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男人被弹幕集体说该死,“众筹暴打”上热搜,还说《都挺好》?
此前我们曾经预测,《都挺好》应该是今年国剧的第一部爆款。但谁能想到,这剧居然火到成了社会话题!

我们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像观众追《都挺好》一样,热烈讨论某一部剧里的家长里短,甚至义愤填膺得好像自己就是当事人。已经被打入冷宫多年的家庭伦理剧,一朝拨云见日。
从3月13日开始,此前被挑刺较低的电视收视率双台破1,微博、豆瓣、知乎等平台甚至朋友圈的话题一波高过一波,如#苏明玉该不该和解#、#李念回应朱丽人设崩了#等超话阅读量超过3亿!

口碑当然是居高不下,豆瓣评分一度冲到8.6,目前也稳定在8.3。每天更新的新剧情,基本都会第一时间上热搜。

在豆瓣评论和微博留言里,我们能看到两种声音。
一种是,太假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怎么会有这样的家庭?为了戏剧化编剧真是什么都敢写。

第二种声音是:你们能这么说,真的太幸福了。
看看各种评论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人在说结构设置或者拍摄水准,许多人甚至突破了剧情本身,直接把整个评论区变成了大型诉苦现场!

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情绪强烈的故事分享,那些对于自己原生家庭的激愤和排斥,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或许是不熟悉的。
但是我们每个人,确实都有着无法割裂的原生家庭影响。
1
这家男人都该“死”!
从开播开始,苏家的男人们就没有一个有观众缘的。只要苏大强、苏明成出现,弹幕几乎是清一色的骂该“死”,后来连老大苏明哲也败光了人品,加入该“死”的行列。
而屡次被骂上热搜的苏明成,在毒打自己妹妹的戏份之后,再次引爆了话题。

有多爆?微博热搜有一条,叫“众筹暴打苏明成”!

连演员郭京飞都有点扛不住这波热骂浪潮,一头扎进了跟着骂苏明成的行列。于是又有了一个热搜,叫“郭京飞求生欲”……

至于苏大强,在苏明成家各种作妖,居然能搞得观众开始替苏明成抱不平,这一波操作也是相当6。
老头日常用语三件套,一,这事儿别问我啊,那个谁谁谁让我这么干的;二,你们是不是嫌弃我啊;三,我还是走吧!算是把自私自利、贪小便宜的小市民给演活了。

而老大苏明哲在维持了一段时间的老好人人设之后,也因为愚孝彻底惹毛了观众。“你们太让我失望了”的口头禅还被做成了系列表情包。



反而是这一家的女孩子,个顶个地招人待见。

老三苏明玉已经全网引爆了好感。内核是一部爽剧的《都挺好》,就是靠着独立女性单挑混球男性家庭来取悦观众的。专治各种不服的苏明玉,理所当然地疯狂收割观众缘。
而大嫂吴非和二嫂朱丽,也有许多支持者,不为别的,因为她们会在家里老爷们作妖的时候,声色俱厉地顶回去!

要没有两个儿媳妇,苏明成才不会那么自觉还老爸钱,苏明哲或许会不顾后果地把父亲接到美国,那才叫灾难。
虽然朱丽因为选择救夫招致了一波“人设崩塌”质疑,但依然不乏支持者,而相处无比愉快的无非和明玉,居然被网友硬组了“明辨是非”CP……你们是打算这么气死明哲吗?

这样角色的成功,固然是女性意识崛起的结果。但我们也或许应该看到,在如苏家这样长幼有序的传统家庭里,习惯性存在着男性失位的问题。

在女性的社会地位完全提升的当下,双方在家庭中发挥的作用其实已经非常平等,男性长期以来对家庭的责任缺失就显得极其无法忍受。

真·秒怂
在《都挺好》里,这一点就显得极其明显,苏家几个老爷们说起来永远是“我想怎么怎么着”,而女人们的想法还能考虑到“咱们家”。
尤其是这几个小男人,各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破事儿真是让人看不下去。

苏大强和苏明成就不稀得说了,就看看因为爱面子彻底被拉黑的老大,明明失业了又不敢跟家里说,生怕跌了自己老大的位分。

换个角度想想,作为家族的骄傲,老大一直给亲友们留下的是留美精英的印象,如果说传出他失业的消息,也确实是苏家不能承受的。这就成了普遍性:每个家庭都在为面子活着,这就有了“都挺好”。

最近的剧情更是让观众各种生气,三个老爷们嚷嚷着要买房,偏偏谁手里都没这笔钱,真要把两个妻子逼疯了。
这些角色的特质,让该剧真切地具有令观众刺痛的质感,它太有生活味道,那些各具特点的人物,甚至会让我们想起身边的某些亲戚。男性缺位,又何止只是苏家的问题。

2
父母皆祸害?
英国著名作家尼克·霍恩比在其2005年的小说《自杀俱乐部》中,借少女杰丝的口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皆祸害。
后来,豆瓣上还曾经有过“父母皆祸害”小组,虽然已经被雪藏,但群组成员一度超过2万人。
到底有多少人,把我们最亲的父母视为最大的负担?

即使苏母在全剧开始时已经过世了,但她其实成为盘旋在整个家庭的一个幽灵。表面风平浪静的家庭内部,各种矛盾其实是在苏母在世时已经埋下的祸根,终于在苏母逝世之后集中引爆。
难得,这两位父母都是奇葩。母亲的问题很明显,重男轻女、偏爱小儿子、好面子,老一代大家长该有的问题都有。

而父亲苏大强,在苏母死后简直就像撒开了笼头,从此在作妖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除了对小女儿有着蜜汁心虚,对两个儿子那是竭尽所能地折腾,为达目的绝对不惜一哭二闹三上吊。

也正是这种设定,让许多观众大呼失真:正常的家庭,哪来这么奇葩的父母?
或许没那么奇葩,但父母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比单纯的添麻烦要深刻得多。尤其是很多时候,这种影响还包裹着“爱”的糖衣。
“为什么不报这个专业?”“找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生孩子?”“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些灵魂之问,其实包裹着的,是上一代生活方式对这一代的耳提面命。

许多人的生活,在自己无法控制的时候,成为了父母对于自己生活的补偿。这无关善恶,只是两代人之间,非常正常的传承和交集。
但人哪有完美的?就像剧中石天冬说的,“我们不是完美的子女,又凭什么要求父母就是完美的。”而这个不完美的程度,会直接成为子女生活的噩梦指数。

“父母皆祸害”,当然是只在叛逆期末期会有的某种过激言辞,可是正如《都挺好》中三兄妹的人生际遇,有多少,等于是被父母人为设置了障碍。
老三就不说了,好好的清华上不了,哪怕离家之年,也都要被一通通连环夺命call搞得心烦意乱,气得老蒙大喊你变蠢了!

而老二,则因为母亲的溺爱,成了为人所不齿的妈宝男,还欠下了对父亲的巨额债务。

最气人的是老大,书读傻了的他完全不顾现实情况,非要把父亲接到美国,但这根本是他自己的家庭无法承受的。

父母当然不会只是祸害,但如果摊上了祸害的父母,真的是欲哭无泪。而被祸害的子女,也会成为其他家庭成员的祸害。

3
就让这个家散了吧
看到现在,其实已经有许多网友表示,拒绝大团圆结局,就让这个家散了吧!

但我们从预告片什么的都会知道,这一家最后,总会有个大团圆结局的。

网友们的呼吁,其实只是代表了他们的渴望:如果原生家庭不够好,能不能与之割裂?
对于苏家发出这种呼吁,其实只是因为,现实中根本没人能做到。
最可怕的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原生家庭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性格、能力甚至一些心理疾病。

我们印象中的苏明玉,总是大步流星,衣品出众,扮演着一个成功女强人的刻板形象。
但是,在她被苏明成痛打住院时,一个人到了晚上不敢关灯,也根本无法入睡,甚至想起哥哥的殴打还会瑟瑟发抖。

那不是一次殴打就能造成的心理负担,而是因为在从小到大,已经有太多次这样的事发生。现在在医院发抖的苏明玉,和当年被哥哥殴打后窝在阁楼上的小女孩,是同一个人。

在葬礼那场戏上,苏明成的一句话就无比刺耳:我是不是太久没打你了?

这句话,当时就已经刺痛了小编的耳朵。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除了哥哥的施虐,还有来自母亲的漠视和冷暴力。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母亲给两个儿子都夹了鸡腿,没有明玉的;为了两个儿子留学、找工作连明玉的卧室都卖了,硬是不答应明玉考清华。

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苏明玉的个性。
她在家里最底层被压制了多久,渴望跳出困境的心就有多激烈,正因如此,这或许成为她在职场纵横捭阖的底气;但相应的,她习惯性对于他人的示好持拒绝态度,包括对石天冬一开始的冷淡。

但是一旦打开心防,她几乎是毫无保留地信任别人。对于师父老蒙,她可以说出如“我这条命是师父给的”,哪怕是遭遇了各种职场的不公平,依然无怨无悔地陪老蒙一路走下去。

而老蒙给予她的,或许是在苏大强那里根本感受不到的父爱?这种事说是说不清的,但她的潜意识,依然在偿还着当年原生家庭所留下的债务。
最亲近的人,带来的也必然是最沉重的伤痛。所有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几乎都要受害者用一生来填补。

那些伤痛,在我们最柔软的地方留过伤口、结了疤,但一旦这些伤痛被撕开,立刻就会成为我们最脆弱的阿克琉斯之踵。

伤痛已经留下,但《都挺好》同样告诉我们的是,向前看。
明玉后来曾说:“那些受到的伤害,你可以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后来的明玉所得到的地位和财富,也正是她在原生家庭里一直期盼的。她成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也实则完成了对于原生家庭最甜美的复仇。

原生家庭决定了我们的起点,但终点在哪,真正的决定者,依然是你。
像明玉一样,站直喽,走下去。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