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护肤彩妆总结
查看话题 >18年过去了,臭美的我开了一些什么垃圾——面膜、痘印、家用仪器
感觉现在国内的面膜市场就是补水保湿美白抗皱去痘抗敏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都到了9102年,面膜邪教依然盛行。每天来一张,也成不了豆腐肌,倒是容易敷出了敏感肌~角质层长时间的水合过度(每天敷面膜、水膜),会让皮肤最外层的角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导致过早脱落,造成的水合性皮炎,进而出现皮肤屏障受损等情况。最后就是一个标准的使用不当zuo出来的敏感肌。面膜的使用频次最好是一周两次,不超过三次。(接受医美之后密集使用,主要是为了降低皮肤深层由仪器带来的光热作用,连续使用三天左右差不多就可以了,至于医生让你用一周,纯属是为了带货。)
面膜作用机制最强就是段时间的封闭作用+角质层的浸润。
浸润角质层,就是通体意义的补水了,皮肤最外层角质层吸水之后就会出现平滑润泽的感觉,这一点也是面膜让众多邪教成员如此推崇的原因之一。不过只是简单的补水,没有在后续做保湿的话,这部分水分也会很快蒸发,于是部分人群就恶性循环每天加油的敷面膜~面膜之后记得保湿,至少也要用一个乳液吧~
密封主要局部升温,加上前面说到的角质层被水浸润,来达到促进部分有效物质吸收。但是这个渗透机制作用非常的有限,用最不中听的话来打这个比方,一个人不小心掉进化粪池,一个小时之后才被救上来的话,泡了fen水一小时耶,那皮肤里面不就早就全都是屎了吗?
长时间的浸泡角质层只会让角质层褶皱得厉害,至于面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面部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角质层少了一层。有时候洗衣服or洗澡的时候感觉可能就比较明显,和水接触时间长了一点,就会看到指腹的皮肤出现了大量的褶皱。这时候大多数人也会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继续泡发角质层不太好。但是换到了护肤这一块,同样的道理但是能想明白的人却不多。
至于泥巴面膜,泥巴只能吸油。吸不出黑头,大油田夏季出油厉害的时候来两次是ok的,其他人其实可以不用考虑了~顺带说一下黑头的护理,黑头说到底还是毛孔的问题,油皮更多的是皮脂腺分泌过剩毛孔粗大角质堆积,干皮同样的跑不掉,不过更多的是皮肤含水度不足引起的毛孔明显,让角质更容易接触到空气氧化成黑头了。
应对家用版的方式分作两个大类:硬质黑头和软黑/白头。要怎么区分自己属于哪一个类,全靠自己挤了。
能很容易挤出,完全就靠着长期养护了。我比较建议的方式就是每周做一次,采用以油溶油(其实黑头的构成其实不单单是油脂,还有一些灰尘细胞皮屑等等,不过用溶脂去松动,溶解是做不到的)按摩两分钟左右,太长时间没有任何的意义。之前我看到网上说用荷荷巴油按摩半个小时可以直接溶解出整个黑头,很明确的告诉你们,不可能。之后用foroe的情趣用品刷一刷,在用一个淘宝上面20块也好、2000块也罢铲子or真空负压吸黑头小仪器弄一弄。效果蛮明显的~没有这些东西的也可以考虑卸妆之后找个植物油糊在鼻子上面,等一分钟之后也去做日常的清洁,大概两个月之后还是可以感受到效果,这个方式就比较考验耐心了。不要用欣兰那个竹炭面膜。完全是敷半个小时把角质层泡发之后,黑头被挤出来的感觉~对屏障真的不太好。
硬质的黑头就比较轻松,刷刷水杨酸果酸一类的就OK了。比较推荐水杨酸,不过水杨酸使用期间会有一阵子黑头特别明显像鼓出来那样,忍一忍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千万不要这个时候放弃了就前功尽弃了~
去医院或者是美容院就比较容易了,你只需要出钱往那一躺。小气泡、大气泡都是真空负压的方式,把黑头吸出来,和家用的比起来就是功率大了一点,做之前可能还有一个很温和的果酸软化一下角质。美容院和医院都有这个项目,不要做太多就对了,一月一次差不多了。更高级一点的医美项目还是微晶消磨、果酸焕肤、激光一系列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去了医院他们的销售会介绍一大堆给你的,不要愁钱没地方花。
18年面膜真的用的蛮少的,17年的时候我妈去韩国的时候一下子买了可能进百片的sk2,感觉那段时间真的就是为了消灭存活真的是用到吐血的状态,自此之后我对于面膜的使用频率简直是直线的下滑。勉强挤出来几个东西来聊一聊~

优斐斯
多效修护面膜
之前有提到过他家的这款多效面膜,网上也罢这个牌子归类于医用面膜。不过他们这个东西还是备案的妆字号。医用面膜一般是械字号,而且械字号还分作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大多数医用的护肤品,也就是械字号都是第一类的东西,只能外用,而且不要把这些东西看的太高大尚,有时候医院的一个指甲刀可能都是备案的第一类。第三类的,菲洛嘉动能素这种就是了,可以直接用于注射的产品,要求可能就比第一类多出几十页了。
优斐斯这个多效面膜,江湖传言是3%的凝血酸+4%的烟酰胺。我不过我觉得应该没有这个高的浓度的,凝血酸这个东西添加量太高会出现变色而且肤感比较奇怪。看看自然之名雪玫瑰那个精华就知道了。凝血酸在日系的产品里面更多的还是起到修护的作用,有不错的抗炎效果,还可以降低经皮水分流失,强化角质层。做高浓度的添加则有美白的效果,虽然这个东西对敏感肌友好,但是高浓度还是存在有刺激性的,所以看到这个东西出现也最好先做敏感测试。
不过使用下来感受还是十分美好的、膜布柔软,用完只是亮白感受明显,而且还为维持到第二天晚上,作为一个面膜,他们的效果已经是非常的不错了。

Natura Bisse
Diamond Extreme Mask
欧美还是比较流行这种涂抹式面膜啦,确实没有片状面膜来的简单方便。我当时候买了钻石面霜和眼霜,但是至今都还没有开瓶。唯一开了两次的就是这个面膜啦~一般来说大牌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很少用到酸啊、视黄醇啊、烟酰胺这一卦的产品。毕竟贵妇们要去建立耐受什么的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Natura Bisse反倒是喜欢传统abc、酸的路子。最出名的就是那个清洁面膜,高浓度的水杨酸加上最刺激的sls清洁成分,即时效果好上天。不过接下来几天让你干的爆炸,对皮肤屏障非常的不友好。简直是每次看到natura bisse这个牌子都要把那个清洁面膜啦出来真心实地的黑一遍。
这个钻石系列应该是他们的顶级线路,诉求抗衰的产品。涂抹式的面膜及时补水效果确实没有片状的来的直接,不过这款也下来不少的功夫。至少是2%的烟酰胺浓度有效的保湿;视黄醇棕榈酸酯+视黄醇的组合,促进细胞再生和胶原蛋白生成,来达到抗衰的目的,同时针对毛孔粗大和轻微瑕疵都有不错的效果;铜肽则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增加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使皮肤更紧致,更柔软;羧甲基 β-葡聚糖钠提升肌肤自我免疫能力,帮助修护;剩下的就是雪绒花提取物(学名叫做:高山火绒草提取物,瞬间就觉得不那么高级了)和几个提取物则可以有效的抗炎,协同作用。后面可能还带一点果酸什么的,去角质什么的我感觉是做不到了,更多的还是调节产品的ph值。
面膜是啫喱质地,带一点淡淡的薰衣草味道。算是比较轻薄的涂抹式面膜了,可以做睡眠面膜,我试过一次也不会像其他牌子那种粘的枕头到处都是。效果方面,我觉得做睡眠面膜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后气色还是非常不错的,洗完脸都还能够感受到一点提亮(面膜本身含有一些色料,可以在视觉上面起到一定的美化效果)。更多的感受还是平滑和水润感,视黄醇的抗衰老效果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感受到的。后来一个我推荐了这个面膜给她,初期她连续使用(每两天一次)说有一点视黄醇不耐受的情况(红、小范围脱皮),这一点倒是新入坑的小伙伴需要注意一下。睡眠面膜其实更类似于面霜,或者直接当面霜用也是可以的,所以密集使用一段是时间也是ok的。

First Aid Beauty
Ultra Repair Instant Oatmeal Mask
主打胶态燕麦,是舒缓敏感、帮助干燥肌肤有效保湿修护的成分。这个东西对异位性皮炎,湿疹,突发的过敏、痘痘都有可以起到缓解保湿的作用。他们牌子最出名的那个面霜其实我是不太感冒,胶态燕麦的含量不如这款面膜来的高,使用感受也不太好,白天用上装会搓泥。
这个面膜还是比较厚重油腻的,胶态燕麦这个东西的性质就决定了这个产品的肤感。虽然后面还做了很多柔顺剂,但是实际感受也不太好。单纯的敷上脸也会有点发热的情况,我一般都是一半芦荟胶、一般的面膜搅匀之后上脸。保湿效果非常满意,有点轻微的干纹,敷10mins洗掉,抹上面霜,睡一觉就可以拉平。但是也不太建议急性敏感肌使用,有香精并且防腐剂用的苯氧乙醇。苯氧乙醇这个东西对白人的致敏率很低,对亚洲人不太友好,外加上处于敏感期,很容易火上浇油。
敏感肌在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做日常的维护是ok的产品,便宜又大瓶。其实燕麦类的原料挺多的,日本那边有一个燕麦肽,可以直接透皮,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炎对抗自由基的效果。之前我自己无聊的时候弄了一个6%燕麦多肽+8%燕麦β-葡聚糖的霜出来自己刷墙,肤感没有做太多的调节,不过单论保湿效果还是可以和一些老油霜媲美的。
去痘印

松下导入仪+乐敦cc
18年年中的时候,nowmi的推广介绍。大概他们就做了一个独立的vc倒入体系,50%的vc片+凝胶+导入仪(声波)的模式,但时候没有很仔细去考虑这个东西的作用具体能到哪个地方,后来看到不少的使用反馈, 被惊艳到了。
我这个组合就是低配+现有产品做的考虑。之前在说例子导入仪的时候,就提到过离子导入仪需要配合一定类型的离子(合适的大小、溶解度和电荷)才能够穿透皮肤。vc左旋 C 这类的产品会带负电荷,是能行得通的。松下这个仪器就直接带一个美白的模式,只是没有很直接说明是导入维c。nowmi那个套装vc纯度更好,具体效果还没有对比(我偷偷问过日本那边做仪器的的小伙伴,他们说声波比离子导入强)。我一直没有舍得去下单,希望他们pr看到了,招募我做做试用什么的。
我导入的是乐敦cc,其实修丽可啊这些都可以考虑的,只是说乐敦这个质地比较适合在脸上来回滑动吧,修丽可这种东西上脸就被吸收了,那个仪器在脸上干蹭怕是要扯出不必要的皱纹。hr以前有一个 RUBINSTEIN FORCE C BOOSTER FLUID,做的事硅油包裹的三重维c,只可惜已经停产了。不然这种硅包无酒精体系应该更适合做导入仪配合。我暂时也没有想起来其他纯硅包的vc精华,所以暂时就是乐敦cc了~
至于效果方面,我自己平时痘印淡化比较慢,以前都是直接去医院做opt或者染料激光。单用护肤品,发红炎症期间会选用三天左右的城野医生egf减少炎症,然后就是乐敦cc美白了,前前后后差不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配合松下的美白导入模式之后,时间差不多能缩短到1.5-2周左右的样子,而且不用每天举一个仪器在脸上来回滚个10多分钟,大概就是几滴乐敦cc,然后把松下按在有痘印的地方大概十来秒就够了,我没有全脸使用觉得太麻烦。每次这样针对性的处理一下,可能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得到的效果却十分满意。
而且价格综合考量也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一个松下400-800(根据你购买地和促销力度不同出入比较大,买国产的应该也有类似的效果,金稻他们在导入仪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蛮多的),乐敦cc就随意了。

nuface
另外一个会用的家用仪器就是nuface的电波拉皮了。我现在觉得家用的仪器只能当作玩具来玩玩,虽然这部分东西都是医用的低功率版本,但是有些问题真的是需要大功率才会有效果。
最常见的射频美容仪,医用的就是热玛吉。普遍认为热玛吉的提拉紧致效果好是热玛吉可以同时加热3.0mm以上的所有皮肤,这样才能看到较为明显的刺激胶原再生和提拉紧致效果。家用的深度一定是达不到,功率在这个地方。而且温度最明显的感受是来自探头上面来的,而不是加热皮肤底层由内而外的发热。当然也不能说完全的没用,要是有空每天能举着烫皮20mins,这样做个3/50年应该还是有点效果的。
至于家用激光这种,应该算是家用美容仪里面最高效的一种了。但是很多人就期盼着这个能打掉痘坑,不要妄想了。iluminage那个确实很有效啊,打一次就能看到毛孔小一次。但是一个疗程下来,基本上是打一次脱皮一次,发红一次,反复的刺激皮肤炎症的产生。真的对屏障不太友好,而且我停用之后一下子就反弹了,不像医用的光子,一次打了之后可能效果不太明显,但是按照疗程做真的是会越来越感受到效果。最最最关键的是,我没有这么多时间每天给全脸打一遍,外加这个东西真的很痛。
唯独还在用nuface,主要是周末有时候出门嗨之后第二天早上起来比较水肿,电一下比较管用,而且前前后后不超过5分钟。但是微电流这一类的东西更适合有一点儿松弛的皮肤,也就是躺下来和站立时面部状态差距比较大的人,紧致提拉效果一般立马可见。不过家用仪器的维持度也很差,基本上几个小时就打回原形了。我单纯的就像去去水肿,效果还是可以的。你家钥匙有refa那种东西,应该也是ok。包括nuface那个凝胶我都没有再买了,但是nuface的东西要是没有介质,真的是会电得飞。我找了一个Neutrogena Hydro Boost Hyaluronic Acid Body Gel Cream的Fragrance-Free版本,就很简单的一个身体乳,没有酒精香精,一次按两泵头出来找个刷子刷上脸之后开始电。我觉得是ok的,而且贼便宜,只要9美金。
本来想着把医美一起写了的,但是弄到这个地方已经超过4500多字了。为了阅读体验,我还是直接拆开做成两个文吧。医美的明天发出来,希望还是在19年第一季度应接近尾声的时候把18年的事情做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