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这门技术活
查看话题 >爱上做清洁
长期在外求学,做的家务不多。在宿舍也不开伙,回家就躺平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一有点心得体会的,大概就是“做清洁”。我曾经和朋友说过现在我对室内空间最大化和清洁度的要求简直达到了某种病态的程度。
但是,我有病,我开心。
一、道具层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趁手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任何额外的、麻烦的事都很难坚持。
我老给别人举这样一个例子:上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发量骤减,觉得是不是该吃点黑芝麻补一补。我妈说要不去打一点黑芝麻粉冲糊糊吃。我想了想说不用了,还是直接买黑芝麻我每天早晚吃一小勺吧。要烧热水、搅拌均匀,吃了还洗半天杯子,我估计我能坚持三次(就不错了)。后来我认认真真吃了一年多的黑芝麻,早晚打卡。现在头发乌黑浓密,发际线不仅没往后走还靠前了,在我们校区范围内击败99.9%的用户(不过这个我觉得是基因问题,和黑芝麻应该真没什么关系😂)。
吸尘器
家里用的吸尘器是松下的一款尘袋式吸尘器,是比较老的型号已经找不到图了,大概长得就跟家里的小宠物似的,还有各种吸头,上天入地,这样我就不用一直弯着老腰啦。
再从Taobao买好合适的尘袋。看用得差不多了整体拎出来换掉,心旷神怡。

学校寝室也配一个海尔吸尘器。
女生宿舍里,地上的头发和清扫工作绝对是伤害室友感情的前三号杀手。我曾笑说如果不是一开始住到一起就买好了吸尘器,我和室友早就翻脸了😂。

这款吸尘器虽然有线,但是宿舍也就巴掌大的地方,室友和我桌边都有电源供电,使用起来并无不便。
有线吸尘器最大的缺点是范围受限,不过空间小(如宿舍),或电源多(如家里),实际上也不会造成过多不便。反正都已经撸起袖子干活了,也不在乎多插拔几次电源。再淘一淘相应的滤芯配件,打扫起来简直美滋滋。毕竟有线的比无线的便宜了不少不少(一个满眼只有钱的我)。

旋转拖把和水桶套装——懒人的选择
还是老话,如果总让自己觉得很麻烦的事,那真的是难以坚持的。
所以,我连拖把和水桶都选择了这种懒人式的。

会想到买这样的水桶拖把套装,一方面当然是不想多弯腰,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不想伸手去拧拖把(回想起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总务处给每个教室配了一种手动低配版的水桶,水桶里有类似的“机关”用于拧干拖把)。
当我想到打扫不会心里感到为难,就算是成功迈出了维持室内清洁的重要一步了。
纳米海绵

上洗餐具,下洗地板。多年茶渍,热乎油渍,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确实不用洗洁精,但配上洗洁精,战斗力翻五倍。
这是给无数人推荐的神器。神到连出远门都要随身在行李箱里塞两个的程度。
还记得一次在外面开会开到一半,我掏出海绵帮一位同行洗了洗看似积累了好久的咖啡渍(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表现在学术会议上可以打几分😂)。
瓶装酒精 & 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随身携带,需要的时候擦手机、电脑,还有…(吃火锅的时候突然被油渍弄脏的)眼镜片😂
吃着吃着火锅突然从包里掏出酒精棉片,小伙伴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都愣了,说我真是穷讲究。
不过在家里在宿舍就不这么奢侈啦,用瓶装75%酒精,根据不同需要搭配眼镜布、化妆棉、纸巾都可以完成去渍和消毒任务啦。
二、心态层面: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有时刻收拾,每天打扫的觉悟。
对于独居(目前室友出国,我独居中)状态的人,生活更是一个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过程。
一旦某种形式上的不自律开始了,很多内心深处的崩塌就会趁虚而入了。毕竟破窗效应是到处都真实存在的。
从本质上来说,我觉得是要有“随手消除自己存在过的痕迹”的意识。
起床之后随手一整被褥,一天工作结束后随手把桌面归回原样。
尽量多出门走走,人是最大的垃圾源头😂。不过这不是掩耳盗铃,最重要的是避免长久处于某个环境的思想麻痹。毕竟“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
三、理念层面:收纳的本质是不收纳,打扫的本质是不打扫
能够坚持做清洁,干扰因素自然越少越好。“易于清洁”在于“整齐”。而控制数量是“整齐”的源头和本质。
我的极简原则:东西能少就少,不能少的就得藏好。
但是,“藏”好的东西仍然存在,内在的无序是更可怕的无序。因此说到底,就是一个字——“少”。
【分享】
四、做清洁是为了更舒服地生活
人活在世上是辛苦的。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过着舒服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不给自己添麻烦。
我时常问问自己,这件事我必须做吗?这样东西我必须拥有吗?
如果不是,尽早放弃就是解救自己。
如果是,那就创造条件减少麻烦,让事情进行得顺利一些、快乐一些、负担少一些。

不过有些想见的人,翻山越岭也要去见。(突然从“家务技术手册”变成了“爱情修炼手册”)

© 本文版权归 豆友54467301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