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一直想写的故事
查看话题 >冈 仁 波 齐
“冈仁波齐是每一个人的史诗”

冈仁波齐是中国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656米,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世界公认的神山。祂是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共同的圣地。在这些宗教里面,冈仁波齐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历来都是朝圣者心中的神圣。而这次是我与藏人一家在冈仁波齐转山故事。
初遇他们是在山下的藏族小旅店,当时我们住在同一个大屋子,他们一共七人,四男三女,开着一辆五菱宏光来,带齐了锅碗瓢盆,在屋里烧水泡着酥油茶。看起来都是地道的藏人,皮肤黝黑,脸上布满沟壑,穿着传统的藏族服饰,身上有着那种原始醇厚的感染力。虽然看起来我们来自不同的世界,但是并不因此而隔离,他们为人都很友好,我也满怀善意,而这种真诚就是最好的名片。一行中多为老人,他们头发都已花白,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年纪看起来比我稍小,而且只有他会汉语,在和他沟通后得知同样是准备去转山,我们便相约一起走。临近11月天气非常寒冷,这一路上没有人转山,因此我心里很没底。在藏区对路况也非常不了解,能够找到同行的人,是一份安全保障,更是给自己的信心。老人们也是第一次转山,身体状态不是很好,高年纪了不来走一次以后怕是机会更少了。老人尚且无畏,更何况自己了。
转山就是围绕着冈仁波齐徒步一圈,藏传佛教认为转山一圈能洗净前世今生的罪孽,所以来此转山是众多藏人心中的愿望。这一圈共五十六公里,其中最难的是登上海拔5600米的卓玛拉山口。徒步的起点是山脚下的小村子,如今是旅游中转站,多是做旅游生意的外地人,本地的居民很少。村子有一条主街,沿街是商铺周围是民居。夏秋季节这里热闹非凡,往来很多来此转山的人,但是到了冬天,转山的人很少了所以商人们也都撤走了,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藏民和准备撤走的汉人,组合起来是一副萧条的景象。我来之前一直有担心的就是天气寒冷而没办法登山,也怕遇不到同行的人,好在来的车上遇到了同样来此转山的小哥便结了伴,而之后又遇到了藏人一家,方才彻底放下心去转山。
来到村子的那天,遇到一个刚转完山回来的哥们。那时候天已将黑,他一个人背向神山的方向而来,见到我上来就一个拥抱,“天啦终于见到人啦“,他欣喜地说道。他一个人在山上走了两天,仅有一条狗跟着他,山上没有食物补给并且水源也都冻成了冰。他只带了第一天的食物以至于第二天就饿着肚子走了30多公里,在翻山时差点缺了氧。饿了就吃点冰,狗也没吃的,一路跟着他啃冰碴子,看到人家后,他第一顿就炒了六个鸡蛋吃,真是既好笑又佩服,可见这一路上的辛苦了。 那天他给自己过生日,炒了盘牛肉喝了啤酒,第二天便要骑车去新疆了。
当晚住在村子里,太阳下山后户外寒风凛冽,这地方仅有一个公共厕所,但是卫生条件实在无法忍受,晚上肚子疼,便跑到离村不远的野地里解决,冷风吹在屁股上跟刀子刮似的。夜里无人,非常安静,忽而远远的传来了狼嚎,才发觉这夜里便是狼的领地了,一时间仿佛满山都是狼。狼一叫,狗就跟着叫,此起彼伏,可想这藏区的生活不止是艰苦更是凶险,山里面就更别说了。虽然艰难,抬起头见漫天星河,风声中和着狼与狗的合唱,对于明天的行程心中升起一种苍凉的壮丽与敬畏。
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21153813&userid=30338573
这是一首转山的声音采样,建议打开音乐一起阅读。

转山第一天
隔天一早六点便出发了,这边的六点相当于内地的4点,所以天还完全是黑的。伴着月光出行,心中很是奇妙。终于来到了冈仁波齐面前,而我的朋友们还在睡梦中等着早起去上班。冈仁波齐是我此行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地,像一个仪式和使命 ,而此刻我正在实现着心中的期望。十月底的高原,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清晨特别的冷,头和脸包得严严实实的,仅露出眼睛,虽然我戴着手套,但是完全抵挡不住寒气,一会就冻到失去了知觉。野外不时会看到兔子,说明狐狸和狼也会在附近活动,天开始亮了,偶有不知名的动物声响,当天亮起来的时候,在山间还能看到盘旋的巨大乌鸦。就这样一边冷得麻木,一边欣喜地前行。这同行的藏人大多年纪较大,所以走的比较慢,唯有两个中年大哥走起来箭步如飞,他们还在冰上游戏,很纯真的可爱。
清晨的第一站是在六公里处的一个寺庙——止热寺,大约走了三个小时后我们到了,藏人们要进庙去参拜。第一个庙在山坡上,老人走起来特别吃力,我注意到一个年长的老大爷,他看起来是他们之中最老的,被落在了最后面。我见他走得吃力便在他身旁同行,一起走并给他打气,他明白我的善意也用眼神会意我。




因为这个季节路上没有转山的人,起初我因为不宜于拍摄而失落,但是和这些藏人开始同行之后,我萌生了把他们作为拍摄对象的想法。处于尊重,我刚开始的拍摄注意着礼貌。在山间寺庙参拜完后,藏人老大爷会意我出发跟着他们同行,我便想到一个点子。我去跟年纪相仿的藏人解释说,我想给他们拍照然后回去后发给他,在他知会其他人后我开始了同行和拍摄,这个时候我开始融入为他们的一员。我准备给他们拍照,他们就摆好了姿势特别认真地对着我,非常淳朴。缺了门牙的老妈妈,我镜头一对着她,她就停下来站好并微笑,就像平时的旅游摆拍,虽然这不是我想要拍摄的照片,但是他们真的很可爱。



一路上他们走得很慢,老人们总是走几步就会停下来休息,我一路跟着他们走走停停。转山冈仁波齐这一路上,其实并不算出色的徒步风景。由于走的人多,路也较宽,和一些较野的徒步路线比起来,这里算是容易级别的了。路上多为荒山和碎石草地,视野开阔,蓝天下清澈的阳光照下来配合壮丽严峻的山岭,有些苍凉。藏人路上没什么言语,多数时候认真走路,见到神山便停下来参拜。因为这一路转山是围绕着冈仁波齐转一周,冈仁波齐作为主峰有时候会被其他山峰挡住,太阳也会被挡住,上午的一路很多时候是没有太阳的,这高原上没有了太阳,冷的出奇。




到了中午时分,走到一处露营地,藏人示意停下来吃午餐。他们围坐成一圈,拿出水壶泡起了酥油茶,青稞面扮着糌粑,然后还拿出来水煮的羊腿用小刀削下肉来分食。我则准备的牛肉干和八宝粥,还有巧克力。我在离他们两米的地方找了块石头坐下,享用我的午餐。在徒步中,通常是少食多餐的方法,走累了便停下来休息并且吃东西恢复体力,食物选择高能量的肉类和巧克力或者馕饼一类能够满腹的。一直陪着的老大爷示意我是否要吃糌粑,他的糌粑是用手捏的,我也毫不避讳的乐意接受,可能考虑我是汉人给我的糌粑是用布包住捏的。第一次吃糌粑,这个味道有点像干燥的粗面粉,其实味道也可以。然后又递给我羊肉,水煮的羊肉在低温里咬下去满口冰碴子,没什么味道,但是肉是很重要的食物,我吃了一块。吃同样的食物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获得相互的尊重。
我们这个队伍里,两个走得快的中年大哥先行了,剩下了5名藏人。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走路最吃力的老大爷,体力不支的缺门牙老妈妈,一个体力不错的绿衣服老嬷嬷,还有一个体力较好的中年姐姐。一路上中年姐姐与老嬷嬷同行,年轻人扶着老妈妈,而我陪着老大爷,最后见大爷走不动了我便牵着他一起走,这也拉近了我和他们一行人的距离,在后面的行程中和老大爷关系变得默契和融洽。他走在队伍最后面,我就一路跟着在后面陪着他同行。


下午启程出发是照着太阳走的,气温暖暖的走得比较舒服,我依然是跟他们一起。今天的行程是走到22公里处的寺庙,叫做哲日普寺,下午4点左右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最后的几百米老人们都已气喘吁吁,仿佛是用了燃烧生命的力量在前进,一公里的距离可能走了一个小时。最后终于快到的时候,老人们瘫倒在了地上,缺门牙的老妈妈更是累得哭了起来。这转山之旅究竟是多重要,而让头发花白的老人在这荒野中行走,忍受艰难,想必城里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两个先走的大哥把大家接到休息地,原来他们走在前面是因为背着锅具,先到了生火烧水,等后面的人来便有热水泡一口酥油茶,这酥油茶对藏人来说就像血液一样重要。十月底几乎无人转山,这供人休息的营地也荒废了,一片萧条。我们席地坐在门口的空地上,照样泡起茶,拌起糌粑,吃起羊肉,这一刻大家悬着的心都暂时落地了。第一天就此休息,气氛也变得轻松,一天的相伴我也融入了他们之中。老大爷感激我一路的陪伴特别照顾我,给我吃的喝的,我也都不拒绝,还递给我烟,一同抽烟大概是象征男人之间的友谊了。
随着和他们熟络起来,几个人物也开始有了印象。大家可以猜一下他们的辈分关系,文末会有交代。











休息过罢,跟着他们一起去了寺庙里面参拜,藏人是路遇寺庙都会进去的,寺庙正对冈仁波齐。在夕阳的金黄下看着巍峨神圣的冈仁波齐神山,回想自己来此的一路,心中充满感动。这圣洁的白色冈仁波齐矗立在旷阔凌冽的天地中,感慨这神圣的景象,想象当先民们第一眼望向这神山的时候,心中的敬意和崇拜,就懂了为什么藏人会高山当作神来供奉。这是人类在生存中关于自己来自何处的思考,它是一种谦虚的美德,提醒自己平等看待万物,珍惜生命和生活。


转山第二天
第二天,他们一早便要出发,因为这一天将是最艰难的一天,行程30公里,并且要翻越5600米的卓玛拉山口,而我由于受不了早晨的寒冷,加上自己走得比他们快,和同伴商量了,决定晚点出发,并去追赶他们。事后证明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让我错失了更多拍摄他们的机会。前一天晚上,老妈妈高反很严重,我把氧气瓶给了她,她应该比我更需要,而我得到了一盒方便面,这方便面才是对我的救赎。当晚的住宿环境没有电,小破房,被子自然说不上干净,凑合过了一夜。当晚来了一队徒步的人,半夜里才到,想必走了很久。
早上赖了个床,九点才出发,阿黑等着我们同行,在前面带路。 最担心的海拔5600米的卓玛拉山口,实际走来,没有想象中严峻,但依然十步一喘。路是45度左右的山坡,被人踩出来小路,有时候甚至没有路得自己摸索。光秃秃的山坡没有植物,全是石头,挂着很多经幡,有小山雀穿行其间。它们并不怕人,还会落在人的身边,人类与自然在这里浑然一体。这是高海拔,意味着氧气稀薄,走路会比平日里累很多,而且有缺氧和高反的风险。这样的路对老大爷大妈的难度可想而知,竟然冒着这样的艰辛,来完成夙愿,信仰的力量可见一般。路上的石头上刻了很多咒文,还有很多的人留下衣帽等和石头垒成石塔。而我把来冈仁波齐的车票撕成两半,留了一半用石头压着垒起来。
几乎是爬着,终于上到最高点,满山的经幡飘动,特别神奇。据说旺季的时候,每十步就有一个人在转山,可想这一路上的盛况。在山顶遇到了徒步一行人,他们出发比我们早,但是我们赶上来了,在徒步路上相遇的人,会有一种相互视为战友的支持和认同,因为这一路的辛苦只有同样在路上的人才能知道。翻山的风景很凌冽,全是乱石路,山体是突兀的岩石,黑色的巨石犬牙交错,像是铁块一样,冷静但是庄严。下山的路则更加艰险,60度的山坡全是乱石。
翻过山之后,便是平路了,这时前面还有20多公里,正是上午11点,我也放松下来了。度过了最难的挑战,仿佛前面是一马平川,先是停下来补充了食物,到今天我带的食物已经不多了。开始走得有些悠闲,不觉得尽然一个人走在了队伍的最后面,此时恍然才有一种独自行在这天地之间的感觉,看山间的冰河还有石头也有了生命,这一路上有翻过高山,有走过巨石,有跨过冰川,心事起起落落。









在不同的旅行方式中,我觉得最好的莫过于徒步了。行走是人的本能,而徒步就是最好的感受自我与感受自然的方式。一旦走起来了,会特别舒畅,是极致的自由,从没想到走路也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



又走了两个小时,依然没见到藏人一家的影子,心想着下山的路如此艰险,说不定他们倒回去了,不然以我的速度怎么还没追上。走了一会,已将近四点,这藏区天黑得晚,比内地晚两个小时,但是临近太阳下山,气温就会变得特别寒冷。前面的大哥是个有经验的徒步者,背着重装。他曾经走过这里,便叮嘱我要加快速度,前方路还长,怕是天黑之前走不出去,我这才提起了速度往前走。正常情况下走山路爬坡的话每小时能走3公里,平路每小时可以走6公里,听他说前面还有十几公里,我估摸着得最快每小时能走6公里也得走近3个小时,得在天黑之前出山,一路加快了速度。
出山的路虽是平路,但是一路是碎石,我的脚已经抵挡不住地上的石头,每一步脚底都发疼。路上又遇到了阿黑,我想叫他同行,但是他一会又会跑开,我拿着食物跟着它,像是游戏里猎人抓宝宝。后来我分了我的火腿肠给它,它也还是不跟我走了,这神山的狗也是有自己性格的,路到了就送到这,不跟你走了。





一路快步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第这一路的第三个寺庙——宗哲普寺(旺季时候这些寺庙都是有补给和接待的,现在则无人看守),这才追上了藏人一家。这时下午5点,他们在此休息补充食物,见面尤为亲热,特别是老爷爷看到我很开心,招呼我坐下分我羊肉和茶水还有糌粑。他们不一会又要出发了,我也跟他们一起,其中年轻人和弹琴大哥走得快,先走回去开车,老人们走得慢,一会回来接他们,体力好的背锅大哥和大姐姐照顾老人。
我留下来和老大爷一起出发。老人们走了一天再次上路身体差不多快到极限了,走着经常停下来休息,但是相对于昨天,他们状态却要好一些,明明今天的难度更大,可能是这种完成愿望的轻松感吧,心态更放松了。正值太阳开始下山,金色的阳光布满大地,这高原的落日可是特别壮观的。


我依然跟着老大爷,牵着他前行。老大爷坐下来抽烟休息,也会给我一支烟。这个时候和老大爷关系更默契,这是患难与共的友谊。昨天的路他走得很辛苦,照理今天的行程更艰难。但是当我见到他,他却出乎意料的很有精力,没有抱怨路途辛苦,反倒是走得很坚定。我自然的伸手拉他前行,他用着简陋的汉语询问我家乡之类的,他走在夕阳中特别有力量。



继续往前走,太阳开始消失了,藏人们商量着渡河去公路上。穿过了冰原,我们在公路上走,我拉着老大爷走在了前面,一路给他打气。连我现在都觉得体力快耗尽,更何况这些老人,靠着我和老大爷的共同努力我们竟然走在了最前面。这一路走不了多一会就得停下来休息,大家的体力都到了极限。天已将黑,而前面的路还看不到终点,这个时候都是靠着意志力在坚持,相互支撑。








太阳下山了,我们便打起电筒,这一天他们已经走了十四个小时了,行程三十多公里,还翻了高山。我也走了一天,食物和水已经消耗完了,此时我又累又冷又饿,和藏人一家走在黑夜的野外,就像走在世界尽头一样,而这条路好像看不到头。虽然累,我心里却是很满足的,既期望着早点到达终点,又希望这一刻再多停留一会,好让我更多的感受它,记住它,此刻的感觉很神奇。
我们一行人一直走到了晚上8点,终于看到了前面来接的车子,车灯照过来这一刻是解脱。坐上车回到旅馆还有好几公里的路,背锅大哥和大姐姐没有坐车他们继续走完,后来又走了一个多快两小时才到。一下车老妈妈就吐了,而我也是又累又饿。虽然这不是最难走的徒步路,但一定是我走过最累的一次经历,这一路挨冻受饿终于完成,我回来连吃了两碗面。晚上弹琴大哥弹起了琴唱起了歌,大姐姐在跳舞,这个时候大家都轻松了,脸上是开心和满足的笑。
这个时候,我才问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你猜猜,原来这竟然是三代人。按照年亲人的辈分,他是孙子,我跟着一路的老大爷是爷爷,绿衣服老嬷嬷是奶奶,走得快的背锅大哥是父亲,缺牙老妈妈是母亲,体力好的大姐姐是则是他姐姐,背水大哥是姐夫(你们可以回头去对一对人物形象)。明明是三代人,但是看起来除了年轻人,其他年级都相仿了,这还真让我吃惊。可能是这藏地的艰苦生活把人磨练的老成,早早的便历经了洗礼,看起来比内地人老很多。



我的冈仁波齐之旅,终于走完了,心中大石落下。你看,只要有决心,心中的期望都可以去实现。日升日落,时间从不停止,事物总是在向前发展。我在来之前心中有很多迷惑,一度以为生活的难题无从化解,但是所有事情都是在往前走的,根本不会停下来,现在也会变成未来的过去,就没什么好担心的,脚踏实地,去走每一步。
冈仁波齐对每个人想要前往的人都是一场修炼,只有走过了才清楚其中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旅程,有的人壮烈,有的人平凡。走之前祂是别人的传说,走之后便成了自己的故事。冈仁波齐,祂不是神话,祂是一首普通人的史诗。

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收看更多的文章,请多多支持我啊,拜托啦。

或搜索微信号:vast_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