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
作为名字,这个字似乎挺俗的。却有两个莹,和我在生命中相遇。当然,莹字放在她们的名字里我没觉得俗,甚至有点好听。
第一个莹,是高中同学。她常年在前三排,我常年在后三排,井水不犯河水。对她的最深印象,就是白。高二分班,我们又到了一个班,她成了我前桌。她安静内向,脸皮儿薄,论颜值在班内上游。成绩优异,经常年级前十。至于怎么打破僵局的,已不记得。可能一方面她会问我数学和物理,一方面我比较能聊牛逼。和所以的青春故事一样俗套,她频繁回头,有时候以学习之名,有时候行听我吹牛之实。虽然那时候并不懂撩,但她笑着脸红心跳是常有的事。那时候的男生嘛,总会不遗余力去讨女生欢心。那时候的女生嘛,也很容易被逗笑。她也变得外向一些,尝试去和更多的人交流,曾说是我打开她的心扉。渐渐变得有些暧昧,也有些矛盾。说来可笑,具体什么矛盾已经不记得,甚至想不起一件矛盾的事。只记得她会有小情绪,我也会有小脾气,那时候还不太懂让着女生。她来学校会眼睛发红,我开玩笑说又熬夜学习了,她说昨晚哭的,因为我。想想,蛮渣的。后来,我经常搬到后排空座。再后来,就高考了,她发挥略微失常,和我考了一样的分数,也进了同一所大学。高考那个暑假,我们没有经常在一起玩,甚至好像都没怎么见面。因为我大部分时间没在家里。我有时间的时候,就总聊QQ,那时候话可真多。她对成绩肯定不太满意,但是她说“好在能和你一个学校”。其实我知道这句话在那个场景是什么分量,基本等于表白。我没应,继续装傻,我知道我们其实性格有很深的冲突。后来,大学开学了。她和我的宿舍隔壁楼,距离大概50米。刚开学时候,经常会见一面。也许是看从我这里得不到回应,也许是为了气我,很快,她恋爱了。老实讲,我是难过的,甚至挺难过的。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有些孩儿,即便不玩的玩具,也不愿意被别人拿走。很快她又分手了,一直单身到大学毕业。她去了南方工作,我读研了。她去南开读MBA,我工作了。然后她终于找了男友,天津土著,公务员,去年刚装了新房,过年见了两面,人不错,成熟稳重,风趣幽默,对她也很好。说来可笑,我们从来没真正在一起过,手都没拉过那种。后悔吗?是有的,在那么多我单身她也单身的岁月里,都没有尝试着以男女朋友的身份相处过。
第二个莹,研究生同学。也巧,不仅有莹字,全名都有些像。不同的是,前一个有些木讷迟钝,这个要古灵精怪得多。读研第一次聚餐回寝室的路上,她室友就撮合我俩。她导师变态,比较忙,我也整天忙着玩。然后,我就有了女友,不是她。再然后她有了男友,我分手了。说无缘也有缘,我俩是为数不多留在东北的同学,甚至在同一个我们都不太熟悉的城市。她一直有男友,但通过其他朋友朋友得知,她一直不太满意。男友是她高中同学,感动大于心动那种。看似风雨飘摇,在没坠落之前,我未越雷池半步。这是我的原则。论交集,这个莹要比上一个少的多,但以我的了解,性格上这个应该比前一个更合适。只是,缘浅得多,她单身时候我恋爱,我单身时候她恋爱,直到现在直到以后,再无尝试的机会。后悔吗?也是有的。不同的是,这个不是想尝试,是觉得很可能合适。
人生漫长而短暂,许多人就这么倏忽而过。和两个莹的故事就这么多,像远去的火车一样,再无太多交集,只能偶尔听听轰隆声。
对了,今年她们都领证了。
第一个说不办婚礼了,最近要旅行结婚。
第二个今天婚礼。
祝他们新婚快乐。
故事写完了,我去抽颗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