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也可以很有趣
考古学是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普通人对考古学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一群人使用大大小小的工具进行挖掘,工作地点极其偏僻且单调辛苦乏味……考古学又是一个吸引眼球的领域,兵马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文物都来源于著名的考古发现,每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都能登上各类媒体的头条,伴随着著名文物或遗迹的还有各类传言、小道消息、伪科学……然而考古究竟是什么?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背后有哪些有趣的人物或故事?真正的考古现场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埃里克·H·克莱因的«考古的故事»给出了极佳的答案。
«考古的故事»带我们横跨时间的长河,从智人祖先到埃及文明,从希腊神话到美国历史,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个考古现场来回味一段段著名的历史时期。«考古的故事»又带领我们穿梭地球的各地,从非洲的沙漠到南美的雨林,从阿尔卑斯山的山坡到地中海的海底,回顾不同地域的考古发现让我们领略地理对文明的塑造。«考古的故事»还带领我们回到著名的考古现场,和一位位考古大师一起重温激动人心的发掘时刻。
然而,«考古的故事»也遗憾的提出了一个困扰考古学的问题,那就是考古学和民族主义的关系。考古学在欧洲兴起之时,正是民族主义崛起的年代,各国通过考古学来为自己的民族正名,并提高民族凝聚力,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罗马的遗迹,都是墨索里尼安排发掘的,其目的正是通过宣扬历史来为自己所谓的“罗马帝国”站台背书。书中尤其介绍了以色列马萨达遗址的发掘,故事说的是在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中,坚守马萨达城堡的960名犹太人,在城破之际,为了不成为罗马人的俘虏,全部壮烈自杀身亡的悲壮故事。 而以色列著名的考古学家亚丁在发掘马萨达遗址时,便有意无意的试图用考古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对领土权进行申索和提升民族凝聚力),然而他的结论也造成了很大的质疑。由此产生的疑问是:考古学者对考古发现做出的解释,特别是在纯粹的资料解读之外可能还怀有民族主义的解释,究竟意味着什么?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了解考古学那些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澄清弥散在古迹和文物身上笼罩的疑云,«考古的故事»绝对是一本极佳的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