜,我就问我母亲咋知道这么多,当然这都是我外公教的啦,种地行是行,列是列,整整齐齐,每次在外公家去掰嫩玉米的时候,都很容易就区分出哪块是外公家的,哪块是别人家的,因为我外公种的地,干净利索,由种地教做人,外公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也是我等后辈的一大财富。 他身上的很多品质我都铭记于心,践于行,有一样习惯我却只能羡慕仰望,却很少达到哪怕一周一个月,抑或一年,那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早起,无论头一天晚上陪我们聊天到深夜几点,第二天清晨我都能听见他打开房门的支呀声,闻到柴火的香气,伴着外公清嗓子的咳嗽声,从睡梦中醒来。兴许是这么多年来早起的自律,外公的身体一直很好,我母亲常说,外公连吊瓶都没有打过,他只是没有抗住岁月。 最近两年明显就能感到他的腿没有劲儿了,耳朵也背了,幺姨通过各种图文讲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他理解我有了女儿这个消息,一直想着有时间就带着女儿回去看看,可是…… 在前行的路途里,总是伴随着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外公嗔怪着母亲离开,而我却想起了更多的遗憾, 遗憾总归是不能弥补的,我只能将这些遗憾化作文字,在心里默念,祈祷,为外公,为离我远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