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记
查看话题 >岁时记|春分:杏花东风吹如雪,潇潇春雨密还疏
春分,把春天一分为二。轻轻梳一梳春天的头发,她在梦中开出第一簇花。
一直都觉得,再没有哪个节气能比春分更适合用来形容少女了。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烂漫又天真的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易逝的,就像樱花之于春天,青春之于生命。春分的明媚与浪漫,不正是四季中最具少女感的时分吗?

3月21日,春分。
都说江南最美在春天,三两支含羞待放的杏花沐着丝丝春雨,早已将一整个春天的信息迢迢传递。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正是一年春光正盛时。空气里还有植物复苏的清甜气息。宋词里写道: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淡淡春风,草木葳蕤,满眼苍翠。春分的黄昏烟雨,打湿了江南的檐角,于是万物生,百谷香。漫山遍野都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天水碧、流芳绿、柳烟绿、晴水绿、葵绿、虾青、柏枝绿……这些古老色谱里落英缤纷的美丽术语,应该都是冬去春醒的颜色吧。可是今人已经无法准确地拿它们对号入座了。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在古时,春分又叫“仲春之月”,从这一天以后,白昼开始慢慢变长,直到夏至。中国古书中亦有不少有关春分的记载,如《春秋繁露》里就记载着:“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阴阳的界限。

漫漫春季,自“立春”始,至“立夏”终,为期三月,而春分又正好平分了整个春天。如果说立春之后,尚有“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等形容词,那么春分之后,才真正是气候真正开始变暖,春衫转薄的时节。欧阳修曾对春分有过一段精彩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蛰伏了一整个冬季,又经历了倒春寒和迷濛烟雨的人们,终于可以在和煦的春风中踏青春游了。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之日,燕子从南方振翅飞回,几日以后,雷雨渐多,几场潇潇春雨过后,花落知多少。春分节气的花信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在遥远的农耕时代,历代乡贤老农,根据长期对大自然云、雾、霜、雨、雷、风、旱、冻、涝及收成丰歉等方面的观测所得的经验,总结出了不少农业谚语:“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春分种菜,大暑摘瓜”……

长江流域的春分习俗以烧纸敬香祭奠土地神为主,祈求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保佑农业富足丰收,表达对大自然的尊敬和对土地的珍爱。而在南方的一些畲族村庄中,春分日里还有不洗衣、不施肥的习俗,也禁忌晾晒和织补衣物。

此外,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还很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因为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时间相同,对地心引力、万物重力等都产生一种微妙的影响与平衡。因此,春分竖蛋的习俗不仅传遍我国大江南北,在世界各地都有流传,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礼记·祭义》记载,春分当日还有祭日仪式,可见春分的隆重之处。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习俗也越来越罕见,但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并没有改变,那就是祈求着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春和景明的日子里,不如干脆坐下来,好好欣赏眼前的一棵树,嗅一嗅那木质的芳气,听一听风起时的枝叶拂动声,这才是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