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图》电影观感

跨越数个世纪,不同时代的人却被同一种命运牵连。宏伟的时间线下,暗含着探讨人性的深刻主题
——题记
电影《云图》根据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于2012年上映。汤姆·提克威和沃卓斯基兄弟共同执导。
电影一开始就是由六个时空不同,风格迥异的故事开展剧情,使我以为是效仿《巴黎,我爱你》这类的电影。只是过多的人物和看似互不相干的剧情,实在让人心神疲倦。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故事脉络也逐渐清晰:这是六个发生同一个世界,不同时间的故事。从19世纪到反乌托邦时代的未来,再到后末日未来。并且由于化妆师精湛的技术(从中国请的?),我看到一半才注意到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相同的演员,扮演不同角色。这是这部电影最巧妙的地方——这些由同一个演员扮演的不同角色既是为这六个故事穿针引线,同时也在暗示电影的主题。
可以这样理解,这些演员扮演的不同角色具有相同的灵魂,是不同时空的轮回转世。尤其是在第四个故事中,我对导演采用男演员反串女护士长的点子眼前一亮——高大威猛的男演员雨果·维文把凶狠蛮横的护士长演绎的绘声绘色,既有趣又有说服力(沃卓斯基兄弟前几年先后做了变性手术,所以这是她们将兴趣融入工作的典范?)。
并且我开始意识到雨果▪维文的角色是和主角一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他扮演的杀手、独裁者、财主、护士长等等反派,都是用典型的人物代表了“恶”。然而在最后一个时空中(后末日未来),经历了极其先进的科技最终又毁灭于人类的斗争,世界几乎回到了原始的文明,野蛮人的时代,这时导演没有令雨果扮演野蛮部落的首领,而是男主角的心魔——懦弱、贪婪、自私的化身。于是这个恶的含义从具体化为抽象,从敌人变成自我,整个故事的主题从反抗压迫,追求自由上升到了寻问人性的真谛,探讨善恶的本质。
正如在现实中,我们常常把敌人和对手当成是阻碍我们成功的最大障碍,当成我们失败的理由,而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敌人往往是我们自身的弱点。自私和欲望滋生出斗争,斗争又将成为灭亡的导火索。
回到电影,导演虽然没有加入任何佛教元素,但从《骇客帝国》系列已经可以看出沃卓斯基兄弟对东方文化的热爱。整个电影的时代从古代、近代、现代、未来、到末日又回到原始,这是一个轮回。在这个巨大的时间轮回下每个人物又挣扎在因果报应的命运轮回之中。再到故事主题对善恶的理解,无形之中都在透漏佛学的文化。
将宗教文化融入电影之中并不少见,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导演的《红》、大卫·芬奇导演的《七宗罪》、李安导演的《少年派》都是其中的翘楚。但是本片的导演作为西方人,却能把东方宗教文化的精髓贯穿在作品之中,这才是更令人叹服的。
在各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种种对立——统治者的压迫与底层的反抗,音乐家的放荡与爱人的忠诚,部落男子内心的软弱自私和勇敢牺牲……正如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主角们需要在宿命的对立中作出选择,选择善恶,得到因果。这些拥有相同灵魂的人最终作出了同一种选择——选择反抗,选择面对恐惧,选择打破宿命的枷锁。不可否认他们有的人失败了,但是在最后故事的结尾,在人类命运危在旦夕的时刻,男主选择战胜心魔,自我牺牲,却因此获救,与爱人、子孙得以在另外的星球,延续人类的命运。
或许这种选择从来就不是在选择成功与失败,它是我们人生中对信念的坚守,对善恶的执著。哪怕我们要因此频频受挫,不被理解,但是千转轮回,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这种选择为我们带来的不会是灭亡,而是通往希望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