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说

忠君说: 古人讲忠君,就是绝对服从,要无偿为君去死,但是这些应该属于拿俸禄人的责任,而且还要看君是正是邪。腐儒不这么认为,他们彻头彻尾对君是忠心耿耿的,遇到昏君也是死谏,冒着被杀被贬的危险,海瑞就差一点被杀,即使是李世民也说过要杀魏征的话,能接纳不一样声音的圣人很少。中国文明就是儒释道,是董仲舒把儒家推上了神坛,变成一直为君主服务的工具,属于精神控制,和宗教信仰差不多,士人没有不是受儒家文化长成的,所以儒成为主流,因为它人口占多数。可在先秦并没有要大家做彻底的忠君,对无道之君非但不去忠,还要把他驱逐,比如周厉王搞防民之口,最后被驱逐客死异乡,之前夏桀无道,商汤代之,商纣无道,周武代之,更早尧舜之前的禅让,君不是万能,忠也不是绝对。 在《晏子春秋·内篇问》就有关于忠的讨论,景公问晏子忠臣的责任表现,晏子则说“有难不死,出之不送”,就是说用不着为君去死,君跑了也不必去追随流亡,其实这说的是无道之君。晏子又说“言而见用,终身无难”,又说“谋而见从,终身不出。”君难是自己造成,是无道的表现,为无道者去死就是“妄死”,追随无道都是一些“诈伪”小人。公子重耳他不是无道,所以周围很多人拼命追随,有道的人先贵天下,后再贵己,无道的人都是先给自己谋利,只希望别人损失,牺牲,偶然说爱民如子的话也是舆论作秀。 君不能代表天下,他只是一个朝代的符号,因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用顾炎武解读天下是大家的,朝代是某个姓的,朝代被取代只是国与国的变化,国可以被灭,天下不可以被灭,因为天下包含了民族起源于今的文明。所以,元清进来属于亡天下,西方列强打进来也是亡天下,但是日本打过来,只能算国亡,因为日本和华夏文明差不多,西方是彻头彻尾非华夏文明,损失比元清的时候更悲惨,会像印第安文明一样消失。满清也说忠君,所谓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思想控制,文化管制最高压的时代,当清朝被取缔后,看似乎焕然一新了,可民国用爱郭来偷梁换柱,继承了忠君思想,就是大家要爱他们国民党,所以当高于一切。孟子说民为贵,是把民放在第一位,国民党是把自己的党放第一位,无论是古人一君天下,还是民国一档天下,愚忠都没有消失,阴谋和目的都存在。 民国又是思想百花齐放的年代,对这样的癌国腔调,陈独秀,胡适都不以为然,他们都有自己的高论。陈独秀说“我们爱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国佳,不是要人明做牺牲的郭家。”胡适也说了“争取你自己的自游就是争取锅家的字由,争取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取郭家的权利。”陈,胡二人的国加是天下人共享的,不是国民党自己的,无论是提倡忠君,还是像民国提倡爱锅爱国民党,这都是在压迫,欺骗,像是一种吃人的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